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而不是由司法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这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的一个显著特点。经济审判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举证责在依法应当由当事人承担。而且经济审判涉及的法律法规多,当事人活动的地域距离跨度大,证据的专业性、时间性强。基于上述特点,在经济审判中,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对提高经济审判的办案质量和效率,更有重要意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我们的审判实践,我们认为,在经济审判中应当着重从诉讼的  相似文献   

2.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中一个极其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比如,证明责任与诉讼史上所称举证责任有无区别;人民法院在诉讼中是否承担证明责任等问题,在法律条文中并未作具体规定,亟需在实施中广积经验,在理论上深入研究,使之日臻完善,以利于当事人依法进行诉讼活动和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 证明责任与诉讼史上的举证责任有无区别?我们认为是有区别的。诉讼史上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举证责任 ,亦称证明责任。德国著名诉讼法学家罗森贝克指出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脊梁”1,足见举证责任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民事诉讼中 ,举证责任究竟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 ,这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哪一方当事人需要付出更多举证努力和诉讼代价的问题 ,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诉讼的成败 ,影响到当事人对我国诉讼制度的信任度以及诉讼的进程 ,甚至威胁到判决能否顺利执行等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对举证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弹性较大 ,可操作性不强 ,因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任意性。如关于举证…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定义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为证明其诉讼主张,所承担的提出证据的责任,及所承担的说服责任。这个定义,实际来自英美法上的举证责任含义,比较合理,可以成为举证责任的规律性定义。第一,举证责任是诉讼当事人为证明其诉讼主张而承担的责任。这个特点使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法院的查证相区别。第二,举证责任的第一个含义为:提出证据的责任,英文为:BunlenofPresentationofevideuce或BurdewofgoingforwardWithevidence。第三,举证责任的第二个含义为:说服责任,英文为:BurdenofPersuation。说服责任,指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一、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一)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采取的是对抗式的诉讼模式,诉讼程序主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推进,与诉讼模式相适应,鉴定的启动程序也是由当事人自行推进的。双方当事人为了支持各自的诉讼请求,可以直接主动委托专家证人进行鉴定,鉴定启动的决定权是由双方平等拥有的,这种模式被称为“随意主义模式”。由于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鉴定的对抗来达到揭示案件事件的目的,也有  相似文献   

6.
举证,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被世界各国的立法者重视并应用,它是诉讼制度中一个较复杂的理论问题,由于对其认识程度的不同,因而各国在立法中对举证这项诉讼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文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行政诉讼法》均规定: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律师参与诉讼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担任其辩护人或其诉讼代理人,亦负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特别在当前审判改革活动过程中,强调和加重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律师更应注重案件中证据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曾在我国的审判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它逐渐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举证责任倒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使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传统的做法是由法院调查取证。相当一部分案件,本应由当事人举证的没有举证,而由审判人员四处奔波,收集调查证据,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有的当事人不但不觉得自己有举证责任,甚至还责问审判人员“为什么还没有查清?”有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庭审中只是对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辩论,然后…  相似文献   

8.
论举证责任的最佳定位及其司法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收集并提出证据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义务。由于诉讼双方的诉讼行为往往是围绕举证这个中心展开的,并贯穿诉讼的全过程,这就使举证责任由谁承担,成为诉#)法的首要问题。控辩式、纠问式、混合式审判的分野,其主要依据就是举证责任主体的不同定位。因此,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举证责任制度的改革。充分认识举证责任主体的不同定位与司法公正、办案效率等诉讼价值的关系,吸取和借鉴两大法系关于举证责任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既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又有利干提高办案效率的举证责任主体定位的最佳模式,是…  相似文献   

9.
周伦军 《法人》2004,(9):86-87
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我们十六年来的审判改革主线,现在是时候该考虑如何强化法官的审判责任了时下,将诉讼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构建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包括两个核心原则: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当事人主义的弊端正如任何一枚硬币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当事人主义的制度设计在给予当事人较大的权利的同时,也使当事人承担了更重的责任;在强调法官中立的程序正义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及实体正义的实现。如果严格适用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将会导致一些有违实体正义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目的──形式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目的──形式真实吕利秋我国新建立起来的行政诉讼制度,以举证责任为中心,形成了以形式真实为目标的新型司法审查权。所谓形式真实,是针对实质真实而言的,即行政审判的最终裁决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活动为中心,法院对诉讼程序进行形式上的指导,由当事人提供...  相似文献   

11.
法院裁判案件所依据的事实,是法律事实并非客观真实。法律事实的认定,只要程序合法,适用举证责任正确,即使与客观真实不一致甚至完全相背,法官也不承担错案责任,否则就应受到追究制裁。然而,举证责任制度由于学术理论研究脱离审判实践,有的淡化或误导了审判实力中举证责任的适用。可以说,法院裁判认定事实的错误,都是由于法官不能正确适用举证责任造成的。笔者认为,注意区别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承担的举证责任与法官裁判案件所适用的举证责任的不同性质,正确运用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严格掌握举证责任转换的条件,科学理解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法官正确认定法律事实和公正裁判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维 《法学杂志》2002,23(1):47-48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举证责任的核心 ,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争议的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由何方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否公正、公平 ,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诉讼的成败 ,也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对我国诉讼制度的信任度 ,从而影响到整个司法制度的威信。我国台湾学者认为举证责任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指当事人对所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 ;二是指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证明其主张真实 ;三是指当事人对其主张不能提供证据时 ,则可能承受不利的裁判。我国大陆学者多同意此观点。从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今天 ,在从“以事实为根据”向“以证…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完善、加重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实践中发现,由于案件审理结果与当事人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提起诉讼和在诉讼进行当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的真实情况,甚至采取欺诈、胁迫或者贿买证人出具伪证。因此,在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当事人举用伪证现象的防治。  一、建立当事人举用证据的宣誓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对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当事人依法享有对其法定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权,因此在以确立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为导向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诉讼中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张梓太环境侵权诉讼在举证责任上,适用的基本原则是“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即减轻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原告的举证责任,并将减轻的这一部分责任转移给诉讼的另一方当事人(被告),或者直接由法院来承担。适用“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核心,它贯穿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在诉讼开始时,就需要明确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以便当事人收集和准备必要的证据。进入法庭审理后,举证责任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举证活动,而且关系到在证据不足时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哪一方当事人补充证据。  相似文献   

17.
陈洪 《特区法坛》2004,(11):35-36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内容,是司法公正的基础。举证责任制度,也称举证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应遵循的规章制度。举证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无不是围绕诉讼证据来进行的。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案件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若未能提出证据或者提出证据不足以证明时,将承担不利之裁判结果。如正某主张他曾某年某月借款10万元给李某,  相似文献   

18.
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制度,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大家共同探索的问题。在实行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庭前交换证据的方式来明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范当事人的举证行为,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庭前交换证据即是在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案件前,由审判人员召集双方当事人,使其将搜集的证据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法院,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证据副本交换的一种操作规程。房前交换证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民法院主持下的当事人之间庭前交换证据是民‘事…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是指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它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在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何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①由于我国民诉法对此规定得过于简略,加之相关学说又混乱不清,导致审判实践中无所适从。为此,本文拟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存在的缺陷作一剖析,并试图提出完善该规则和运作该规则的基本思路。一、民事举证责任分担规则的缺陷各国法律对民事举证责任在当事人间如何分担都作了规定,但立法体例不尽相同。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民诉法中不作规定,而在某些实体法如民…  相似文献   

20.
电子法院:由内部到外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塑造着新型法院与诉讼制度,审判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外在形式的内部电子法院构建,是外部电子法院的准备阶段,后者以诉讼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当事人为中心.电子诉讼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诉讼效率,更在于在整合法院审判资源,通过电子法律交往促进当事人与法院间形成协同型诉讼文化.电子法院与电子诉讼的制度构建,要在策略上考虑诉讼原则即诉讼结构的许可限度,以及不同诉讼主体的责任,不同诉讼阶段与诉讼权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