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强 《公安教育》2023,(4):65-68
<正>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任。自2008年公安部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提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理念后,公安院校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逐步确立起“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通常被理解为公安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中,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模拟实战的“练”、警务实践岗位的“战”等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教学链。  相似文献   

2.
放养的艺术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六十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放养”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程雪霞 《青年论坛》2010,(4):137-139
“任务型”教学以杜威的“做中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倡导通过完成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任务”获得社会实践能力,与高职教育提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思想具有趋同性。从教学法研究者、教师、学生的角度理解和剖析“任务”,以便对“任务”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让“任务”切实为“教、学、做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罗萍本文将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这就是女教师参与“教”与女学生参与“学”的情况。旨在说明新中国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性研究。(一)参与概况为了比较全面地说明中国妇女参...  相似文献   

5.
论学之道     
方少云 《新东方》2002,(1):73-74
总结或归纳出学习或做学问或传授学问的成功或失败的正反经验,让后学之人从中获益,就是“为学之道”的宗旨。成功的为教之道或为学之道,都是把“学”与“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平常必须注意“学养”的培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识修养或学问涵养和良好的学风,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在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有教先学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以己为师,为教而学;以生为师,互学互教;先学后教,学为中心”的有教先学思想体系和实践理论.对当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邹宏仪 《群众》2008,(2):31-32
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本栏在近期内逐一组织对“五个有所”重要方针的深入解读,并联系江苏实际探索落实“五个有所”重要方针的思路和工作举措。本刊第一期已推出“学有所教”的解读和探索,本期推出“热议‘劳有所得”’。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舒展 《北京观察》2009,(4):58-62
1924年,老舍24岁时赴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教汉语,想要教好汉语,必须下功夫学英语,于是,在教学之余他开始了刻苦攻读,但丁是他特别崇敬的作家,老舍成了一个“但丁迷”,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一9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j原则,体现素质教育的一要求,进一步增强其教。学实效,始终是摆在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两年来,我’们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探索着为学一生设置“行为作业”,并”认真检查和...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一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是“学会求知,  相似文献   

11.
中共阳朔县委书记郭维奇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大胆创新思路,带领全县学教对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全县农村工作新局面。阳朔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多次得到上级党委和中央、区、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宣传媒体的广泛报道。一、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带头垂范做好榜样高度重视学教活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郭维奇同志亲自担任县学教活…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而且也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学”应是重点,是“教”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重“教”而轻“学”,教师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中的量词让我费思量,用“座”、“所”太大,因为毕竟不是学校或学院;用“家”、“间”又嫌小,因为在我心目中,一沙一世界,东京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实在值得大书特书,于是只好用“个”。我不知道东京有没有专设的中文学校,像专供外国人学日语而设的日语学校那样,专供日本人学中文;也不知道若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学语言而不习文字;只知道东京倒是不乏“书道”学校,那是只教汉字书法而不教汉语的。使我感兴趣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则是名副其实以教学“中国语”为主——说我对这个“教室”感兴趣,不如说我对创办和维持这…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师通过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利用课堂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已基本告一段落,科学总结“学教”活动的经验,巩固、深化“学教”活动成果,确保“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正确理解“学”与“教”的辩证关系“学教”活动的“学”与“教”与通常意义的“学习、教育”的关系应有所不同。通常意义的“学习”、“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并列关系,而“学教”活动的“学”与“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学”在于感知,解决感性认识;“教”在于认知,解决理性认识。通俗地讲,学习是基础,是手段;教育是深化,是目的。同时,教育又反过来促进“学习”反复进行,从而使教育向更高层次递进。因此,“学”与“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学教”活动的基本方法看:学习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行之有  相似文献   

16.
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要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童,教师固然应起主导作用,但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政治课爱学、学得好,不仅是对教师教得好的验证,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8.
在百色市田阳县头塘镇头塘村绿谷屯,村民黄运聪在党员中心户黄克举办的“农家课堂”里聚精会神地学习。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跟黄克学习养兔技术了。第一次来学习了5天后,他买了25对兔子饲养,但在饲养过程中对一些技术环节还有疑惑,便又来上门求教。“‘农家课堂’上教的都是实用的东西,跟着老师一边做一边学,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看得真切,学得实在。这次学习回去后,我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黄运聪信心十足地对笔者说。  相似文献   

19.
著名哲学家奋卡地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全部职能的有效实现,将取决于“方法”问题的解决。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懂得教法,更要通晓学法。在某种意义上学生不会学是教师不会教的一种反映。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写道:“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会学生学习是教…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讲授者的责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说教师是“主导”。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极为重要。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