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郭晓岚 《世纪桥》2010,(19):46-47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建立完备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对于以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内在要求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化,界定权利与权力范围,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以回应和谐社会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正只有建立起法治政府,才能科学界分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充分保障社会的自治活力与公民权利的生长。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对权利的主张与保护是法治的两大核心主线,只有实现权力的约束才能达到对权利的保护。政府基于公民权利而存在,法治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规范,既确保公权力为私权利服务,又防范公权膨胀损害私权。所以,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重中之重。政府权力能否被关进制度笼子、政府公共治理和管理社会的方式是否合乎法治要求、行政执法对待公民权利的态度、行政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效果等,都是衡量国家法治状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救济机制是当公民的权利受到国家机关侵害时向有关组织请求予以补救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切实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手段。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进一步健全权利救济法律机制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职业权利予以充分的法律保障是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当今法治社会的基本责任.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教师职业权利的基本法理分析,结合教师职业权利法律保障的实际,探讨教师职业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管理者,尤其是基层干部以法治意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并有序化解社会纠纷。然而在我国法治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基层干部在社会转型期基层矛盾多样化、复杂化的局势面前,法治意识淡薄,导致社会矛盾冲突不能及时化解,影响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效果。所以提升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将法治意识水平作为选拔考核基层干部的因素,健全基层干部的学法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答: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决定》提出,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这是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更好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7.
“法治浙江”是一个公共权力被有效规范与约束,公民权利被切实尊重与保障,制度安排健全且执行到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有序展开、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状态,其根本价值取向,则不能不是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钟丽娟 《理论学刊》2003,3(2):97-100
在中国 ,人权主体存在二元结构。社会成员不是依公民的身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而是依市民与农民两种不同的身份有差别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歧视农民的二元制度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平等权的宪法文本存在缺陷、公权力的行使存在不法现象、国家权利保障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农民缺乏法定的维权组织是导致农民的宪法权利被侵害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农民权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因素正是由于宪政制度的缺陷引起的。要消除我国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宪政制度建设:健全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完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和加快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以实现公民的权利间、国家权力间、国家权力与非国家权力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基本权利问题是我国法治及宪政建设的关键命题.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实现我国基本权利保障制度之重构,包括以"默示权利"为立足点丰富和发展我国基本权利范畴、以"正当程序"为核心完善我国基本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确立基本权利的合理限制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径,以权力观念、行政公正、公众参与、网络引导和权力法治等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保障公民权利中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公民权利的形式如何,在现阶段那些问题侵扰公民权利,应该从哪些方面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等,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权利的产生与形式权利是义务的对称,它体现了权利的意志活动和利益的社会关系。权利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出现、等级制度的强化而进行分离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公共秩序、劳动规则等全靠习惯和传统来维持,原始社会里的一切禁忌都是为了保证整个氏族的生存,根本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规则。直至氏族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度产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6,(12):52-52
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法律制度为公民提供充分表达意愿的渠道、提供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机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保障公民权利。健全和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在理论上参透法治的内在逻辑。法治作为一种现代治理模式,体现为从宪法到普通法律再到行政法规等一整套层级化的规则体系;法治本身要求公共权力分为"论证与达成规范理由的民意表达、整合与确认"、"已确认的法律规范的执行与实施"与"运用规范理由的公民权利保障与救济"三种职能。这种功能性分立尽管与部门的分立紧密相关,但绝不是纯粹部门化的;法治可以有效地设定整个政治与社会的规则框架,实现权力与权利之间、权力相互之间、权力与责任之间、权利与权利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法治的关键与精髓在于这种平衡;法治要呈现为一种良好的治理模式,必须在制度的完善合理、运行的切实有效、法治文化的建设三个方面形成相互作用的良性反馈循环。  相似文献   

15.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思想中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权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主要体现在陈云重视人的生命权和"文革"结束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政治权利主要表现为他坚持党内民主及对平等权的重视;经济权利则以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要着力点;社会权利主要体现在他对公民环境权和社会保障权的重视;文化权利则集中体现了他对文化教育和文艺界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于飞 《前线》20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其核心要义是维护人民权利。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民法典对民事权利全面系统的规定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基础。公权机关既有贯彻实施民法典的职责,又有不侵害民事权利和积极实现民事权利的义务,依据民法典处理好民事权利与公权力的关系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关键,加强民事司法活动是维护人民权利的保障。要在实施民法典过程中,不断维护和实现人民权利。  相似文献   

17.
人大信访制度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辅助性工作制度,是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民代表大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直接形式,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具实效意义的具体制度。人大信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权利救济三项主要功能,对于化解矛盾纠纷、监督公共权力、保障人民权利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发挥着独特作用。随着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通过理念革新、法治规范、体制理顺等途径对人大信访制度进行法治化构造,进一步激发其在健全国家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人大信访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我国农村法治实践中,还存在诸如法治意识淡漠、公民权利城乡差别显著、集体土地征用中农民利益维护不力和农民法律信心缺失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通过法律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农村法治的现实问题,保障新农村建设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在法治理念方面,还是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行政权的限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充分肯定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今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去向。这对推进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