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开始给有关各方带来了实惠。本文的第一部分简述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关系的进展;第二部分探讨双边关系中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建设。通过“10+1”与“10+3”会议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同样也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广西与东盟合作已走过了10年历程,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阐述了过去10年来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广西与东盟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的主要业绩和发展特点,并对今后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携手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国际经济合作通常离不开国际政治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很难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各方也难以产生经济合作的需求。东盟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6.
樊守政 《现代国际关系》2023,(3):133-148+152
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启动32年来,随着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双方在反恐合作呈现多层次推进与综合化发展趋势,但也暴露出合作缺乏实质性、执行力度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持续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充满新的变数,对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优先方向“区域综合经济”和“一带一路”落地项目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东盟反恐合作要实现突破性进展,有必要从区域主义、集体行动理论在安全合作中的创新性应用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探寻更有效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东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与东盟关系正面临着美国"重返东南亚"和南海部分岛屿主权争端矛盾上升的两大考验。我国应高度重视对东盟关系的发展,继续坚持"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大力促进双方的全面合作、创新合作、务实合作、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雷王君 《和平与发展》2015,(3):40-49,111,112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司法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发展以冷战结束为起点,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单一到多面,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提升期等阶段。但无论是双方司法合作的开始、停滞,还是合作层次的不断提升,都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国际关系结构变化的大背景、政治关系的亲疏、经济依赖度、法律体系的差异、政治体制的不同,也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司法合作进程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仍是中国与东盟政治层面的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9.
马孆 《东南亚》2006,(2):18-23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回顾双方关系发展所走过的历程,中国已与东盟在政治上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关系除了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还要拓展合作的领域,特别是双方的安全合作。本文拟在分析国际社会安全观变化和演进,以及比较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观的基础上,阐释中国与东盟开展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一、安全观的变化和演进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即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区域一体化过程加速,国家间相互…  相似文献   

10.
王士录 《东南亚》2004,(3):14-21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基础科学的发展 ,二是技术即应用科学或者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产业技术的发展。东盟是我国的友好近邻 ,科技合作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深入了解东盟各国的科技发展状况 (包括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 ) ,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盟的了解 ,深化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东盟各国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基本情况与特点作为“后进”国家 ,总体上讲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东盟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仍然十分落后 ,即使发展较快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和朝鲜的"经济管理改善措施"为中朝两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友好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必要的条件。在东北振兴的历史背景下,应充分利用中朝经济互补优势,积极推动中朝"路港区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组建中朝跨国边境经济合作区,扩大对朝边境贸易和直接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拓展旅游合作,继续加强高层往来及各层次的交流,加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和充实中朝友好合作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中朝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中国与文莱的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等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为基础,其他各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交流逐渐展开并初见成效的发展格局。中文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对彼此间的经贸互利合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动,必将有助于两国经贸关系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蒙两国地理相邻,交通便利,经济互补性较强。近几年来,蒙古经济复苏,中蒙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但中蒙经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摩擦,尤其是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层次较低。如何化解矛盾,加强各行业联系,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双方都十分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构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较多地体现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经贸合作是个薄弱领域。普京执政后。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考虑到普京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迫切感.因此、他的对华政策将具有务实性和转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特点。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和削弱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际。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俄经济的复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当前。为把中俄经贸合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应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要统一认识.即认识到中俄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鉴于此.才需要我们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二)要有一个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三)要上大项目:(四)加强对俄高科技合作.如在哈尔滨市与俄共建“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 (五)大力研究与认真落实省、州合作、鼓励并推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合作。如吸引俄资本与技术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尤其应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特别应指出的是:没有我方与俄远东地区融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经济连锁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与经济安全,对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尤为重视,使得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经济安全昭示着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互补性看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存在竞争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讨中国与菲律宾经济互补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菲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中蒙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蒙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将进一步推动蒙古国内经济的发展,并为其融入东北亚经济圈起到促进作用。在东北振兴这一历史背景下,东北地区与蒙古在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进一步推动中蒙合作,建议:实行让利合作政策;鼓励大企业赴蒙古投资;加快铁路通道建设;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完善各种经济合作平台;加强对蒙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上,应该遵循时间上的渐次性和空间上的层次性相结合的方针,首先加快中、日、韩3国的制度性合作,使之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和先导,然后再向全区扩展。当然,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才能使合作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Due to economic interdependency through trade and investment,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have a huge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Already many things have happened so far. Since 2004, the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key issue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of China–EU summits. In 2005, the EU and China even endorsed a “Joint Decla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which emphasizes reducing the cost of clean energy key technologies for China, first and foremos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ar-to-zero-emission CCS technology. Letting China gain access to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is the key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cooperation. Despite great efforts and potential mutual benefits, this is still a field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currently, cooperation on the transfer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is very limited due to r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actors and the insecurities involved in cooperation. Professor Zhang’s research focus i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