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郭印 《求索》2010,(12):45-46
20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始终是推动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尤为突出而鲜明。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蓬勃兴起,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促进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力量。学习和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腹地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物质交流、资源与产品运输流转的重要通道和依托。同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又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群的核心货源腹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芃 《中国发展》2010,10(5):29-36
2009年8月国务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也迎来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该文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并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辽宁省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其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5.
齐军领  张瑜 《求索》2011,(6):50-52
美国"双岸"经济带是世界上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其突出特征是区域内各城市由开始的单独运行逐渐扩展到大城市区,并最终发展为城市群。在产业布局上采用港口与腹地联动的产业模式,使得各城市定位与产业分工协调一致。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和持续创新的产业动力是"双岸"经济带长期繁荣的主要原因。这些对中国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吕彩霞 《中国发展》2010,10(5):46-49
该文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海洋利用与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辽宁海洋利用与保护、服务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晓兰 《中国发展》2010,10(5):76-80
该文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背景,讨论了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对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手段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地区经济必须从内陆经济走向海洋经济。《规划》的通过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对东北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进展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内陆经济互动合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东北东部经济带是东北地区物流的集散地,或者说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关系是沿海和腹地的关系,港口经济、沿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特别是腹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沿海地区提供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东部腹地经济的互动,进而实现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产业集群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我省在沿海和腹地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集群,但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发展也不均衡,存在一些问题。促进沿海经济带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的市场力因素,发挥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培养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精神,打造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向东 《中国发展》2010,10(5):57-61
该文分析了城镇化发展规律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经济带城镇化的构想。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重点探讨了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资金投入等推进沿海城镇化的七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路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对不同地区生态功能的合理界定、管理与调控以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构建区域整体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刚 《中国发展》2013,(6):86-89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过程,同时具有人口持续集聚的特性,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在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进程中,出现顶层设计的缺失、中心城镇的示范作用不明显、有城无业导致人口集聚难等不和谐音符,该文从中心城镇的设计与建设角度,多角度论述了中心城镇打造成要素集聚区,实现对周边卫星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蔚镇  陈玲 《中国发展》2011,11(1):30-32
该文阐述了区域转型与重构下的低碳视野,并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低碳经济与区域转型双重背景下应作出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蒋毅刚  蒋奇勇 《桂海论丛》2011,27(4):98-102
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泛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西江流域的规划建设。西江经济带建设有着巨大的政治示范、经济带动和文化培育与弘扬效益,对地方政府合作需求总量是巨大的、层次是多元化、期限是长期的、角度是全方位的、要求是系统的。为此,桂粤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入建立健全政府合作协调机制、利益分享补偿和成本分摊机制、财政投入与融资机制、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监督和纠纷裁决机制,并实现各项机制的配套化和无缝连接,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绘出甘肃省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东部(陇东-陇中-陇南)沿丝绸之路的各县市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薄弱地区,且发展较好的河西沿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沿线14个州市的发展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沿线经济带上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程度相符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yielded substantive results since it was initiated eight years ago,and it is expected to inject impetu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experts said.In 2013,during his visits to Central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major initiatives of build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