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从身体功能、身体结构和人体损伤的基本概念,人体对称性器官损伤程度的评定,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假体、移植物、人工组织器官损坏所致的人体损伤程度评定,肢体缺失和关节功能丧失程度的评定,损伤程度评定时机,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制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损伤导致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受理的297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97例中,重伤91例,轻伤93例,轻微伤44例,伤病关系评定69例。结论通过对297例精神损伤程度司法鉴定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以期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对于头部、面部及躯干等处的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程度评定都有具体的量的规定,但对于以下几种特殊的损伤在具体损伤程度评定时却缺乏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张小宁 《法医学杂志》2007,23(3):213-215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因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成为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不同专家提出的评定标准中对该类伤害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意见不一,甚至还有对轻伤再分级的,且各家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亦有差别。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提出见解,认为该类伤害应该属于损伤并应该评定损伤程度。评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诊断,按照已有的损伤鉴定标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临床种类、病情程度、病程及预后等综合考量,酌情作出不评定伤情程度,或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皮下出血是法医临床上检验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之一,而出血面积的大小是评定损伤程度的依据,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如果仅仅依据皮下出血面积的大小来评定损伤程度会出现许多偏差甚至错误,因此笔者提出以皮下出血评定损伤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的损伤部位与伤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经损伤和耳外伤 ,分别为 90 0 0 % ,83 30 %。最低为躯干及四肢软组织损伤 ( 17 5 2 % )。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和Ⅰ~Ⅴ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78 74%和 4 41%。伤残评定率与损伤部位的发生并不一致 ,伤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伤残评定。伤残程度以Ⅸ~Ⅹ级最多 ,各部位损伤均可见 ,Ⅰ~Ⅴ级伤残较少 ,Ⅰ级伤残仅见于颅脑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220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评定标准。对 1986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受理的精神损伤司法鉴定 2 2 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男女比例无差异 ;以中青年组居多 (占 5 5 % ) ;职业以工人、农民多见 ,损伤原因多为伤害和交通事故 (占 82 % ) ;鉴定时间以 1年内为佳。损伤与精神障碍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者 110例 ,有间接因果关系者 6 9例 ,两者间条件相关者 35例 ,无相关者 6例。对有相关关系的 2 14例作损伤程度评定 ,重伤 91例 ,轻伤6 8例 ,仅就伤病关系作出评定者 5 5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应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有关脊柱四肢评定方面的条款进行比较研究。从结构破坏、功能障碍、结构破坏合并功能障碍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为损伤程度和致残程度评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Lu GZ  W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37-139
目的提出对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损伤程度的评定方法。方法案例中44名中毒者根据GB/Z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进行中毒程度评定,再依据重、轻伤标准作出损伤程度的评定。结果44名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中重伤4人、轻伤4人;未达到中毒程度,不构成重、轻伤的36人。结论在涉及中毒的案件中,损伤程度的鉴定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性急性化学药品、毒剧药品中毒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结合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创伤的AIS评分与损伤程度评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损伤程度评定的分级方法。方法 收集546例损伤程度评定的案例资料,给予AIS评分,然后比较损伤程度评定和AIS评分结果。结果 两组一致性比较,经x2检验,P<0.001;两组相关性比较,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s’=0.940,P<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两组比较结果,反映损伤程度变化与.AIS分级变化有密切关系,“轻伤”、“重伤”可参照AIS严重度进行分级、编码。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损伤程度的鉴定与伤残等级的评定在部分办案人员之中往往存在著含糊认识.本文从损伤程度鉴定与伤残等级评定的区别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归纳和总结,以期服务于各项司法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2.
AIS评分法是国际医学临床上公认的创伤严重度评价方法之一。作者收集了本室546例伤害案件,分别给予损伤程度评定及AIS评分,设为损伤程度组和AIS组。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rs=0,940,P<0.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反映两组之间有密切关系而且损伤程度组的程度变化与AIS组分级变化有关系。提示:轻伤、重伤可以参照AIS严重度分级、编码,由此为轻、重伤分级、标准的计算机化及国际间的交流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照东 《河北法学》2007,25(3):105-113
工伤案件往往同时涉及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在这两种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我国现有法律显得很不完善.通过对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关于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的相关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处理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提出解决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演绎推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从属于法医临床学,是源于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医学发展而来的一门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其主要功能是为诉讼,特别是为刑事诉讼提供鉴定结论。法律制度层面的设计,从抽象的标准出发,评价诉讼中的具体损伤,决定了其常见的论证模式是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刘春梅 《北方法学》2009,3(1):19-29
在英国的侵权法体系中,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的两大类型是“疼痛和痛苦”和“安乐生活的丧失”。在人身伤害的案件中,受害人可基于这类损失的发生获得赔偿。对于这些损失的存在及其程度的认定,不是从伤害的发生推定出来的,而是在对个案的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的。为便于这一领域赔偿金的确定,英国的司法研究委员会提出了一些供参考的因素。现今已经取得的广泛共识是,在“情节较严重的案件”中,应当增加赔偿金的数额。关于赔偿金支付的时间的法律适用,有人建议应当允许受害人在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之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体植入物和移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案件的报道也渐增多,与此同时必然会引起法律上身体概念的内涵变化和相关法医学鉴定等问题争议。本文对法律上身体的内涵和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原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邵海 《法学杂志》2022,43(1):133-14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疾病知识的普及,潜伏性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既有立法基本不对损害进行界定,潜伏性人身损害更不会在立法文本中得到体现,但是既有损害概念的学理解释可以为潜伏性人身损害的赔偿提供认识基础。对潜伏性人身损害予以赔偿有其必要性,但是也会对传统侵权法带来挑战。虽然如此,既有司法实践还是积极回应受害人的赔偿诉求,从概念扩张和利益平衡等角度进行了大胆探索。为了有效解决潜伏性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既需要从损害概念的更新方面做出努力,又需要从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证明能力等角度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8.
200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200例活体损伤程度的鉴定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983~1986)。结果表明:重伤占42.5%,轻伤占57.5%。男性占83.5%,女性16.5%。年龄以青少年组为多。致伤物以拳脚占首位。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最多。并发症的出现率为20.5%;后遗症的出现率为38%。本文对原发性损伤、并发症、后遗症在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精神损伤的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争议较大,相关研究成为法医精神病学界的热点。为此,我们对精神损伤的相关概念、法律依据、鉴定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特别提到颅脑外伤后精神损伤的鉴定,希望能为精神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