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安全是一个国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对其安全问题综合性、理性化的认知,它能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它们的国家安全观对两国关系和国际社会都有重大影响,而国家实力、国际地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历史经验以及地缘条件等是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学术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对中国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既包括普通学者,也包括美国国会、思想库和调研机构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目的、手段作了全面分析,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评估,还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等。总结和梳...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美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表现于影响的领域与路径上都有所不同。一个崛起的中国必然会更多地释放其国际经济影响的能量,使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具有更多的中国元素。由于世界面临的挑战不同于以往,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协调将成为中国释放其影响能量之必然。  相似文献   

4.
李航 《南风窗》2012,(25):64-66
奥巴马做了一系列招致中国反感的事情。与此同时,密集的公共外交攻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不满。下一个4年,美国公共外交会以一副什么样的姿态再上路?11月19日,从缅甸首都仰光机场到市中心的街道两旁,数万缅甸人列队欢迎奥巴马—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位期间访问缅甸的总统。此行,奥巴马会见了缅甸总统吴登盛,反对派领袖、民主偶像昂山素季,并带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度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塑造方法很少被关注,并更少被比较。大多数分析家描写美国对这两个崛起中的国家的影响。但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中,这两个国家对美国国内决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一种比较典型的影响通道来自于游说集团。虽然双方都经常通过这类的方式,但是他们的游说行动还保持差异。按照理性主义,一切行为的基本特征都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精密计算。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归纳方法来探索中印采取的游说措施,并使用国别观察来区分双方游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文章要判断为什么印度在美国的游说行动往往比中国的游说行动有效。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世界霸权和在亚太的地区霸权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必须正视的现实,妥善应对其霸权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意义重大。和谐亚太有利于弱化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和约束美国对中国的不利行为,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当努力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追求自身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日益加深,并对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美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注重并展示其软实力建设始自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召开表明软实力已经进入中国的官方语言。中国软实力增长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及成功的发展模式的吸引力,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日益开放性的思维及有意识的推动。此外,中国的软实力增长还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道主义干涉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中美两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既有严重分歧,但又不乏共识。这是因为中美双方有着不同思想传统、伦理观念、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中美双方的伦理主张和政策实践表明,通过沟通与交流,两国之间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的分波黑歧会不断减少,共识与合作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当下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陷入低谷。困境突出表现在"内忧外患"两方面:"内忧"主要指《巴黎协定》如何落地为可操作的规则;"外患"则是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退而不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气候治理何去何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当下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朔 《南风窗》2014,(1):95-95
美国并无意与中国闹僵,美中的紧张似乎只是美国的策略手段,美国的不断制造气氛似乎只要中国正式承认美国的实力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钱克锦 《南风窗》2012,(23):78-79
"对华政策,是美国政治中最没有党派色彩的政策。"无论哪个党执政,对华政策的变化都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下半年后,中国在外交战略上逐渐用“和平发展”取代以前的“和平崛起”.美国部分研究者对中国该战略产生的背景、战略内容、实施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积极作用都作了较系统而客观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可取的观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当今美国政府理性制定对华政策并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中国学者深入研究本国“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统奎 《南风窗》2012,(5):24-27
伴随着美国的国内危机,中国因素日益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辩论的一个主题,这是前所未有的。此次习近平访美是带着构建中美新关系的愿望出发的,是"塑造未来之旅"。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但金融危机对美国创新动力和教育体系的影响并非显著,因此,断言金融危机将使美国丧失竞争力尚为时过早.中美经济和贸易的依存度较高,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在2009年逐步显现.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突出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既要预防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也要从国家利益和商务外交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并重新定位和调整中国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6.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7.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1979年建交到2018年经贸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40年变迁。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推波助澜,急于寻找竞争对手。特朗普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快了美对华示强的步伐,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者"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政府""全社会"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以来的艰难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从美国战略目标和实力匹配度、中美力量再平衡、两国相互依存度及大国关系等方面看,在构建新的力量平衡过程中,中美关系会有起伏和波动,但总体可控,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方和印度媒体对我南海基地大加指责,炒作"中国挺进印度洋"的"珍珠链战略"。"中国威胁论"一时更加甚嚣尘上,给中国外交政策造成新的冲击和挑战。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相关国家,尤其是美印两国在印度洋地区利益博弈的战略意图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悲观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亚战略报告和亚太安全战略报告迟迟没有出台,其中关键一个问题是对中国的定位。美国国内正在针对中美关系进行一场"战略性辩论",决定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塑造新的对华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辩论两派哪个占主导还是要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国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