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君如 《人权》2012,(2):2-5
人权,是因其为人而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人不仅有其自然属性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包括能够思维并有文化这样的高级社会属性。文化对于人的作用也体现在对人权内涵和人权价值的认识上。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李靖辉 《人权》2012,(5):58-60
罪犯人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罪犯人权是指所有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其主体是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定罪量刑且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狭义的罪犯人权是指被判处自由刑且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①理解罪犯人权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权利主体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即罪犯:二是这里的罪犯人权是指罪犯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周叶中  杨蓉 《人权》2010,(5):32-35
人权的价值基础源于人的尊严。人的尊严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存在密切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说,人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特质。其中,社会属性对人权的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人权存在的场域载体。由此可见,在人权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求索》2007,(7):129-131
在人权的应然视域之中,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应有权利的人权是两个应当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学界这些年来在此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已经形成。人性是人权证成的基石,也是将人与人权连接起来的桥梁。人权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的不同比例与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权的内容与种类。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人权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不是任何外界的恩赐。人权的产生根源于人的本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人的本性或本质的两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方面。人类之所以需要人权,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的、精神的、人身的种种利益与要求,这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所决定,是人的一种本能和天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存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根据,也是推动人权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的利益需求,人们要求过优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的愿望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权的发展与进步是无止境的。人的社会属性是指  相似文献   

7.
劳动权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宪法的确认。对于受拘禁的罪犯来说,劳动是对其实施矫正的基本手段,但劳动同样也应是罪犯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平等的保障,而人权的视角无疑将会为罪犯劳动权的保障提供最充分的理由、最大化的内容和最完善的保障措施。因此,如何从人权视角对罪犯劳动权进行保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权的政治属性对我国人权法律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恒 《前沿》2011,(14):79-82
西方人权一开始就是阶级斗争和国际冲突的结果,在历史上曾扮演正反两方面的角色。西方政治哲学在马基雅维里时代发生了转变:政治由德性转为功利,决定了人权是一个地道的政治概念。这个功利的人权观念在传入到中国内地后变成了一个空虚的抽象法律概念,由此决定了人权在我国无法被法律化。回归人权的政治属性,对于认清人权本相和指导民主宪政(限政)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有人权是人权的"应然"存在,即指人作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人权的"理想意图"和"观念力量"。应有人权对人权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批判和参照意义。从人权理论史来看,自然权利学说构建了第一个应有人权观的体系,而马克思则对此进行了科学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人权观科学发展,当以马克思主义应有人权观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从个人人权意识的塑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张扬以及推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中着手。  相似文献   

10.
罗豪才 《人权》2014,(3):14-18
“人权”一词产生于西方。但作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描述、分析和界定,围绕“人”的学问在全世界各种文化和各国历史中都存在,并且以不同的形态和理念表现出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围绕“民”这一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产生了大量思想成果,这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现代人权理念的构成因子和重要内容,蕴含着人权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1.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人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正如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切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身份等区别,都有资格享有人权。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都应该享有人权。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8,(3):15-19
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是国家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罪犯人权保障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作为人权保障特殊领域的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工作也有了显著进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马梅凤 《求索》2012,(9):102-104
我国监狱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运用于监管改造罪犯的行刑实践,使罪犯的人权保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由于物质因素的制约、制度上的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还存在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采取伦理制度构建、完善监狱法律体系、完善罪犯人权保障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等措施,以确保罪犯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马梅凤 《前沿》2011,(22):83-86
罪犯参加劳动是我国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重要手段,罪犯虽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但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没有被剥夺,依然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没有被剥夺或被限制的权利。劳动不仅仅是罪犯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罪犯的一项权利。罪犯参加劳动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是对罪犯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但是在监狱行刑司法实践中,罪犯无偿劳动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监狱工作的目标和稳定监管秩序,应以我国《宪法》《监狱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构建罪犯劳动报酬制度,这不仅可以使罪犯尽赡养父母之责和抚养未成年子女之义务、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还可以为刑满释放后度过就业缓冲期奠定物质基础,从而巩固改造成果,避免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6.
郑谊英 《湖湘论坛》2004,17(5):49-50
犯罪嫌疑人虽然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特殊地位 ,但犯罪嫌疑人也是人。把犯罪嫌疑人当作人看 ,尊重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的人格尊严权 ,这是犯罪嫌疑人享有权利的基础。因为一切人权都源于人类固有的尊严和价值。法律上的公民权和人权是以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的 ,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权 ,也就是承认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7.
陈美忠  张严 《传承》2011,(21):82-84
罪犯人权的保障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国1994年《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罪犯的各项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罪犯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现在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对其的保护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我国应加快制度建设,根据新的现实状况修订有关罪犯刑罚执行的法律法规,以求使罪犯的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8.
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自然人所固有、专属和必备的人格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同时,也应关注男性、无配偶者和罪犯(包括死刑犯)等争议主体的生育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庆 《求索》2013,(2):239-241
在斯皮瓦克看来,以潘恩《人权论》为代表的西方人权知识对“自然权”与“公民权”两者关系的设想中存在逻辑上的乞题谬误.这一谬误导致人权知识在亚洲的运用预先限定了享有人权的群体。斯皮瓦克认为.西方人权理论的正义基础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当它被国际援助组织带进到亚洲,并通过基础教育强化这一意识形态后.容易导致一系列合法化侵犯人权的行为,且进一步令亚洲的人权状况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蔡名照 《人权》2013,(4):6-7
今天,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开幕了。在这仲秋九月,来自多国的人权专家及相关人士相聚一堂,共话人权发展大计,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欢迎!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长期以来,各国人民为争取人权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距离达到享有充分的人权这一崇高目标仍然任重道远。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