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金融骗术“十二头”之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法治服务的关键,在于帮助"金融人"防范金融欺诈风险。而防范金融欺诈风险的关键,又在于揭露经典金融骗术。经典金融骗术一般有"十二头":金融来头诈骗、金融空头诈骗、金融改头诈骗、金融盼头诈骗、金融彩头诈骗、金融甜头诈骗、金融噱头诈骗、金融指头诈骗、金融撞头诈骗、金融搭头诈骗、金融磕头诈骗、金融床头诈骗等。经典金融诈骗之风险防范,可以围绕"六不"进行:不贪;不信;不傻;不独;不急;不弃。  相似文献   

2.
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存在着“直接故意说”、“双重故意说”、“司法推定说”。“直接故意说”和“双重故意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司法推定说”则不违背刑法理论,又有利于惩治金融诈骗犯罪。但从长远角度看,为了保障人权,“司法推定说”应严格限制适用。建议修改刑法,将金融欺诈犯罪区别为两种情形:骗取财物型诈骗和虚假陈述型欺诈。前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目的犯;后者以非法占用为目的,是行为犯。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意义上看,“欺诈”、“诈骗”、“诈欺”的概念是相同的,即采取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三个名词的词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从法律意义上看“欺诈”、“诈骗”的法律概念也是相同的。我国《民法通则》和三部合同法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欺诈的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的解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上民事“欺诈”,刑事“诈骗”的法律解释基…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贸易结算欺诈的新发展及其防范文才,邓峥一同七八十年代的诈骗活动相比,当前国际贸易结算领域的诈骗活动呈如下发展趋势:(一)假冒信用证。国际诈骗犯罪分于假冒信用证的手段和目的主要有如下新特点;(1)有关合约列有出口商预付佣金、质押金、履约金等条款,...  相似文献   

5.
手机号码使用权案;肿瘤医院被抢案;金鸿基老总涉嫌诈骗;“牙膏”宣传不欺诈;李赛凤被诉名誉侵权  相似文献   

6.
日前,颍上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县金融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从颍上县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双赢”意识,克服“惜贷”、“惧贷”心理;准确把握信贷投放政策信息,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发案频率、造成损失、科技含量和防范难度日渐增大,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伪卡欺诈、恶意透支、银行卡套现、网上银行卡诈骗等行为屡打不绝,利用银行卡实施短信诈骗等已成为社会公害,直接损害了银行卡各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发卡银行的良好声誉,并对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银行卡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打击、防范、控制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对于维护法治秩序和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诈骗罪中的“被害人”概念本身是规范意义上的民法概念,不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对象”,不能理解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作用者。因此,存在被骗者与被害者相分离的情况,“保姆案”与金融诈骗便是典型的三角诈骗。“自愿交付”系诈骗罪成立的表明构成要素,如果不是“自愿交付”的,不能得出不成立犯罪的结论,而是成立更为严重的敲诈勒索罪或抢劫罪。在诉讼欺诈的理解上,应当考察到其侵害财产的层面,不能为虚假诉讼罪完全评价。诉讼欺诈完全可以视为通过司法机器行使财产犯罪的情形,同时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按照想象竞合原理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9.
对金融诈骗的防治赵国玲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称为诈骗。金融诈骗是诈骗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金融机构资金,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和危害金融安全的行为。在危害金融机构的犯罪中,金融欺诈(诈骗)是最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10.
淘宝安全中心近日发布"3.15安全警示",揭露包括微信新形式欺诈、代付骗局、货到付款等十大骗术。淘宝网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对网络诈骗关键在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从源头将诈骗拒之门外。据淘宝安全中心介绍,买家容易遭遇的新骗术主要有5类。一是用微信等新方式骗付。骗子利用微信发布二手商品信息,并以包邮等为借口取消淘宝上的交易订单,让买家选择"即时到账"支付。等商品迟迟未到货,才发现微信不在线,淘宝交易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4,(14):41-41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形势日益严峻。信息诈骗、电话诈骗的内容可谓花样百出:银行卡e令升级、购车退税、绑架勒索……为此,特制作了防骗专题,帮大家了解各种电信诈骗的骗术,防止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2.
陈少青 《法学评论》2023,(4):186-196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主要存在两种路径:其一,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核心,实质限定诈骗罪的成立范围;其二,以民事救济可能性为标准,确定民事调整的有效范围。两种路径之间具有共通性,现有规定列举的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均指向被害人因受骗而失去民事救济可能性,民事救济可能性是串联与非法占有目的相关的各项要素的逻辑主线。对于非法占有目的应采取“阶层式”判断:首先,当行为人欠缺履行能力时,直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刑事诈骗;其次,当行为人具有履行能力时,需要进一步判断履行意愿,若欠缺履行意愿,则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刑事诈骗,若具有履行意愿,即便因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财产损失,也仅构成民事欺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些不法犯罪之徒也纷纷打着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旗号,将黑手伸向西部地区,利用票据的“准货币”特性,大肆进行各种“引资”等金融诈骗,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企业和个人屡屡上当,损失惨重。防范和打击各类金融票据诈骗活动已成为企业、金融界和人们经济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涉外经济犯罪数量将会有一定的增长,因为涉外经济犯罪一般被认为是国门开放后的附随现象。外国资本的大量引进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某种条件,其中金融信用欺诈便是最为典型的涉外经济犯罪。涉外金融信用诈骗犯罪概述  在金融犯罪中,有关金融信用的欺诈犯罪如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涉外金融犯罪的高发案件。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引进外资、出口创汇的形势,利用有关人员票据知识的匮乏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大肆进行票据、信用证、信用卡诈骗,且数额相当巨大。随…  相似文献   

15.
杨照东 《中国律师》2008,(10):90-92
任何一种诈骗类的犯罪.按法律规定都需要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缺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就不构成诈骗类犯罪。 然而,当一个人客观上确实实施了欺诈的行为,确实因欺诈而获得了他人的财产,主观上又确实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作为辩护人.我们能否有勇气仅以“主观要件缺失”为由为其做无罪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观内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非是所有金融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而应取决于刑法的具体规定 ,对金融犯罪的犯罪对象的不明知包括不认识和可能认识两种情形。司法推定理论有助于金融犯罪的认定和查处 ,但也不能不加区分地盲目适用。最后 ,本文提出了修改金融诈骗罪罪名、对虚假陈述型欺诈行为和骗取财物型诈骗行为分别规定法定刑及增加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犯罪对象“明知”要求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钢生 《刑警与科技》2014,(7):138-138,140,141
金融安保“三防联控”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目标既包含了金融安保工作要求中的“防抢劫、防盗窃、防诈骗,保证资金安全”要求,也将以往安全防范各自独立的人防、物防、技防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功能联动、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诈骗与金融欺诈的界限李忠芳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金融市场秩序如何,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金融领域里的违法与犯罪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金融诈骗活动猖獗,,数额之大,情节之严重,触目惊心,前所未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跨国...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机构惩罚性赔偿对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填补金融机构欺诈行为造成的社会性损害,抑制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该责任在我国实际上落空。落空的背后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如“金融消费者”概念缺失与金融领域的“生活消费”解释困境使得其请求权主体不明;缺乏体现金融业专业性与特殊性的告知义务保障;与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不相称的证明责任使得其难以证明金融机构欺诈;法院审慎控制其负面激励功能。因此,不仅要从请求权主体、金融机构告知义务以及金融机构欺诈的证明责任分配等方面加以完善相应制度,而且要以金融消费者所受损失为基础确定合理的惩罚性赔偿额,抑制其负面激励功能,以在金融领域实现正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金融诈骗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诈骗行为之猖獗,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我们必须从健全体制、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法制观念、采用非常手段及各部门配合等方面,系统地对金融诈骗进行防范和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