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时代中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立场出发,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努力地践行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6月27日下午,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在侨联机关会见了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代表团一行。万立骏对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旅美科协为促进中美科技、文化、经贸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  相似文献   

3.
单萌萌 《新青年》2023,(3):20-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法治中国建设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卓越成就是,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艰苦卓绝奋斗实现的伟大创举,其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并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国家政权、国家制度的同构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一体性决定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之根本地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维护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而政权安全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执政安全的标准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来源于为人民谋幸福而集聚起的民心民意,执政安全决定于人民安全,即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不被侵蚀和破坏。因此,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终极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6.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2020,(1):12-30,137,13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深邃、实践丰富、意义重大,体现在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辩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共生;以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国外交议程;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超越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胜利,并具有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坚持实践本体论,是代表和推进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外交实践自觉的产物;它创新了外交领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世界观,总结科学的方法论,强调造福人民的要旨;它内涵丰富,特别是包含了与时俱进的主权观、共同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正确的义利观、引领进步的国际体系观等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我们科学研判世界形势,努力提升外交思维,扎实做好对外工作。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服务民族复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推动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催生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人类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桐 《新青年》2022,(7):56-57
<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赵梦溪 《新青年》2023,(2):42-4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发表演讲.17日,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在达沃斯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在欧美多国领导人缺席的情况下,本届达沃斯论坛似乎成了中国的主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开宗明义地指出,不能将世界乱象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融人世界经济是历史的大方向;国际社会不应放弃全球化,而应消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7年7月12日,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Edward Branstad)与其他七国新任驻华大使一起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了国书,正式成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新任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现年71岁,曾在美国创下累计任职州长时间最长的记录.他是特朗普总统的密友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老朋友,与中国有长达30多年的交往经验,被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当前特朗普政府中最著名的知华派官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关注中国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现象.中国和平发展遵循共生性国际社会内在的发展逻辑,充分利用国际社会中全球体系与国际体系并存而又联系互动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史无前例的和平发展空间.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前进,既适应国际社会共生性发展的需要,也将使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根本上没有复制“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的必要性.中国和平发展既有益于自己的人民,又为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鼠实不易,牛气冲天"中国文字的妙味尽在其中.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曾面临许多艰难困苦,但事实也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 全民抗"疫",我们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们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圆满收官,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科技兴国,我们建...  相似文献   

16.
青推 《新青年》2022,(12):62-63
<正>《习近平在正定》导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他在正定的探索和思考是一脉相承的。阅读《习近平在正定》,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性的2758号决议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以筹建联合国和发起旧金山制宪会议四大国成员的身份,而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共产党通过它的代表董必武同志,出席制宪会议并签署联合国宪章,直接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工作。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理所当然地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就此多次向全世界人民宣告。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指出国民党的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这一理念进行精辟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宏大深邃的思想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做出的卓越贡献,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总目标。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实力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新的选择。这一思想已写入联合国文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更大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亮丽答卷。这一年,人民外交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总结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理论,积极开展了民间对外交往新实践。人民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它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宗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倡导成立并担任名誉会长的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它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开创了中国和世界外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理论创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统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国家利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权责平衡、原则规范、价值理念五个向度,科学回答了当今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