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吴春玲  王毅超 《前沿》2012,(16):187-189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陈旧、过时,与国家、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研究生教育应当以提高创新素质为目标,发展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构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强调导师的关键作用;注重对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考核与监控.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规模化培养模式是我国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必然,因而规模培养条件下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应用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初步探索了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提出了规模培养条件下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体系,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现时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最后对进行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可能采用的方法和需结合的实际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务须解决现行机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转变观念,树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理念;科学定位,聚焦创新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统筹布局,构建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机制;注重能力,完善多元化的研究生招录制度;优化结构,形成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体系;科学考评,改进研究生培养的评价方法;营造氛围,创设研究生培养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全喜 《前沿》2011,(23):227-229
民族地区高校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特殊内涵和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今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当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对提高当今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可供其他民族地区高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向莉 《前沿》2012,(22):199-200
广西师范学院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着规范的管理程序并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与基地的共建方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资源共享和科学研究等,最终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双方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以来,20多年里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成倍扩大,研究生教育又开始了新的改革,一些研究型大学将以研究生培养为主,招生人数将达到甚至超过本科生的数量.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在加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标准.为防止泡沫现象的产生,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杨阳  王福帅 《人民论坛》2014,(6):248-250
文章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实际,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从继续完善导师制度、做到兼容并存与各有侧重相结合、实现课程体系建构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加强考核,完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9.
财教[2012]342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国家奖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出发,基于国家发展与人类生存的需要探讨矿产资源(含能源资源)类研究生人才大量涌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从学校主体学科(含学位点)现状、特点及应用领域出发探讨了培养优秀的矿产资源(含能源资源)类研究生的现实性;最后探讨了矿产资源(含能源资源)类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雷 《传承》2009,(12):162-163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培养能力不断增强,投人机制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与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本文结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实际,从研究生党建、学生干部培养、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是军队研究生教育的重心,研究并解决军校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问题,是贯彻落实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岗位能力素质,推进军队院校建设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警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于同年7月批准公安大学、刑警学院和武警学院等三所部属院校为首批试点招生单位。我国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是公安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是培养高层次公安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科研能力——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按照国家和教育部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等院校让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多掌握一些创新能力和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在今后的就业中就会多一个筹码和资本。提供培养本学科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条件,培育能掌握先进技术的实验技术力量,使实验室始终保持技术上的现代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应用文科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能力和培养研究生人才较强的实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新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必须提出和形成新的思路。这一思路是: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注重学科建设,构建学科课程新体系;适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新趋势,建立科学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机制;树立正确的培养管理绩效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革新教学手段,变传统型教学模式为互动型教学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导师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水平的重任,而研究生学风状况则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以及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风状况日益下滑,出现了学习目的不明确、考试作弊、科研造假等问题。本文对当前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科学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了理性、开放、批判与开拓创新、公平与尊重事实、敬业与团队协作、回馈社会等方面,这为我国工科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切合了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但需注意的是,工科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良好的环境、教育及研究生的自律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此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