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七 神经战     
临时人民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加强了苏哈托将军的法定权力,但是苏加诺和苏哈托的双重领导还没结束。相反地,总统能够接近那些在政变的混乱和清洗的冲击之后又开始巩固起来的有实力集团。这些集团不仅包括极左分子,而且包括几乎所有政党,主要是民族主义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内部的温和派。这些温和派已赞同消灭共产党。在一些地区(比如巴厘),民族党的势力甚至领导了反对共产党人的直接行动。但这些集团在苏加诺政权中是既得利益者,因而坚决反对改革者影响深远的革命热情。他们认为合乎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的苏加诺”政治结构,别无他求。苏哈托将军必须考虑那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评论印度尼西亚1966年预算案的新闻报导.首先,作者肯定地认为苏加诺无法实现他所吹噓的"纳沙贡"制度,作者同时指出印度尼西亚1966年预算案是不现实和自相矛盾的,他列举了7点理由,认为这个预算案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社会主义是20世纪中期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在当时主要活跃于阿拉伯国家和巴基斯坦。本文认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虽然远离阿拉伯地区和巴基斯坦,但也曾于这一时期存在着伊斯兰社会主义,印度尼西亚国父苏加诺就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对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述评,进而论证苏加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确实是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一部分;并论析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所独有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来丰富和拓展"伊斯兰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浅论苏加诺     
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第一次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可是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迥然,例如有说他是“乌托邦”、“卖国贼”、“印尼奸”和“独裁者”等.我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持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把他放到原来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全面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列宁曾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苏加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缔造了独立自主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26年,大学毕业的苏加诺,目睹荷兰殖民者的残暴,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挺身而出,抛弃工程师的职位,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洪流中去.1927年他把在大学期间成立的“万隆总学习俱乐部”,改组成“印度尼西亚民族协会”,1928年改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又译为“国民党”),其宗旨是争取民族独立,其途径是通过发动一场依靠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自觉的群众运动.苏加诺从此逐渐成为印尼反对荷兰殖民主义侵略、为民族求解放的土著人的领袖.1929年在苏加诺领导的“民族党”推动下,10多个民族主义党派联合成立了“印度尼西亚民族政党协商会”(又译为“  相似文献   

5.
西蒙·玻刊瓦尔1819年2月15日在安戈斯图拉国民议会上发表的演说,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政治主张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学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演说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前半叶南美大陆有关国家学说的一篇重要文献。玻利瓦尔在这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对拉丁美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谈印度尼西亚当前经济的混乱情况,说明了苏加诺不仅束手无策,而且起不了什么作用,而陆军首脑纳苏蒂安坚决主张首先解决政治问题,然后才解决经济问题,其实,陆军正想让混乱的经济局势,把苏加诺吞没.  相似文献   

7.
1961年1月1日的早晨,苏加诺总统举行了破土典礼,从此,那具有雄心大志的八年国家建设计划就宣告开始了,这个计划大家总称它为"全面建设"计划.这个广泛长期的建设计划一开始就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一切都是公正和繁荣的.然而,八年计划只是一个更大范围发掘印尼潜在财富的计划的第一阶段而已,它坚定地把印度尼西亚引到使社会主义社会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大道上去.当然,它不是印尼第一次拟订的发展计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国家建设委员会(在雅加达称为DEPERNAS,即印尼文Dewan PerantjangNasional的简写)是在1959年7月苏加诺总统在成立总统内阁后按共命令成立的.该委员会于1959年8月15日正式宣誓就职并受令于最短期间内起草一份建设计划.总统特别要求此计划务须包括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并命令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阐明和运用他本人曾经略加一般阐明过的"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的概念.他任命一位闻名老国民党员哈·莫罕默德·亚明博士为该委员会主席.亚明是前司法部长,在印尼一向以诗人与罗曼蒂克历史学家著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将印度尼西亚9月30日运动概括地分为五个阶段,然后加以论述.接着谈到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加强领导农民斗争情况,同时谈到了苏加诺政治体制的性质,以及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不得不让这种政治体制存在的原因,然而,在9月30日运动的冲击下,苏加诺的政治体制瓦解了.文章最后谈到了理解9月30日运动的方法,同时列举了产生这一运动的几点基本原因及其影响,更主要的是作者列举事实,认为印度尼西亚是具有武装革命的条件,驳斥了印度尼西亚搞武装革命是不能成功的谬论.  相似文献   

10.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1)从1945年独立后到1965年期间,印度尼两亚在苏加诺政权统治下采取了以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来建设国家的方向。当时,由于重视了维护国家统一此一政治目标,因此,经常忽视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政府实行的反华政策妨碍了由华侨所控制的国内工业的发展,同时,它所执行的对抗马来西亚政策又使印度尼西亚失去了它的一个经济基地(新加坡),因此,到苏加诺政权末期,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已经陷于破产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又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治宣言》,系苏加诺总统在1959年8月17日向印度尼西亚全国人民发表的独立日演讲.  相似文献   

12.
1963年5月1日劳动节对印度尼西亚人民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性节日,除了工人与劳动人民在维护并发扬作为工人胜利日的五一节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外,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斗争中也取得了其他的新胜利、五月一日这一天西伊里安地区重新归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主权范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欢迎此一事件,并向爱国的、贡献出一切的、在苏加诺总统关于从荷兰殖民主义者魔爪中夺回西伊里安的统一命令下团结起来的全体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武装部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于全世界的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特别是为印度  相似文献   

13.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缅甸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翁山少将,是一个勇气与想像相结合的人.他努力使缅甸摆脱英国的统治而独立;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想了一些办法,在1945年曾经呼吁召开一次亚洲的"波茨坦会议",以"筹划一个联合的行动,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由."他只从越南胡志明那里接到了答复:欢迎这种会议.这位缅甸领导者后来发了一封信给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总理沙希尔.他在这封信上声称:"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对于世界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讲来,是头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1978年3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第三次当选连任,为期五年。但是,在今后五年中他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充当这个散乱的岛国的政治领导人。苏哈托1966年取代了第一任同时也是终身的总统苏加诺的职位,终于结束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在他上台之前,印度尼西亚已经从荷兰殖民统治下获得了政治自由;在经过了几世纪被统治之后,印度尼西亚重新取得了独立;议会制机构为权力主义机构所取代;军队被动用来从荷兰手里夺取西新几内亚,并试图粉碎新成立的邻国马来西亚;该  相似文献   

16.
1961年5月间,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发动了政治力量、此举将会改变东南亚地图,并将大大影响世界这一地区的政治环境.他在东南亚外国记者协会的一次集会中发表演说称:"马来亚应该同英国以及同新加坡,北婆罗洲,汶莱,砂捞越人民取得谅解.现在来谈如何才能取得更密切的谅解,时机尚未成熟.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朝向这一目标……"拉赫曼这次演说所以如是震动人心,并不是由于大马来西亚是个新颖的计划.这种计划(尽管形式不同)确实是许多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就煽动过这种情绪,希望通过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力量来对付日本的敌人.然而,在战后时期,当权者中却很少有人提起像组织较大的政治联邦这样的计划.因为在那个政治上动荡不定的时  相似文献   

17.
自从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宣布独立以来,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至少可以说,一直是冷淡的。苏加诺总统关于新殖民主义、对抗、不结盟以及和平共处的言词犀利的高谈阔论,与孟席斯总理在六十年代所实行的亲西方、冷战以及白人澳大利亚的政策大相径庭。造成澳印(尼)国际关系持续冷淡的原因,除了上述过去遗留下来的因素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政治因素。本文的论点是,这些社会政治因素是暂时  相似文献   

18.
缅甸内幕     
本文是由美国《新闻周刊》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麦克卡所撰写,但他是在该周刊驻伦敦,东京,华盛顿等地记者协助下才勉强拼凑而成的.这篇新闻报导主要是谈缅甸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混乱情况,作者借用别人的话来形容缅甸经济计划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目的是搞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本文最后概要地谈到了缅甸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哲学还是个人哲学?——对印尼建国五基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五基虽然在苏加诺和苏哈托时期都被作为国家的基本原则,但其含义和功用却有很大的不同.在苏加诺时期,建国五基是一种政治设计.作为一种政治设计;建国五基存在目标的模糊性、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是苏加诺执政前期政治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苏哈托时期,建国五基被解释成一种个人哲学.这种哲学强调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并成了苏哈托加强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10月1日:根据雅加达电台广播,若干名将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有联系)企图发动的政变已被粉碎,一个新的革命委员会已经接管政府.10月3日:雅加达电台广播所有政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除外)忠于苏加诺的声明.昨天,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持9月30日运动.苏加诺总统广播说他还活着,平安以及掌权,他已经恢复对武裝部队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