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一、要提新颖的问题。问题提得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开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提问新颖,教师必须要求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时要选取新角度,运用新眼光。例如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个颇为“通俗”的理论时,教师提出“近来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党中央为什么不立即派兵解放台湾”这样颇为“新潮”的问题。有学生回答说:“假如现在我们以武力解放台湾,美国有可能插手,一定会引起一些麻烦。”有的学生回答说:“明年香港回归祖国,在此之前,我们不易找麻烦。’又有的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些情况看,条件不成熟。”教师…  相似文献   

2.
《科学人生观》上册课文中提出了“劳动是立身的基石”。这个命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教师在实验班讲到这个命题时,却遇到了学生的疑问。有的学生认为,在今天,不一定非劳动才能立身。有的人不用劳动,却可以靠别的手段过上优裕的生活。比如靠乞讨可以成为万元户;靠钻空子、当“倒爷”也可腰缠万贯;靠权势地位也能坐享富贵生活。而辛辛苦苦老老实实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人,往往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有的学生据此对“劳动是立身的基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不可轻视,因为对劳动问题的认识,关系到青少  相似文献   

3.
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多,课堂容量就大。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我认为,衡量课堂容量大小有以下几个标准。一看理论能否与实际恰当结合。在教学中,除必要的理论讲述外,关键是运用教材观点,联系实际,尤其是党和国家刚出台的方针政策,当今社会热点,青年学生较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要注意结合的方法,讲究结合的艺术。这样的课,容量才大。二看效率的高低。一方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另一方面,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一要注意仪表,出口成“礼”。教师衣着要朴素大方、干净整洁,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留怪发式,穿拖鞋敞着衣服上课更是大忌。说话要出口成“礼”,讲究文明。首先要从外观和谈吐上给学生一个好印象。二要胸有成竹,因势利导。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心中时刻牢记“教学目的,”切莫脱离“正道”去任意“驰骋”。二是要正确处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既要防止空谈“理论”,也不要陷入单纯的材料,又要因势利导地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三是处“变”不惊。这里的“变”指课堂上干扰教学的言行发生,要注意排除干扰,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入“…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认为,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下三个转变。一、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学生生性好问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标新…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对学生“真”了解。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差错和问题真了解,找出症结的内涵和实质,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而不是将问题搞僵或者是一棍子将之打死,这是我们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应该注意的。  其次,要给学生“真”引导。学生的问题出现了,要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使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要盲目加以指责和批评。有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本来动机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够妥当,而导致出现了问题。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肯定他好的一面,又要批评…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对此要进行否定。而教师的否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教师否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产生学习的动力。1.开脱式否定。“你答错了,但这不能全都怪你,可能老师在提问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你注意听别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教师铺好台阶,不让学生因此而感到脸上无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2商量式否定。“你答得不错,可老师觉得还不够全面,如果再补上XXX就更完整了,你说对吗?”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  相似文献   

8.
丽水伴青山 《创造》2009,(11):91-91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声音还没落定。10月27日,广州市新光快速路有限公司某部长梁某的“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诉你?”再被千夫所指。  相似文献   

9.
搞了多年的“教改研究”,往往是重视了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壬体,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必然去使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研究学生,苗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尖子生”,但真成因却各不相同,有的优在智力超群,目的优在勤于刻苦,努力上进,还有的代正方法后生、劳逸结合。同是“差生”,有的差在毅力,有的差在智力,有的差在学习态度上。所以,教师在教育教率实践中,要注重研究字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研究学生,苟利于7解…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犬〕I。讨论问题之前要“引”。学生在正式讨论问题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讨论。教师先不直接拿出讨论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讨论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才思维容易向纵深发展,避免了教师提出问题而难住学生的现象发生。讨论之中要‘另卜。也就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要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节奏地去分析问题。讨论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不是学生“乱论一通”。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顾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整党课从始至终提出一连串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穷追不舍地问学生。这种做法虽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方法,看似是“启发式”教学,其实质仍未脱离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且,其教学效果是不佳的。要克服这种倾向,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学有“时”在课堂里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悟、自化、自得。既注意后发式教学,又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讨论、分析、归纳,教师适时引导,点明问题的关键,在学生思…  相似文献   

12.
观察生活,注意一个“勤”字。许多学生认为,我们的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上课、下课,老师、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实不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四篇小论文:《“尾巴”富了我们家》、《“一价店”的盛衰》、《和谐的搭配》、《物以稀为贵吗》。经过分析,大家都觉得学校固然要引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当前教师们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文章正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于是有的同志就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学生的学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方面呢?”我们说,不是的。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授活动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方面。它主导着教学活动的产生、发展和结束。而学生的学习是次要矛盾方面。它通过教师的作用而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教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也说批评     
一要照应。批评学生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注意前后照应。学生犯了错,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还是不能摆脱一个事实——自己犯了错,老师批评了自己,定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个烙印。假若教师在观察几天后,照应前一次的批评,再行开导一番,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地关心自己,帮助自已。然而,这种照应的批评术,往往被一些教师忽视,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从教十余年.找认为有照应的批评,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的批评。二要趣味。批评学生也要讲究趣味。学生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还年轻,心清如水,说话办事总有些…  相似文献   

15.
一、嘴正。就是指:第一,教师说话要算数,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出尔反尔。第二,批评要有艺术,遇上尴尬的场面要严而有度,不要一味上纲上线,火药味十足,要巧妙地用幽默方式,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摆脱困境。第三,批评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错误言行要区别对待。二、眼正。即指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感情用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主观的一面,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受学生在自己眼中形象好坏的影响,这是最难避免的,也是导致教师“眼斜”的主要根源。故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努力撇开…  相似文献   

1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一扇门,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它那里通过。”俄国教育家的断言,说明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以注意开始的,可见注意的重要。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重视研究学生的注意。然而多数同志只重视了学生的常规注意,而忽视了学生“表面上的不注意”。表面上的不注意,并非真正的不注意,而实际隐藏着深刻的、稳定的注意,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表面上的不注意,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上课时精神不集中指向老师指定的对象(即教师讲课的内容),做小动作。教师发现后放意…  相似文献   

17.
导明准清活     
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在“导、明、准、清、活”上下功夫。1.学生读书要“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会读、善读。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一是注意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式,或提纲式、或问答式、或列表式等等;二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注意指导阅读的步骤,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同时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以及粗读(通览全局)→细读(分清层次)→精读(抓住重点)→通读(回味归结)。2.教学重声、要“明”。要注意在备课时抓准重点,在预习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重点,在授课中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听了不少同行的课,学到了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深深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听课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堂课提问很多,有的高达38次,在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像走马灯似的站起坐下,煞是热闹。课后经个别询问学生,发觉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不理想。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把这种提问当作是“启发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启发式教学等于提问吗?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话宋代理学家朱熹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就是说,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明白又不明白,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软环境建设工作中有几个思路性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重大轻小”何时了。对软环境的状况,不同类型的企业评价迥然不同。向大企业调查,他们往往谈不出什么问题,而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却普遍叫苦不迭。连大企业的老总们也同情地说,挨欺负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要了解问题找他们去。实际情况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20.
去掉口头语     
我上高中时 ,有位地理老师 ,每句开头总是“然而” ,不论是不是转折关系。每堂课要说100多个“然而”。口头语看似小问题 ,实则大毛病 ,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此类问题。口头语也因人而异 ,较多出现的有 :“这个”、“那个”、“那么”、“因此”、“因而”、“所以”、“啊”、“是吧”、“什么”、“呢”……这些与课堂无关的口头语 ,严重干扰了教师所要表达知识的内在逻辑 ,削弱了教师讲课的语言魅力 ,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师 ,有很长时间是站在课堂上的 ,而说话讲话又是最基本的工作 ,所以去掉口头语 ,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