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群星璀璨的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独特的身份建构、天然的语言系统与文学资源让他独具一格,但他的写作生涯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创作困境。在文化认同视域下,他从自我建构的“乡下人”转向“学院派”;之后在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他开始追求更复杂的文学实验,却以失败告终。在个体认同层面,他始终徘徊在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中,深陷理念与认知的漩涡,最终让他从认同危机走向了创作困境。这一过程也展露了在整个现代语境下,作家们共同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建构中的文化困境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创造意义的生命实践,文化通过提供知识、信仰和价值建构了人的意义世界。当下中国信仰多元化、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的危机展现了文化的困境。困境产生于以现代性建构为主题的文化变迁的问题情境。不论在制度变革的实践还是学术思想的论争中,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都在徘徊中陷入僵局。困境具体表现为诸多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产生于社会系统的转型过程中,权力、市场、社会等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力机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钳制和羁绊导致系统运行不畅、创新不足。走出困境需要在生命实践的创造中培育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主体性的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的活动,一种被本质地包含于主体生命的内在实践。"创意"对于人来说是本体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两个本体论意义层面:人是创造性地思维着的,人是思维着的创造者。以此为本体论视域,我们得到了创意写作学对于创意的三个维度的认识:它的基础维度是再现,这种再现是在创意写作者对外部世界的事件序列的把握中形成的,它的较高的维度是对事理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创造,它创造了事件系列的意义图景。而在最高的维度,这种创意则是"世界观",它创造了世界的意义,并让主体成为显身于意义中的创造性地思维着的"创造者"。创意本体论的创作方法不是按照世界的"是其所是"来临摹,也不是按照世界的"像其该是"来想象,而是按照创造思维着的主体的内在创意原则来创造世界。以人的创意实践为基础,而不是直接以人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讨论创作问题,这是创意写作学视域对文艺学的一个贡献;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创意创作方法论的构建,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的最新实践提供阐释模型和研究路径,对我们进一步重新审视文学活动的创意本质,实现文学观念、批评话语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不同的价值预设、分析层次和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思路.在当前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在对三者进行借鉴反思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重构基础上,塑造新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危机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治理的制度供给,发展并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构建生态危机的全球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单永军 《前沿》2009,(4):179-182
文学经典是当今文艺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文学史中的经典建构。本文首先梳理了文学经典和文学史的涵义,而后就文学史和文学经典的关系出发,探讨文学史中经典建构的原则与问题。文学经典对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经典构成了文学史的骨架,对文学史创作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史在经典的选择、确立和承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经典面临着危机和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政治生态建构与清廉文化在功能层面和价值层面上有机耦合,健康的政治生态建构需要在清廉价值支配下进行,而清廉文化以它的价值与行动导向功能把政治生态建构推向前进。厘清清廉文化与政治生态建构的主题意蕴、生成机理及实现路径,对推动良好政治生态重构,实现建成清廉社会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论争中,主张回归文学学的学者揭露了已有文艺学研究的文学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没有走上克服文学中心主义的正路;以文学学代替文艺学体系而又依然将该学科称为文艺学,无疑把文学中心主义推向了极致,这不是矫正,而是错上加错。因此我们有必要矫正文学学对文艺学的僭越,与此相应,重新出发的文艺学建构也应警惕本质主义的复辟、宏大叙事的异化以及文学中心主义观念,让文艺学真正回到多元共生的文学艺术本体。  相似文献   

8.
詹艺虹  詹文军 《求索》2013,(4):135-137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近现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出种种无法克服的悖论;主体间性哲学则是对主体性哲学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类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音乐创作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存方式之一,在基本创作层面,创作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人类表征世界提供资源。在功能创作层面,功能性创作标记又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贝多芬创作思想中的自由性、人文关怀和自觉性凸显其独立和成熟的创作状态,使创作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意义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9.
危机状态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被打乱,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态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这些管理方式和方法不仅有一个合法性问题,而且还必然涉及到伦理问题.应急处置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的,即当危机发生时,处理危机事件中应遵循的最基本理念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操作层面的,即在危机发生时,政府应急管理中平衡诸多利益需要采取的伦理原则及如何利用机遇进行伦理管理的问题:第三个层面是价值引导问题,即如何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支持力量,如何利用危险时期的特殊机遇调动国民的伦理资源,提升公民的伦理境界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城市形象传播是一种主要通过媒体传播进行的自我与他者的认同性建构。一座城市在日常的正态运行状态下,其城市形象传播能遵循稳定统一的正向模式,认同效果能基本实现。但如果发生危机事件,城市形象传播便会受到危机因素干扰而陷入认同建构困境。以2020年初暴发新冠疫情的城市——武汉为例,通过分析该市疫情期间的城市形象信息传播活动,探讨如何在危机语境下,以重建认同为目标进行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并且将具体策略的思考充分置于当前新媒体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变革的框架下,提出:传播塑造新的城市符号、采用微观平民化话语表达、多元主体共同传播以及创新使用新媒介载体,可以从文化、情感、意义和想象等多个层面来实现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整体论与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学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在环境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在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罗尔斯顿把整体论思想与生态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新的价值论实现原则,即生态-整体论。罗尔斯预借助生态学范式与生态-整体论的有机结合达到对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刘丽丽  陈刚 《求索》2011,(3):182-184
民间叙事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长诗等体裁。在创作流传方式上它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等表层特征;在思想意蕴上神圣性则是其深层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主体的神化与叙事客体神圣世界的建构。以昭君传说为考察对象,被神化的昭君建构了一个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综合体,昭君传说创造的神圣世界包融着民众对过去的记忆、对现在的叙述和对未来的想象,而且还蕴藏着浓浓的精神关怀,对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的全球民族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并不是简单地指全球一体化 ,而是至少涉及全球一体化、世界体系论和社会转型论等三种内涵 ,因而需要纠正片面误解。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文学民族性 ,首先需要看到其想象内涵 ,进而需要理解其与传统民族性概念不同的全球民族性特质。过去相信存在纯粹民族性形态 ,而现在谈全球民族性就必然涉及处于全球化复杂因素渗透中的被建构或想象的文学民族性 ,包括文学产业、媒体、消费、语言、文体、形象、理论与批评等层面的全球民族性。处于全球文化经济互动中的文学的全球民族性呈现出五种景观 :种群景观、媒体景观、科技景观、金融景观和意识形态景观。认真追究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的复杂的悖论性共生境遇 ,这有助于在当前中国文学民族性问题上消除成见而产生通盘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杨炼 《前沿》2013,(19):77-86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常常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文明,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形态是对传统法律权利观的突破,在可持续发展权的建构中,面临着非可持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冲突,人类中心主义权利观与生态中心主义权利观的冲突.从法理上看,需要解决法律本质、法律调整对象、法律主体、法律调整空间等给传统理论带来的难题.可持续发展权法律建构的可能途径是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将法律价值取向由人与人的社会秩序向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扩展,由环境资源利益的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迈进.在宪法层面上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确立可持续发展权的宪法地位,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权利形态予以固定,使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采取全球性的联合行动,发达国家付起更大的责任,各国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变革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运用更多的与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建立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开启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进程,对人的价值及其相关范畴的内涵变化提出新的时代要求。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价值将在生态伦理价值观指导下实现其内涵的新升华,即人的个体价值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人的价值追求目标由物质主义转向生态主义,人的类价值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人的价值内涵的变化将引领对人的价值相关范畴的深化认识,引发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价值关系的反思,并启示我们在生态文明新视角下重新思索将人的价值与需要、人的价值与道德、人的价值与意义、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适宜新时代生态文明需要的人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党中心主义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但学界对其起源的四种分析范式,即传统延续论、革命需要论、苏联影响论与发展中情形论,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政党中心主义处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两端的谱系之间。因此,一种新的解释模式是将政党中心主义所处的政治生态置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之间的谱系中。从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文化要素与行动者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会发现,"国家—社会"结构的"双弱"格局、政治派系结构的"两极化"、政治文化的"对立性张力"、执政党的严密组织性是政党中心主义起源的关键成因。俄国、中国、法国三个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质可以为这种新的解释模式提供验证。当然,政党中心主义并非一个固化的政治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党中心主义也面临不同的发展取向。俄国与法国都恢复到专制主义,而中国则继续探索政党中心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发展理念的内部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思 《长白学刊》2004,(6):45-49
现代性发展理念由于其包含内部陷阱而致使陷入矛盾困境并导致"现代性危机".主要体现为:发展至上主义的迷醉及其对生存家园的遗忘;消费享乐主义的滥觞及其对生态伦理的缺席;技术乐观主义的虚妄及其对有限理性的迷失;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及其对天人关系的僭越.在批揭这些现代性发展理念深层矛盾的同时,昭示当代人自觉走出其设定的内部陷阱,从而为建构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扫清理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思人类社会和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把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分解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并通过对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比较,明确了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必然性.最后论证了科学发展观与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曾在天涯》(阎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试图把文学当作一种价值的选择方式和生命思考方式,这在海外题材创作中,是很少见的,小说拓宽了海外题材创作的领域,在文学意义上构成了独特的景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将小说称之为“大陆留学文学的第二代作品”。小说的核心问题,是对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现代人自我意识的焦点。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我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何在?我能够做什么而这对世界又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应该或者是否可能去追求超越自我生存需求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