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屈杏娜 《法制与社会》2010,(21):277-277
我国《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当场处罚的数额规定不一致,行政主体在适用时可能导致同案不同罚。是依上下位法或特别法的规定适用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处罚法》,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另行设定当场处罚数额涉嫌越权?本文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效力关系两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治安管理中的当场处罚是指公安人员在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处予警告、罚款的一种简易行政程序.至于“当场”该如何解释,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当场”是指相对人实施违法行为的现场及其现场的延伸.如果公安人员将符合当场处罚条件的相对人带进派出所,实施处罚的措施、步骤又和当场处罚相同的,不能视为当场处罚,因为它已离开现场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非执行公务的公安人员(如在下班时间)对违法的相对人实施当场处罚,其性质该如何认定?一种观点认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消除治安隐患是公安人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成为了公安机关处罚涉毒违法行为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继承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涉毒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并在调整范围、处罚幅度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解决了我国禁毒法律法规在惩治涉毒违法行为的立法和适用上的部分问题;但从禁毒实务上看,其仍存在立法上的遗漏和适用上的不足,应对其进一步修订并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4.
李颖 《行政与法》2006,(9):79-8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现了从“条例”到“法”的重大转变。《治安管理处罚法》补充完善了治安管理处罚制度,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监督,无论是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较《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做了很大的修改,处罚种类的增加、处罚幅度的提高、处罚程序的完善与规范,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两道堤坝,同时也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两部宪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相竞合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法条冲突问题、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法条竞合问题、在解决此问题上应该采取有别于《刑法》内部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对《刑法》条文进行实质性的解释,优先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只有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的时候才能动用《刑法》。  相似文献   

6.
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竞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竞合问题,公安机关既可以根据刑法认定犯罪并在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起诉,也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不认为是犯罪,直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处理。根据解决法条竞合的原则,以及基本法律高于法律的原则,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条文发生竞合时,应当适用刑法。检察机关应当履行好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以下简称"治安处罚法")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了17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被修改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消息,在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议论。比较普遍的意见是,治安处罚法的规定既然增加了受罚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为防止公权力与私权利间关系失衡,必须更加注重完善处罚程序,有效约束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思考元蹈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  相似文献   

9.
李克杰 《法治研究》2013,76(4):99-108
犯罪概念的层次性决定了《刑法》第13条规定的一般犯罪概念只能是"立法依据"而非"司法标准"。罪刑法定和废除类推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良好衔接,让《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同时失去了立法和司法的适用空间。而依据我国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分级和相应的违法处罚体系,"醉驾"是犯罪阶段的专用概念,属于严重违法,在这个层面上不可能存在一个连治安管理处罚都"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之情形。  相似文献   

10.
警告作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基本的处罚手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警告处罚在执法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社会效果,公安机关枉法裁判,不该适用警告的,故意轻判;该适用警告的找不到法律依据;违法行为人给予警告后置若罔闻,警告处罚并没有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为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治安管理当场处理程序的设置 ,有利于提高治安行政效率 ,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由于现行法律规定比较抽象 ,可操作性不强 ,使得当场处罚程序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当场处罚程序在适用条件、具体内容、适用权限等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九月五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该《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以在  相似文献   

13.
治安调解是我国的一种调解制度,是公安机关依法对某些特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非处罚性处理方法,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治安调解的规定过于笼统,影响了治安调解的正确适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治安调解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正确适用治安调解,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生效后,无证驾驶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否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问题争议较大。本文指出对于无证驾驶受伤的工伤认定涉及到相关法律的理解和适用,需要适时填补相关法律漏洞或进行立法修改,才能达到实质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永兴县李大鹏问:某厂几位职工因偶尔娱乐性麻将赌博(每局几角或上元),被公安派出所罚款500元。该单位又根据厂规对他们作出了罚款300元、取消年终奖的处罚。请问:公安派出所和单位的处罚是否合法?本刊法律部答:赌博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违法行为,属于严厉禁止的行为。对犯有这种违法行为的人,根据L述条例同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十五日*F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你来信于所提到的几位…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在后劳教时代,如何处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所确立的十类违法行为。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有两种,即"保安处分说"和"二元分流说"。前者对再犯危险性的预测缺乏准确性,容易异化为新的劳动教养,因此不宜采用。而后者将部分违法行为做犯罪化处理,容易导致犯罪圈的扩大。有七类违法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行政法所规制的违法行为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可以对这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化处理;有三类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可以予以免于处罚化。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词查,群众打“110”报案,公安机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询问被害人、调查走访等均是在没有立案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在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后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就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进行审查,然后再补办刑事立案和传唤等相关手续。执法实践也表明,由于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几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以及现场情况不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身份不清等原因,要求警察必须在立案以后才采取侦查行为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这种在立案前进行的侦查行为是否合法、其收集、固定的证据是否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应对性骚扰入律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虹 《法学杂志》2006,27(5):110-113
性骚扰纳入法律中后,公安机关面临着性骚扰法律界定模糊、违反治安管理的性骚扰行为程度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性骚扰行为取证过程的困难性、对违反治安管理且受害人提出请求的性骚扰行为进行处罚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等新课题。故在公安机关进行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应当在转变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行为人具体实施的行为,用好、用足《治安管理处罚法》。  相似文献   

19.
许娟  谢汉林 《中国司法》2007,(9):98-100
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第97条规定:“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有些地方执法机关将其解释为,从  相似文献   

20.
目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 现场处罚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第三章 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 非现场处罚 第二节 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第四章 处罚的执行第五章 其他规定第六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第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