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毕丽君 《前沿》2009,(5):178-180
郑廷玉是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丰富,杂剧题材比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宽,表现的思想内容也比较复杂。在剧作中既宣扬了因果报应、万事皆忍等内容,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体现了他杂剧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个性气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个性气质,主要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指向性上。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力的大小,感知和思维的快慢,注意集中时...  相似文献   

3.
肖芳 《湖湘论坛》2005,18(4):36-38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然而它在某些方面又抑制着人的个性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市场经济对人的个性发展的有利方面,抑制其不利方面,从而促进和谐社会中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方面,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具体科学大多将其分为遗传、环境、教育等;在分析这些因素对个性发展的作用时,一是忽视个人在个性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二是未能说明影响个性发展的诸因素在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地位。三是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因素是如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化潮流的不断发展,张扬个性成为当代社会对青年发展要求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个性如何张扬,直接影响着当代青年成长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个性"反叛"成为不少青年的个性追求,这种追求恰恰影响了青年的个人成长.本文就青年的个性发展问题进行宏观性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阳 《理论月刊》2005,(6):156-158
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其成长成才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反思,应正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以大学生成才为目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界,已有不少人把人的个性纳入唯物史观的范畴来进行研究,对个性的哲学内涵也展开了一些争论。然而,我们还需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对个性研究的成果,对个性的结构及其他有关方面,作更深入的分析,这同样有利于揭示个性的哲学内涵。下面仅从伦理学研究个性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一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包括生理、心理,意识,思想等诸多因素。从人们对个性的定义来看也是如此,心理学家阿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界对个性发展范畴的解释和论证存在着较大分歧:有的认为有个性即为个性发展,当论述个性发展作用时,实际上是在笼统地讲个性的作用;有的把个性发展看成是特珠性的发展,即人的个性越来越多样化;有的单纯从个性量的规定性来解释个性发展,认为个性强即为个性发展;有的把个性发展单纯看成是人类个性的由低至高的宏观发展;有的则从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征,已日益引起了现代教育者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应体现"健康个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绩效理论出发,运用卡氏16PF量表对公安系统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测验,通过样本间差异检验和显著性分析,认为公安民警的个性素质状况,是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构成公安民警个性素质优秀品质的系统,表现在九个方面上的个性品质,并相应按其在行为中的重要性,区分三个层次。其中,自律谨严和有恒负责的个性品质,对于公安民警提高工作绩效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个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皋陶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尤其是其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有些方面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提供了重要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3.
Rong Cai 《当代中国》1994,3(5):64-77
Once their initial bewilderment over the idiot protagonist Young Bing in Han Shaogong's novella “Pa Pa Pa” was over, Chinese critics came to recognize in the character yet another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refore a symbol of the defective aspects in the nation'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however, examines Young Bing in his own right as a subject. It argues that because of his lack of access to language, Young Bing has become a free‐floating signifier in a world of language to be arbitrarily interpreted. The non‐particip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his own meaning has thus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hero's status as a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as disturbing as the drastic undermining of the autonomous, self‐knowing subject is Han Shaogong's persistent sense of crisis, which is evidenced not only in the endurance of the crippled subject but also in its relentless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怀特在其代表作《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一书当中提出了他有关文化科学的主要思想。经典社会学的代表韦伯在他阐述其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时 ,亦提出了“文化科学”一名 ,并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值得注意的是 ,二者所理解的“文化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加以严格区分 ,因为他们不仅在研究的目的、理论的诠释系统还是探讨方法上 ,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引进二者这个同名的术语时 ,决不能乱贴标签 ,否则将会制造出无穷的无意义的争端  相似文献   

15.
徐建 《青年论坛》2014,(1):56-60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并日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大国地位要求中国文化生态建设在世界文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利。我们所主张的话语权应具有平等、共同发展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现代化建设道路来。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文化是流动和扩大的,有变化也有创新,个人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的不断创新中成为变体,经个人进入集体创造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使文化有了社会性。文化如果不为社会所接受就很难保留下来。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本文试通过分析他的悲剧形象,从儒家的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他的影响,来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冰山原则"创作手法享誉世界文坛。通过分析他在多篇小说中使用的"冰山原则",可以展示掩藏在"冰山"之下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作者鲜明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9.
哲学既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 ,也不像人们现在所忧患的那么无用。哲学作为一种超越性智慧 ,自有其“无用之大用”。哲学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两个方面 :对个人而言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精神境界、保持好奇感、赋予生活以意义、训练理论思维水平。对社会而言 ,它通过批判现实 ,激发社会活力 ;通过构建理想 ,引导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是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对于浸润在徽州文化中的徽州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立足现实,寻求徽州文化中的切入点和融会点,并对此进行创新,使其成为我们德性养成的良好文化生态氛围,为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传统和地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