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迎春 《理论月刊》2003,(11):97-98
高校贫困生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从总体上来说,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还处在初级化、分散化的起步阶段。必须建立起类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贫困大学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以切实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贫困大学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是涵盖价值观念层面、制度、政策层面、具体操作层面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有中国特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宾川县民政局四项措施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州级福彩公益金20000万元,给予当年新人学的贫困低保学生10名,人均2000的资助。二是县民政局采取临时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筹措临时救助资金56000元,为27名贫困大学生,每生2000元~J3000元的人学救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分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贫困群体的问题逐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问题仍比较多。一、在指导思想上,重发展、轻救助,对贫困群众救助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二、在救助对象上,重城市、轻农村,救助工作本身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实际是城市人的保障,城乡贫困群众不能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具体体现在:(一)救助观念的差异。对城市贫困群体强调政府救助,对农村贫困群体强调自我救助、生产自救;对城市贫困群体救助理念强调保稳定,对农村…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救助建设:经验、议题与发展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当代政府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加强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造,推动社会救助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制度健全、衔接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周正军 《中国民政》2006,(10):60-6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右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一方面启用教育基金会无息贷款.为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学费问题.另一方面成立了由党委、政府牵头.由财政、民政、教育、红十字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小组.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阿右旗贫困大学生救助办法》.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大学生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入学救助.并按照该旗城乡低保标准全部纳入保障范畴.给予全额救助。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相似文献   

6.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采取三项措施,深入开展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评;二是实行区领导“八个一”联系基层制度,即每位区领导分别负责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建点、一个新农村建设点、一家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户城市低保户、一户农村低保户、一户贫困残疾户;三是确定每月  相似文献   

7.
<正>让社会救助更好发挥托底功能,需要积极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首先,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的理念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发展积极社会救助公共服务,践行协同治理、工作福利和社会资本理念,兼顾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兼顾救助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兼顾贫困应对和贫困预防,兼顾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城区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注重"以人为本",从社会救助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城市家庭贫困指数模型的研究。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和建立数学模型,量化城市家庭的贫困程度,并以量化的"贫困指数"作为选择临时救助对象的重要依据,改变工作模式,力求实现临时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透明和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为爱搭桥     
谢壮红,杭州市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临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在她的努力下,临安市红十字会先后为孤儿建立了鑫富博爱孤儿救助基金,为贫困尿毒症患者建立了万马电缆博爱救助基金,为1000名贫困大学生筹集到社会爱心捐款300万元,让无数困难家庭得到了关心和救助。她个人也因此连续4年被评为杭州市红十字会系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的社会救助,指的是民间社会自行组织实施的贫困救助。在我国古代社会,最为系统和制度化的贫困救助是政府实施的赈灾活动,这是特殊的而非日常性的贫困救助。相对而言,针对贫困群体的日常性救助,则是由民间社会自身实施的,表现为非政府的社会救助。它的主要途径有:地方精英的救助、宗族的救助和宗教团体实施的救助。在这些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宗族救助,但它的理念(差等之爱)和普惠性(只惠及亲族)都有很大局限性。其他途径,尤其是宗教团体的救助表现乏力,并未成为古代贫困救助体系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国与西方救助传统颇为不同的特点之一。因此从总体说,我国社会救助的传统是不完善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欠缺的。我们应当重建社会救助的传统,使其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董雪 《青年论坛》2010,(2):58-60
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商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和幸福。新时期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最后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同理心、开展挫折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团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学校各级组织部门对社团组织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社团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二是社团发展与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社团集体利益和社团成员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团干部,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团各项活动的始终,要把创建品牌化社团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上升,这是新形势下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文章就大学生违法犯罪逐年增多而且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性质严重化、作案手段智能化,尤其是女大学生犯罪比例的增加等特点入手,分析出引发其违法犯罪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想办法找途径,预防大学生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黔东南地区凯里学院513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有较大问题,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男生和女生均出现比较一致的情况;性别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大,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民族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建议民族地区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而当代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亲情淡漠、人际关系冷漠、师生情淡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是其感恩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许浩 《桂海论丛》2006,22(2):95-95,F0003
目前,大学生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贫富差距导致的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校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为贫困生数量不断增长,比例不断增加,来源呈现多样化,引发其它问题多。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贫困生健康成才,都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完善”的解决对策,即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法规,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其他措施为补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培养成本主体的转换,导致了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的形成。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在他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贫困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势在必行。法律行为的可变性和社会性是法律行为教育理论依据的关键 ,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法律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日益多元化、人生价值选择日益主体化、人生价值手段日益功利化。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嬗变的原因,并提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