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认为,简洁说来,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首先,中国人自己是否认同中国文化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中国文化走出去,还不仅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须是高端的文化。西方文化被推向世界,人们认为它在价值观上是走得出去的软实力,是自由、民主、人权、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
赵可金 《人民论坛》2012,(21):72-73
文化软着陆社会软崛起国家软驱动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是,大多数文化学人不愿意主动做下里巴人式的世俗文化,普通百姓缺乏应有的共享文化盛宴的机会,文化始终走不出少数社会精英的小圈子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和孔子学院等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的举办,中外交流格局大幅度拓展,中国国际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但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成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深入探索。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境,既要重视考察中国文化的本身特性,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和机制。中国文化的精英化使得文化资源变成了一种硬权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这些年“走出去”是好事,但是文化传播的首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将外邦中华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功能即从外面照镜子,重新认识自己;“文化走出去”某种意义上也是让中国当代文化在国际秩序中通过检证而看清自己,因而代表着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4.
王国平  袁也 《求索》2013,(5):223-225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绝对优势,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项急迫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传媒的世界影响力入手,探究了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掣阻与问题,就“走出去”的战略,析论了文化宣传、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六个方面的要务。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开放、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单纯的经济诉求无法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续奋斗的精神价值,文化认同的空心化现象凸显。为什么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存在越来越浓厚的文化焦虑?中国人是否做到了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如今,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行将过去,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经历着怎样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文化的交流.当今世界,国际问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外壳、有载体,更要有内核、有神韵.这个内核和神韵最基本的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代代相传的"天下情怀"与"和谐理念".中国文化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走出去.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这个时代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可以走出去;应该作贡献,可以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利英 《人民论坛》2014,(8):186-18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2012年5月发生的“孔子学院事件”,就折射出美国在防范中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担忧和恐惧也在与日俱增。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作用。为充分发挥海南地缘优势、血缘优势和文化优势,有效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自身发展,我省致力于在"走出去"战略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统一战线》2013,(1):10-10
江苏省工商联、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吴跃农撰文说,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以十八大精神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是民营跨国公司和品牌技术的走出去,必须文化精神的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去”,“走上去”,发挥我们影响世界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中国制造”已是非常流行,但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有没有随之输出?文化到底怎样“走出去”?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有一批真正了解国际文化和国际趋势的国际型人才。目前,文化走出去最大的问题和障碍就是国际化的人才太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当前,面对一个多元文化竞争激烈、国际文化需求随时而变以及传播渠道日益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形势,要深入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于协同创新。文章以促进文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走出去为旨归,提出了构建中国文化多途径协同走出去大格局的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朱春阳 《人民论坛》2012,(21):70-71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第一输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何我国国际贸易的已有竞争优势无法向文化内容产业扩散文化"走出去"十年反思2001年是我国文化产业明确提出"走出去工程"的第一年。十年来,古罗马斗兽场内,夺目的"中国红"烈焰燃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出口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如何选择文化内容产品及其“走出去”的策略,另一方面需要以大国的风度、平和的态度和合理的话语方式来传播我们的文化和声音。  相似文献   

16.
陈林 《群众》2013,(9):61-62
近年来,江苏宣传文化系统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对外文化传播、交流、贸易和合作“四轮驱动”、协同推进,文化“走出去”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软实力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性所在。在最高决策层对文化产业的寄望中,除了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中医在法国     
在当代法国社会中,"看中医"不仅成为有些人治愈病痛的选择,同时也似乎成为一种与养生、饮食、生活方式等相关的"时尚"。而且,中医也被整合到其他的文化事项中,与中文学习、器物收藏、健身、易经与风水知识培训、文化艺术、电影、中国文化旅游等结合在一起,被法国人整体"打包"成为一种被时尚性地经常消费的"文化商品",呈现着一个文化层面的"中国制造"的符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相生相伴,是中国文化之独特代表,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使其具有"走出去"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必将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董肖 《政策瞭望》2010,(3):41-42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又向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