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托达罗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是70年代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认为,西欧和美国的经验是,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生产部门,促进了城市工业化进程。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正是以这一...  相似文献   

2.
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优化西部社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渝琳  金镝 《探索》2001,(4):142-143
面对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大量高素质人口流向中东部地区及社会生态环境较差的现状,本文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投资-收益比较分析理论,提出了确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定价是西部地区"回流"人才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东 《学习论坛》2009,25(8):33-36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在于它始终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农民职业非农业化、生活质量城市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时.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先把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再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略论农民工政策范式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政策先后经历了“控制流动”和“权益保障”两个范式,未来农民工政策将逐步向“资本建设”范式转移,以增进农民工全面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农民工的流动与中国农村当前发展的关系?通过归纳和反思墨菲所重视的外出打工策略与农村社会经济变化之间的反馈机制,文章认为,农民工的流动及其对农村变化的影响在于"家庭本位"机制。因此,农民工流动所带来的中国农村变革是一种渐进性变革,是一种诱致性变迁,而农民工则在其中发生了诱致性因素的作用。回到实践中,农民工的诱致性因素及其功能将转化为一种倒逼机制,迫使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等主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国60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顺利转移而其家庭中的被抚养人口未能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农民工家庭的两部门生存格局.公共服务制度和农村财产制度与非农产业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要求不适应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原因.人口城市化的推进,需要改变约束非生产要素人口转移的财产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7.
理性选择论和结构决定论是研究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两种主要分析范式,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注不足。本文指出,实现传统乡土性向现代城市性的转化是农民工永久迁移城市的另一面向,并且是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完成的根本性标志。本文从生活方式、社会联结、现代组织生活、公共规则意识(现代社会控制机制)等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城市性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并且探讨了非农流动经历对农民工城市性的建构作用。初步构建了非农流动经历→城市性→永久迁移的分析框架,丰富了对农民工市民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付华英 《唯实》2003,(12):77-79
在工业化进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我国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的形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 ,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为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通过户籍改革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民工群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群体难以实现市民化,长期被隔离在城市社会体系之外,成为"边缘人"、"候鸟式人群"、"两栖类"人口,不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发展成果,这势必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长期化和家庭式的趋势愈加明显,加之各种社会矛盾和群体利益冲突的凸显,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势在必行,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兴林 《求实》2000,(2):41-42
改革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二元社会,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城,在城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农民工的思想特点,加强农民工思想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民工思想特点农民工出生在农村,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他们有着较浓的乡土意识,中国农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谋生,必然受到现代都市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李国军 《探索》2007,(5):158-161
从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一般规律观察农民工,他们体现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移民"的人口迁移的过程模式.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不可持续的农村人口不完整迁移状态.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即发展移民的推进方向是推进以农民工带动农村人口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完整迁移过程,伴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最终完成农村人口的迁移.推进发展移民的两大突出任务是明确农民工将来归属的引导方针和提升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流动规模、生存状况、能否在城市中实现社会整合等是内生于制度变量的,是内生于国家、城市政府的人口控制制度模型的,是受城市政府制度性歧视或排斥性的影响的,是政府对流动和就业控制制度的一个函数。我国在有关农民工的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危机,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制度性排斥,如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民工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被排斥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之外。我们在制定农民工社会政策时应禀承制度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的运作逻辑,实现从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3.
王东海 《实践》2009,(4):31-32
中国社会转型在农村表现为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换.现代核心家庭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就业机会,顺应人员流动和职业流动的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变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农业产业化是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结构转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涵;同时,农村城镇化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推进城镇化战略,用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流动规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宏大的农民工社会流动,是当代中国社会特有的人口变迁场景.由于缺乏精确的、权威的数据.以及研究者对农民工的定义不同,导致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的农民工人数估计的差异很大.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对不同年份的农民工流动作了详细考察和全新估计,认为当前农民工的总人数约为2.45亿人.以期对国家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和农民占大多数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又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农民为自身现代化找到的途径。文章对农村人口流动中的农村女性流动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女性流动有利于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有利于农民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有利于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村女性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职业的区域流动带来的亲情缺失是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的根本动因,农民工职业的行业流动与工种流动所带来的农民工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和社会地位提升是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的经济与社会动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实现了职业在区域间、行业间、工种间流动的农民工,其迁移家庭人口的比率明显高于被调查总体,更高于职业未发生此类流动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8.
"推力—拉力"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中国的农民工流动是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条件下,会导致推—拉作用部分变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度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这背离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目标。保障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利,并最终使他们成为市民,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城市的"拉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而实现该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工问题。走过20多年风雨的农民工群体,已经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城市融合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谋求发展转变。本文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探讨农民工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加入工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古城 《学习论坛》2004,20(2):18-19,26
农民工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 ,必然有一个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农民工就是从农业人口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劳动的工人。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 ,有助于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又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加入工会不仅是形式的变化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工人作出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