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东北地区不乏传统的创业文化,但却缺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创业文化,因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振兴东北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地域环境生成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它塑造了这个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意味着民族的认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形成,由此会产生两种或多种社会生活方式。道德生活与法律生活方式是对这些生活方式的抽象,这两种方式对不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很深的影响,对现代社会追求的法治生活与信仰有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从历史和社会的眼光去解析它。  相似文献   

3.
罗德富 《中国审判》2013,(12):96-9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国家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地域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文化成果的日新月异,文化成果需要有效的传播出去才能产生影响力。文化传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检察文化来说,如何能够发挥其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体现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前的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中,重成果轻传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好的成果没有有效的渠道得以传播,使其影响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笔者旨在对检察文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此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和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呈现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网络化的特征,这并非单一学科可以解释与决定的。所以,当前以专家与精英为主导的决策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科技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志愿性社团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入手,以"怒江保卫战"为例,初步探讨了我国公民社会在推动科技决策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西法律文化冲突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世界法律文化的历史,任何一国法律文化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民族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法律文化,这些差异又往往反映在由此而创制的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受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所决定,不同区域的法律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发生了碰撞、排斥和抵触,便产生了我们称之为法律文化的冲突。近代中西方法律文化冲突就是不同区域的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模式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勃兴的世纪。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程度,将最终决定人类在新千年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就是这个群体的生命。中国律师作为一个职业社会群体,在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不可或缺,它的数量与质量、道德操守与执业规范、精神风貌与文化修养,将对法治中国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将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文化建设正是促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打造优秀律师文化,充分发挥文化作为意…  相似文献   

8.
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英  焦宝乾 《河北法学》2006,24(10):132-138
法教义学是个文化和地域色彩十分浓厚的用语.它在国内法学界的使用并不多见.从法教义学这一用语的语义和译名问题人手,进而考察法教义学知识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在当今哲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人们对法教义学的理解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法教义学因具有了开放性、实践性,并不断趋近于现实社会生活.法教义学在法学知识体系中居于比较独特的地位,需要协调好其与法理学、法哲学等法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其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是该领域当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客体、保护目的、保护方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知识产权客体具有较大差异,给予传统知识或传统文化财产权或其他方式保护是可以不受现行知识产权法理论、原则的拘束,自行发展创设全新的法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社区既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微缩图景。从大学社区及周边环境的变化中可以管窥到城市的变迁,感知到资本与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张力。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学社区及周边环境的观察,发现以大学为中心的地域形成了一个同时演绎着社会融合与分层的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城市生态景象。当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寻找到建构在分层与融合基础上的城市社会空间时,或许,广西大学社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态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空间样板。  相似文献   

11.
婚姻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区的审判制度变化使藏区的婚姻习惯法的内容和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法律多元化存在的重要原因。藏族的习惯早已融入了法律成分。我们认为,应当在维护多元文化的前提下,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律的补充作用。对于如何在藏区把民族习惯和民族规范融合在一起,是我们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目前,人类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就是这个群体的生命。中国律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2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属于这个群体的律师行业文化,随着25年的积淀与过滤、扬弃与升华,已经从她的嫩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正成为中国当代律师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此.笔者将主要概括论述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律师文化的内容系统、律师文化的总体特征、律师文化的功能作用、律师文化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律师文化等问题,从而与律师同行共同研究探讨律师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回眸高等教育史,不难看出,大学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文化的发展.伴随人类创新力量的增长,大学与政府、产业界合作共同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创新文化时代,并于悄然中步入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大学在与社会的耦合互动之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日益重要,并不断实现自身的范式转换.大学文化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大学创新文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根本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当下中国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需要从文化创新着力,通过人才培养的范式转换,充分实现现代大学的职能,让大学始终引领社会文化前进.  相似文献   

14.
李保中 《法制与社会》2011,(14):284-285
宪政是从西方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特殊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完政文化,同时宪政也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所追求的目标,我国当然也不例外。我国几千年的社会是以农业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在我国这样的社会历史中为何不能像西方那样产生宪政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朝代的更替为何总无法实现宪政制度,为何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宪政绝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与西方传统社会知识产权观念的历史演进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传统中国社会里知识产权观念的萌芽与发展并不比西方社会在这一领域晚,甚至在版权观念的产生及其相关的官方制度设计方面比西方社会还要早三四百年,但是,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传统中国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成文化的法律制度来。这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也有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影响。这意味着现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和真正贯彻实施,需要政治、经济制度的支持也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商业地理主要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商业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地域结构规律等商业活动的地域特点。但是,楼宇对讲商业地理并不从理论上去研究楼宇对讲行业,而是以一个记者的视角,走马观花探寻国内主要楼宇对讲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梳理楼宇对讲产业发展历程,探讨企业发展的资源、政策、商业气候、商业文化等问题。用商业地理之眼,寻觅楼宇对讲产品之魂。  相似文献   

17.
黄勇峰 《中国司法》2010,(9):104-105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即使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以信息为纽带,结为“地球村”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消除地域文化的客观存在,不能消除地域文化对该地域成员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述我国当代社会法治与人治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有主体的主观需要(首先是衣食住行,然后是精神文化)与现实客观(不能满足主体主观需要)之间的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在克服和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时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这个矛盾运动中,由于各个国家地理、气候、人口诸条件不同,历史发展也不同,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差异,因此各国会产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社会重要矛盾.本文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两个层面,揭示当前我国社会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并阐述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树立,二构建,三实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事物。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高职业期望,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更加关注身份等同、他人尊重与社会认同等。然而,由于知识技能缺乏、城乡二元制度等原因,他们在城市融合中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依然遭受身份歧视、制度排斥、隐性隔离等不公平待遇。这既降低了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用工企业生产效率,也对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产生巨大障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难题,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对城乡一体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从制度保障和社会认知文化等方面消除地域与身份歧视,真正赋予农民工"国民"待遇。尤为重要的是,用工企业是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的载体,是帮助其实现都市融合的微观平台,也是其身份认同感知的"核心场"。  相似文献   

20.
法律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创设及运行都应围绕人的需要.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视为法律的根源、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它影响着司法审判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其并非是现代社会亦或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