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峰  杨茜 《前沿》2009,(5):35-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现代史当代史,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并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在于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使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把实践经验加以概括",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实践的两个重要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生的内在必然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统一起来的逻辑关系在实质上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9):41-42,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台有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人民群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这三个层面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有着密切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围绕这三个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相似文献   

7.
周国琴 《求索》2011,(12):114-1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把发展摆在首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主要有理论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规约、政策路径、心理影响、传媒渗透、实践认知、典型引领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通俗化、科学化、学理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成龙 《岭南学刊》2011,(5):20-24
反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世界文明与传统文化、文本研究与现实考察、大众化研究与专业化研究、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五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建国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献民  唐政 《湖湘论坛》2010,23(2):38-4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不同特点,而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事业,从思想观念变革转向文化素质提高、再转向"以人为本"的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是通过三个"准确把握"而对四个"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以不断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建议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依以下标准确定:侵权行为一般,致人严重精神损害,未造成人身伤亡的,赔偿数额在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碍等疾病,影响其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的,赔偿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又长久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丧失大部分(含全部)劳动能力或死亡的,赔偿数额在15万元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最高赔偿数额是50万元人民币。然后,以上述酌定赔偿数额乘以当地上一年度精神生活系数,在最高赔偿限额内计算出当地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5.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7.
股东大会地位定位的不同,将导致处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公司经营管理机构的构建方式及其指导理念产生巨大的差异.百余年来,日本对此问题进行过激烈争论:股东大会地位强化论:股东大会无用论;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等几种代表性学说甚至在基本立场方面都极为不同.我国公司法理论建设可从中汲取一定的理论经验,在构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立法时,应参考投资者保护集会论的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8.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在解放思想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主要有: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矛盾,解放思想与统一认识的矛盾,解放思想与弘扬传统的矛盾,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的矛盾以及解放思想与循序前进的矛盾。必须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化解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坚持马列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统一,是高举旗帜最厚重的理论底蕴,也是使党的旗帜永远保持鲜活色彩的根本保证。 (一)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高举旗帜,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所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875年3月,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奥·倍倍尔的信中,就德国当时两个工人党(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的合并阐述了他与马克思的意见。他指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