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学术自由人著称的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于 6月 2 4日下午在经济信息学院学术报告厅正式接受了吉林大学的聘任 ,成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 ,副校长张福良教授、裘式纶教授、王胜今教授 ,研究生院、社会科学研究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学院师生近 5 0 0人参加了聘任仪式 ,并聆听了邓正来先生的精彩就职演讲。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邓正来先生始终以独立、自由精神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他以其独特的学术魅力、开放的研究路径、深邃的思想力量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3月4日上午,吉林大学东荣大厦第一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以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理念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工作的邓正来教授,应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吕岩峰教授的邀请,以“邓正来先生谈读书治学”为题,与法学院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这是作为”法学院教授讲座”的第三讲而举行的一次活动。民商法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建华教授,经济法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冯彦君教授等中青年教师以及一些得到消息的研究生参加了座谈。“法学院教授讲座”是经法学院院务会议研究决定于2 0 0 2年设立的一种“品牌讲座…  相似文献   

3.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4,26(3):165-173
2004年3月22日,西南政法大学聘任邓正来先生为其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邓正来先生作了题为《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的精彩演讲。邓正来先生的即兴演讲已经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般的致辞,相信每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其学术意义都会形成共识。该演讲实际是按“西南法学论坛”的形式进行,所以“坛规”设置了佳宾点评。需要说明的是,龙宗智校长和付子堂副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颁发聘书讲话实际上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前,但为了方便起见,均置于讲演之后。但龙宗智校长的另一部分点评又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后所作的,所以分为两段。  相似文献   

4.
邓正来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学术的重建问题,刊载于本刊2005年第1-4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近18万字的长文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这一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为此,吉林大学理论法学读书小组(朱振、资琳、周红阳、李强、邹益民、邹立君、刘小平、蔡宏伟、陈纺和张琪)邀请邓正来先生就这篇长文的写作缘起、理论资源、哲学立场以及文章开放出来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一次纯学术的访谈。这次访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邓正来先生对这篇长文的内容进行重复性的解释———尽管适当的解释和澄清也是必要的,而是旨在通过对论文写作之诸多知识支援和理论问题的追问而达到从整体上对该论文的思路以及开放出来的理论问题进行把握,进而促使读者对该论文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郑智航 《河北法学》2006,24(11):160-164
邓正来先生认为,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所承在的一些问题,而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邓正来先生主张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但是邓正来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种"否定性"的建构方式.邓正来先生之所以采取"否定性"的建构策略,在我看来是因为其受哈耶克的"无知"的知识论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哈耶克的这一知识观.  相似文献   

6.
1 据搜狐网报道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2 0 0 4年度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专业评估显示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排名第一 (新闻来源 :http ://learning .so hu .com/2 0 0 4 0 90 1 /n2 2 1 82 91 5 1 .shtml)。这样 ,根据该课题组的评估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自2 0 0 2年以来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 9月至 1 0月 ,在邓正来教授的指导下 ,中心“小南湖读书小组”举行了三场读书讨论会 ,阅读和讨论了《科学与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地方性知识 :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三本著作。3 9月…  相似文献   

7.
邓正来教授集八年哈耶克研究之大成而推出的一部力作《规则·秩序·无知 :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于 2 0 0 4年 3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为了庆祝这部哈耶克研究扛鼎之作的出版 ,推动学术对话和批评的深入进行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于 3月 5日召开了学术书评会 ,吉林大学文科各院系近百师生出席书评会。书评会由张文显教授主持 ,特邀评论人刘少杰教授、张贤明教授、马春文副教授、黄文艺副教授从不同角度做了主题评论 ,特邀嘉宾邓正来教授对他们的评论做了回应性评论。经特邀评论人同意 ,本期刊载其中的三篇书评。  相似文献   

8.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1.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2.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3.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4.
法学“现代化范式”批判的矛盾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图景”讨论中的“哥顿神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正来先生17万字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由本刊分4期发表后,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中国学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国内权威文摘杂志也作了长篇选载,学界评价热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要以此文为缘由举办了"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为进一步探讨该文所提出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该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研究的水准,同时倡导严肃科学的学术批评风气,本刊集中编发8位博士生的评论文章,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6.
邓正来  邹立君 《河北法学》2006,24(12):176-182
邹立君:邓正来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给我提供这次访谈的机会.我们的话题将围绕着您的近作<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长文展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18.
眭鸿明 《河北法学》2007,25(10):29-33
本论题①缘自对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法律理想图景"缺失原因的思考.笔者以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未能形成自己的"理想图景",与研究中话语失衡现象很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说不尽的"现代性"——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继森 《河北法学》2006,24(12):183-187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体现出邓正来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理论自觉与智性努力.苏力实际上和邓正来一样对邓正来所界定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质疑.在福柯所诠释的"现代"意义上,邓正来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在哈贝马斯理解的"现代性"意义上,邓正来依然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现代性"本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定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邓正来先生的新著《寂寞的欢愉》 (法律出版社 2 0 0 4年 )从书名上看并不像是一本学术专著 ,更有些许散文的意味。然而当走进书中 ,走过邓先生为自己树起的一个个学术路标 ,我们却是在时而沉重 ,时而欣慰地品味着他的学术忧思和欢愉。这些路标凸显了邓先生近 2 0年的学术旨趣 ,标示出了那些深深嵌在邓先生这些年来文字中的一条条学术之路。如果说给这部自选集抽出几条红线 ,恐怕邓先生自己在序言中的概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即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研究 ,反思和批判 ,关于回到学术经典于建构学术传统与学术评价体系的助益以及关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