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台军售是美国台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军售在美国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出现了“放弃”、“加强”和“维持”三种论调。基于对中国崛起的防范,美国将继续对台军售,并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但长期看,美国这一做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将台湾当作独立的政治实体的标志,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当局的军事关系,以及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进行干涉的最主要手段。对台军售既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考虑,也反映了美台总体关系的状况。一、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演变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战略界围绕是否坚持战略模糊政策展开新一轮对台政策辩论。主张调整模糊政策、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保台派”快速兴起,但遭到“弃台派”和“维持现状派”的批判。三大派别都以美国台海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最大化为逻辑起点,但不同的工作经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加上中美关系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台政策上的认知差异。这种政策差异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对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战略资产”还是“战略包袱”的不同评估。因其内在缺陷,“保台派”的主张不会成为美官方的正式政策,却将在某些方面修正“维持现状派”的主张,进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年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在2010年初受到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冲击和考验。奥巴马政府坚持对台军售,既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也是稳定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霸主地位的一种手段。此外,满足军火商的利益以及迎合美国保守势力的要求、提升美台关系、牵制两岸关系发展等都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对台军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台军售是其对华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处理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倾向和战略考量。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进一步转移,对台军售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有更加特殊的地位。未来,美国对台军售的侧重点将由确保制空权转向尽可能增加中国的军事行动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台湾的信息共享和军事协调。与此同时,将通过台湾问题与其他争端联系起来,促进周边国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将传统的“轴心-辐条”模式转向一种集体安全网络,塑造亚洲版北约。加强对中国的防范。  相似文献   

8.
在奥巴马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主要表现为美台军事相关新法规和新文件的出台、美台双方人员的交流扩大、美国对台军售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新进展、美台军事演习新动态等。虽然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这些新情况,但并不意味着美台军事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奥巴马政府基本延续了美国既有的对台政策,但在处理与台湾的军事关系方面,比前任政府更加谨慎和低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美相互依赖的加深,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学者开始提出重新思考美国对台政策问题。他们认为,需要在中美关系中拆除台湾问题这个引线,《与台湾关系法》已经过时,美国售台武器的做法需要调整。他们的意见本身五花八门,在美国仍然属于少数派。主流派的意见是主张维持现行的美国对台政策。保守派则把"中国威胁论"与美国对台政策结合起来,强调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这种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在台海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对台湾主权"不采取立场",对台湾的安全作出承诺和对台军售;奉行所谓的"三不"政策,要求中国放弃对台用武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支持台湾的民主化;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看似模糊,但实质非常清晰,那就是不愿看到两岸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美国的这一政策将是长期的,我们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还要与这样的"一中"政策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政府,但对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除在台湾驻军、与台湾当局缔结军事同盟外,从1949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向台湾提供的援助达59.8亿美元,其中42.2亿美元为军事援助,17.6亿美元为经济援助。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台政策是其“一中”政策的组成部分。50多年来,美国出于其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要,在三个不同的历程时期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对华政策,在对台政策上则从不同时期对华政策的反面表现出其不确定性。美国对台政策的两面性,是台海局势不能缓和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台海局势稳定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运行30余年的美国对台军售流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机制,从计划申请、立案、评估、修订、采购、运输到交货都有严密的程序.这种固定的流程既方便台湾“国防预算”的制定,又能避免军售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 从总的流程来看,美国对台军售有以下8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维系中美关系的同时,也是阻挠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在策动对华"新冷战"的过程中,试图全面抛弃该政策,如提升对台高官交往层级、改变对台军售模式,并在执政末期宣布"取消美台交往的一切限制"等。这类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动作,服务其遏华战略,得到美国国会的支持和台湾民进党当局的配合,迫使中国政府显著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均持续恶化。拜登政府声称延续一个中国政策,但在美国继续实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和美国国内亲台反华势力活跃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将使"一中"内涵更加空心化,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将使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15.
军工复合体影响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而复杂的变动,美国对其对台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确立了对台政策新框架。除冷战终结后国际格局变动这一根本动因之外,美国国内政治则是影响美对台政策变化的内在动因。其中,军事一工业复合体是推动美国对台政策变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或者叫再平衡战略,那么台湾在里面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已经是奥巴马政府执政第五年了,我尝试谈谈美国的对台政策与美台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与演变国际关系学院于晓辉40多年来,尽管美国对台政策不断调整与变化,但是把台湾与大陆分离,在两岸关系中实施“双轨政策”这一主线却始终未变。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美国对台政策演变,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把握美国对台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纵横》2000,(7):15-16
主动提出售台神盾舰的,是美国人;拒绝售台神盾舰的,也是美国人.是美国人玩弄伎俩,还是军售事件另藏玄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的对华对台政策, 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其实用主义色彩十分 浓厚。而现阶段随着中美共同利益的增多和美国需要中国合作的领域的增多, 维护稳定的中美关 系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因此美台关系的发展会控制在不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这一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一、何谓军工复合体在影响美国对台军售方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美国军事机构、国会和军工企业制度性互动结合而构成的联合体,即“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或称军工“铁三角”。在美国,较早提出军工复合体概念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1961年1月17日,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