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将台湾当作独立的政治实体的标志,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当局的军事关系,以及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进行干涉的最主要手段。对台军售既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考虑,也反映了美台总体关系的状况。一、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演变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学界围绕“对台军售”问题,就是否应改变对台湾安全义务展开新一轮政策辩论,核心是要不要调整对台军售政策以适应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辩论反映出美国国内对涉台政策的理性反思,但也激起传统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弹.从近期看,美国对台军售政策将在维持既有框架基础上寻求一些策略性的变化和调整,但从中长期看,选择大幅度调整对台安全义务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对台军售是美国台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军售在美国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出现了“放弃”、“加强”和“维持”三种论调。基于对中国崛起的防范,美国将继续对台军售,并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但长期看,美国这一做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台军售是其对华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处理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倾向和战略考量。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进一步转移,对台军售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有更加特殊的地位。未来,美国对台军售的侧重点将由确保制空权转向尽可能增加中国的军事行动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台湾的信息共享和军事协调。与此同时,将通过台湾问题与其他争端联系起来,促进周边国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将传统的“轴心-辐条”模式转向一种集体安全网络,塑造亚洲版北约。加强对中国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年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在2010年初受到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冲击和考验。奥巴马政府坚持对台军售,既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也是稳定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霸主地位的一种手段。此外,满足军火商的利益以及迎合美国保守势力的要求、提升美台关系、牵制两岸关系发展等都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对台军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纵横》2000,(7):15-16
主动提出售台神盾舰的,是美国人;拒绝售台神盾舰的,也是美国人.是美国人玩弄伎俩,还是军售事件另藏玄机?  相似文献   

7.
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政府,但对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除在台湾驻军、与台湾当局缔结军事同盟外,从1949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向台湾提供的援助达59.8亿美元,其中42.2亿美元为军事援助,17.6亿美元为经济援助。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军工复合体在影响美国对台军售方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美国军事机构、国会和军工企业制度性互动结合而构成的联合体,即“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或称军工“铁三角”。在美国,较早提出军工复合体概念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1961年1月17日,他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美国战略东移的整体布局,笔者以美国对外军售为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首先,美国的战略布局重视传统盟友。美国对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这几 个国家非常重视。其中,越临近中国,其军售变化趋势越明显,如韩国、菲律宾;而距离中国较远的 美国盟友如日本和新加坡,美国对其军售的数值变化不太明显。其次,尽管美国重视有影响力的大 国,但是对这些国家信任度较低。例如,美国近年分别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签订了较大数额的军售 协议,但是军售运交额并没有出现相应的较大幅度增长,可见美国虽然希望倚重这些国家,但近期 还会处于试探阶段,并不会将之视为盟友。最后,对于中国周边国家,美国则没有出现重大战略变 化。如对越南和缅甸,美国直至2009 年都没有与之进行军售。而且美国对泰国的军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是否应改变美对台军售政策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辩论并非源于台湾议题本身,而是’基于美中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崛起;辩论的实质也不是要美国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是如何使美国因应中国大陆崛起和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更为有效地担当与发挥持续介入两岸关系的角色与功能。短期看,辩论对美对台军售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辩论本身意蕴深远,反映了在中国大陆崛起与中美关系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及学界对台湾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地位与作用的审视与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奥巴马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主要表现为美台军事相关新法规和新文件的出台、美台双方人员的交流扩大、美国对台军售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新进展、美台军事演习新动态等。虽然美台军事关系出现了这些新情况,但并不意味着美台军事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奥巴马政府基本延续了美国既有的对台政策,但在处理与台湾的军事关系方面,比前任政府更加谨慎和低调。  相似文献   

13.
佘纲正  罗天宇 《和平与发展》2023,(5):75-101+175-176
在美国的对外军售中,对中东地区的军用无人机售卖是一个值得考察的议题。近10年来美国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希望该地区盟友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然而,美国始终未能向其中东盟国出售它们高度关注且亟需的军用无人机,反而“坐视”多个国家进军这一不断壮大的高科技军品市场。美国内有关人权问题的党争政治化和对技术扩散的担忧,是美国向中东国家出售无人机的主要掣肘,而出于对武器装备体系与地区战略平衡的考量,美国也并未在官方层面阻挠其地区盟友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渠道进口军用无人机。武器装备自身的特性、中东国家更加谋求战略自主的现实和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制约,使美国目前在中东无人机军售议题上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但应注意美国在面临重大挑战后对其军售政策采取相应调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在台海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对台湾主权"不采取立场",对台湾的安全作出承诺和对台军售;奉行所谓的"三不"政策,要求中国放弃对台用武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支持台湾的民主化;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看似模糊,但实质非常清晰,那就是不愿看到两岸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美国的这一政策将是长期的,我们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还要与这样的"一中"政策打交道。  相似文献   

15.
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有其历史背景。禁令迟迟无法解除,一是美国的阻挠,二是欧盟内部 意见不统一,三是借此向中国施压。但这一禁令的解除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应冷静对待。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对台军售增加,今年4月撞机事件后,8月下旬,美国在南海海域又进行了一次双航母战斗群作战演习。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得不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和部署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得了原西班牙的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从而初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军事立足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美国在欧洲组建北约组织,与苏联对峙,在亚洲则拼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军事条约为基础的亚太前沿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维系中美关系的同时,也是阻挠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在策动对华"新冷战"的过程中,试图全面抛弃该政策,如提升对台高官交往层级、改变对台军售模式,并在执政末期宣布"取消美台交往的一切限制"等。这类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动作,服务其遏华战略,得到美国国会的支持和台湾民进党当局的配合,迫使中国政府显著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均持续恶化。拜登政府声称延续一个中国政策,但在美国继续实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和美国国内亲台反华势力活跃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将使"一中"内涵更加空心化,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将使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18.
·大国关系《2004年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节录1-2单极称霸与多极反霸两种势力继续深化较量一年1-7国际风云变幻的一年1-11布什连任与中美关系1-13美国全球战略走向1-17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前景1-202004年的中俄关系及前景1-23从欧亚地缘政治形势看演进中的世界新格局1-27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2-15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特点2-17日本为何炒作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问题2-21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国际法依据辨证2-25美日关系回顾与展望2-30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机遇2-34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和区域一体化的周边战略3-14新布什主义与美国外交3-19中…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华军售难以解禁的背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秋天起,欧盟能否解除持续了近15年的对华军售禁令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法国和德国认为该禁令早就该解除,美国和日本等国则强烈反对。2004年11月17日,欧洲议会以中国人权问题为由,通过决议要求欧盟继续维持对华武器禁运。①这个决议虽没有实际约束力,却反映出一部分欧洲人在该问题上的心态。同年12月8日举行的中欧峰会上,欧盟宣布将于2005年6月给出一个明确解决方案,欧盟正式启动了对华军售解禁的程序。但在随后的发展中,欧盟这一立场却多次动摇。现在看来,解禁的日期将可能继续后延。一、美国出于战略考…  相似文献   

20.
四大历史事件提供了争端问题上国际经久较量的历史范例,它们是:美苏冷战史上的柏林问题争斗;中美之间就美台断交的长期较量;中苏之间就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的多年争执;中日之间关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激烈对峙.对这些范例的透视和分析提供了饶有意义的启示,可予借鉴,以利中国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业已历时约30年的对美较量.特别重要和迫切的启示在于:意志力较量是决定争端经久较量结果的根本因素;在对方对已方的根本态度已变得有利、或方向已定地趋于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意志力的目的只在于改变对方在争端问题上的立场,使之从属或符合已经或正在形成的这一根本态度;就此而言,与必须变更对方的根本态度相比,达到目的的信心可以大得多,倘若有相应的足够强劲和坚毅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来自五个源泉:对争端所攸关的利害关系的意识;对其可能的广泛和长远效应的期望;对总体环境中争端较量的大趋向的预计和信心;争端问题上已方阵营的内部统一;政治领导者或日较量统帅的个人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