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慧青 《求索》2012,(10):203-204,213
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的变化影响高校布局结构及其变革方式的选择。论文探讨了迁移、新建、撤销和重组等诸多方式对高校布局结构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高等教育价值观演变引致的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方式的价值选择呈现出以下特点:从范围上看,变革方式逐渐由高校外部转向内部;从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演变方式逐渐由"突变"转向"渐变";从目的上看,对变革方式的选择与偏好不仅重视高校外部结构的优化与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注重高校自身的发展逻辑,遵从一种内在秩序的自然演进。  相似文献   

2.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文化在价值内涵上的变迁则与之互为表里,在精神崇尚上表现为从“尚力”、“尚财”到“贵知”的逻辑进程。要顺应这种时代价值的转变,对于我们“重人伦、轻自然”和“贵义贱利”的传统价值观念而言,就需要有一个价值思维的主体化和客体化的调适过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实际上就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观的综合创新过程,同时也是新型价值观的建构和树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改革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从整体而言,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趋势。这种基本趋势,是当代西方政府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对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服务、行政组织、行政理念、行政信息等诸多方面,其基本趋势是:(一)行政权力分散化当代西方各国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在缩小政府管理范围,分散行政权力。主要表现在"下放"与"分离"、"授权"与"委托"、"放弃"与"规制"等方面。"下放"与"分离"是行政内部权力分散的主要方式。"下放"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放权;"分离"是决策权、执行  相似文献   

5.
警德价值的实现 ,主要是通过警德本质内化为警德认识、外化为警德行为、升华为警德理想、凝聚为警德品质来完成的。人民警察从本质上认识警德价值之后 ,形成警德价值观。警德价值观培育与建设的关键在于让人民警察顺利地完成从他律到自律再到自由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权威实践"到"循证实践"的继替式演进,这为正在寻找科学性与合法性、谋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本文首先检视了循证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与概念逻辑,然后基于一个南通循证矫正案例,探讨了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新兴实践模式之于中国情景的限度与价值。研究发现,循证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推进,还是一个行政主导而非专业主导、形式循证而非实质循证、模式探索而非模式应用的过程,这是它的实践限度所在;而它的可能价值则在于调适或重构了专业与行政、服务与需求、实践与研究这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工作视角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回应与行动,认为产生于西方价值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与中国情境下的农村养老福利之间必然存在一定"不适":价值理念与传统养老性情倾向的张力、专业方法与农民行为特征的不契合、专业力量与本土势力的较量。双方"调适"策略在于:价值观念上必须以发展人文主义社会工作模式为主;介入主体坚持行政力量主导,注重行政与专业的深入对话;介入方式以宏观层面为主,辅以微观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源起。中国文化起源的沃土是农耕经济结构,其初步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从秦到清代,是封建制度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西方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渊源,一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二是基督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可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差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也要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融合中西文化差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风格显著的政治价值观。平等、自由、民主、发展、法治等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鲜明特征,一是在政治价值排序上把"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二是在政治价值构建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标信念;三是在政治价值实现上对政治权力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和民族性等共同特质。它们的同质,源于共同的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行政价值观是行政管理之魂,在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行政价值观应如何调整以适应,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是摆在公共行政学界面前一个亟待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公共行政价值观研究之必要所谓行政价值观念,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价值物、行政价值关系、行政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价值究竟是主张以个体为本还是以群体为本?是强调责任先于自由还是自由比责任更重要?权利具有优先性还是义务具有优先性?陈来教授在《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一文中把中华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对立起来,是不合理的。其实,中国价值观的整体结构是:以仁为本,基于允执其中之智慧,在个体与群体、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行政学百余年的演变历程中,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一直困扰着许多行政学家。笔者认为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与行政学史上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有着密切地联系。本文将评述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三次范式转换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外"游历"与经学接受是晚清新型知识分子特殊行为方式的重要体现和表征。王韬、黄遵宪在亲身接触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开始反思和怀疑通经致用的晚清"今文学"价值阐释模式,并且对其表现出一定的疏远与拒斥立场。在海外"游历"和经学接受的双重视阈中,王韬、黄遵宪的诗学观念在脱离传统束缚后于"见闻"中体现出较为开放的现世意识与进步理念,进而为晚清诗学的演变开启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面向,成为中国古代诗学近代转换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范式变迁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理论月刊》2008,(8):133-135
不同的行政范式蕴含着不同的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观和取向。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及改革体现的是对传统官僚制行政的反思,各种治理实践的发展标明了其向多元化、复合交叠民主制行政的回归。当下中国政府自身特定的行政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行政范式和改革模式,吸收公共管理与民主行政范式中的有益部分并将两者整合起来是当前各项行政改革的内在价值取向,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价值是行政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应严格加以区分.从这一基本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行政价值主体丧失了主体地位,特别是丧失价值评价主体地位;二是公共行政主导价值的旁落;三是公共行政"负价值"对"正价值"的侵犯.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求索》2011,(12):210-212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物质理性的特征。它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至上,一是趋时求新。物质至上就是用物质的标准取代道德和情感的标准,导向实用主义;趋时求新表现在现代市民小说上就是从写作对象到叙事策略都不断求新求异,表现在文学生产过程上,就是商业化追求。物质理性价值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确认识物质理性价值观,有利于当下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论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行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过程表现为多元一体的特征,体现为在具体的行政权力上是多民族统一自治特征;在具体的行政形态上是多层次统一跨越特征;在具体的行政对象上是多因素统一调控特征;在具体的行政目标上是多梯度统一共进特征。这四个具体特征的有机联结,综合为多元一体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任滢 《人民论坛》2014,(7):209-211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西方历史上政党报刊时代的国家管制,到大众传媒时代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积极参与和建构,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