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的能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类高职院校急需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以扩充自己的教学力量。因此,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广西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综合教学能力、信念和态度以及个人信息等四个部分共61个问题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解,收集有关数据并加以分析,藉此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实用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人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重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此,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与会计实业界的联系,培养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强制推行“案例教学”,适时设置实验实习环节;增加会计上机实验,强化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实现毕业生的双证要求,增加毕业生的“务实”经验;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文中主要结合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以及各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实际,基于高职英语教师自我评价机制,从高职英语教师要树立高职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教学反思能力、依据可操作的高职英语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创设宽松的高职英语教师自我评价环境和重视高职英语教师自我评价结果六个方面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高职英语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科研环境,培育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在团队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期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着重注意以下方面: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渠道,加大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基本表征。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的地位更加凸显,新形势也给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创新要求。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应当从科研目标定位、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变更科研管理方式、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科研管理的层次,以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科研能力都必须要加强。但目前的针对高职青年教师的培训却出现了明显滞后,青年教师们在表现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本文试图从培训的角度,深入探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必须结合行业特色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有:在校内外广泛创建行业实训中心、实训基地;依托行业办产业;开展行业科学研究;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建立“系企合一”模式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说明,行业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效果显著:培养了好用能干、行业企业认可的适用人才;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形成了“双师型”教学和科研梯队;形成了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多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局面;形成了学院、企业“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并实现产业化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最有力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跨专业、跨行业、校企科研人员合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要求,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将岗位需求和竞赛需求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文章以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化妆设计技术”课程建设方法为例,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利用“岗课赛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教研团队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1],组建虚拟教研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不断探索在“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并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能直接顶岗的毕业生,而目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差,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差的现况,可采取安排教师到实践岗位进行专业实践、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获取技术职称证书、利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的实践教学功能、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法来全面培养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就业地点、就业单位性质的要求和影响就业因素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多数学生更乐意选择政府部门和国有单位,但是高职学生择业时存在学历水平和实践知识欠缺等问题。进而从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实践经验;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挫折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六个方面,阐述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工作方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师在理念认知、素质能力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位不只是英语知识的单纯灌输者,更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和帮助者。与此同时,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尤其是单向度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建立社会与高校、高校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交流机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语言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通,促进构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教学联盟,并通过增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和多主体评价的方式,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师”教师队伍培养之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双师”结构,校内专职教师培养要突出“双师”素质,校外兼职教师要注重实践能力,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打造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英语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英语阅读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语言基础的同时,还须重视课内外各方面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校企合作被证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他们起到了良好的衔接和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现状问题,提出一种以校企协同创新为中心、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促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科研、教学的参谋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然而其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等综合素质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要发展,高职图书馆也要发展,提高其馆员素质是高职图书馆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采取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加强在职培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等措施,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活动表现出竞争性、趋利性、多变性、非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健全师德建设考核和评价机制、培养教师道德人格等方面来改进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技能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校企文化的融通为职业态度的养成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提出了校企文化融通下高职生职业态度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滞后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改进评改方式、加强实训等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