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舒畅 《民主与法制》2010,(Z1):152-153
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整个侵权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事人之间责任归属问题,而归责原则正是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在我国民法学界,已经形成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理论主要有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七条第1款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过错.法律规定也要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无论从官方媒体报道还是从学术界的观点来看,都认为第七条第1款是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原则规定.第八条是侵权责任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同一部法律草案却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归责原则,这确实令人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是侵权责任的专门法律规范,归责原则是其核心和灵魂。在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等归责原则多元化状况下,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归责原则的本质,只有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为自由。过错责任的确立有利于侵权行为的预防和促进行为自由。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法中具核心地位,无过错责任面临式微和分离的状况。我国侵权法采取私法自由的立场,旨在保护行为自由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法理论上,通说认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包括如下三项: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这三项归责原则是处理侵权纠纷的核心依据,但由于侵权纠纷纷繁复杂,如何适用归责原则成为实践中的难题。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上,这一难题也困扰着审判人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此,笔者以两个案例为线索,提出适用归责原则的不同情境。  相似文献   

5.
媒体侵权纠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我国立法对此还未作出明文规定。在媒体侵权归责原则的适用上,理论界的分歧和法律规定的不一致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裁判混乱的现象。过错归责原则作为媒体侵权的归责原则,不仅能够平衡媒体表达自由和他人权益保障之间的关系,而且具有相应的法律根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不同的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但各地在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过程中,却缺乏统一、准确的把握。文章运用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论,通过比较国外处理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何种原则,理论界争议一直较大,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运用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论,回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缺陷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祖祥 《求索》2010,(7):143-145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环境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它解决的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文章从环境侵权特有属性、侵权责任法价值取向和经济学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环境侵权应采无过错归责原则,并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与相关法律之间适用冲突的解决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欧阳澍  杨开湘 《求索》2007,(9):112-113
环境保护需要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而刑法作为对社会当中各种法益进行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屏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责原则是确定是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法律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基本理念的根本准则,尤其是在涉及到环境民事侵权责任认定的时候,采取何种归责原则直接涉及到如何论证是否构成侵权,以及证明责任的分配等。在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我国一直主张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学说,故我国刑法未对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明确规定,但从对犯罪故意、过失犯罪、意外事件的相关规定来看是不存在严格责任的规定的,学者对此做了充分论证,本文对严格责任的刑法利用进行系统的讨论,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刑事立法与司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宣玮 《前沿》2004,(11):195-197
20 0 4年 5月 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其中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 ,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就该问题的争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环节 ,是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原则。本文疏理了该问题在我国立法中的发展状况 ,剖析了不同的归责原则的利弊 ,探讨了归责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对刑事司法侵权造成损害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准,对于确定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刑事赔偿,所确立的唯一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祁全明 《青年论坛》2013,(1):109-113
尽管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新闻侵权,但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各种新闻侵权事件.通过对我国当前新闻侵权的现状,包括新闻侵权的主要类型、归责原则、救济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和阐述,进而分析出我国新闻侵权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从法律层面和非法律层面来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法律角度和其他角度提出预防和应对新闻侵权的方法,以期有利于新闻业的良好发展和公民权益的合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的缺如,急需加以弥补。现有关专家论述的归责原则不能成为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而是一个具体原则,只能适用侵权行为法的部分领域,不能作为侵权行为法的指导思想。探讨侵权法基本原则只能从其价值取向入手,侵权法的价值取向是通过依法对侵权行为人民事责任的追究,达到救济受害者合法权益的目的,使民事权利得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侵权行为的基本原则应是有侵权即有救济原则、自己责任制、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定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构成一个原则体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联系,共同为实现侵权法的根本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14.
雷群安  张小平 《前沿》2011,(3):88-92
公平责任原则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分歧,不仅影响了学界对侵权法理解的深度,而且也给侵权法归责原则的实践造成了相当的混乱。结合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重新思考公平责任原则的意义,合理理顺其地位,应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评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平责任原则的处理,并就其过渡时期的适用范围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确认和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依据,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对行政赔偿的法律价值判断,同时,它对于行政赔偿乃至整个国家赔偿制度的具体设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关于行政赔偿的违法归责原则过于单一,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国家赔偿法>面临修改之际,本文提出行政赔偿应当借鉴民法的归责原则,同时结合一个行政赔偿案例,就该案的归责原则与杨小君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二元式是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两层次就是侵权层面和责任认定层面。在侵权层面上对侵权行为的认定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责任的层面即损害赔偿的承担上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二元式两层次归责原则有强大的理由作为支撑,在未来的知识产权侵权实践中可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视频分享网站在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版权侵权纠纷。视频分享网站作为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在责任承担和归责原则方面与直接侵权、共同侵权存在区别,然而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却没有关于间接侵权的明确表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立法与司法的脱节。在涉及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的案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网站主观过错的判定。在一些典型案例中,法院的判决集中体现了司法者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1,(10):89-89
魏振瀛在《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违反民事义务的性质决定了民事责任方式与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多种侵权责任方式,其归责事由与归责原则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赔偿损失一般适用过错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恢复原状是赔偿损失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敏  王璐犀 《求索》2012,(8):223-225
在医疗侵权损害事故中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会使当事人产生施加不同注意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激励。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医疗侵权中行为人适用的客观过错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单方性事故和双方性事故中无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等的不同划分和对行为人施加不同注意水平的激励之中。通过比较,得出在目前中国的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事故中适用过失责任归责原则能促使医患双方在医疗行为中施加最佳注意水平,减少医疗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