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文章以“私法自治”为价值理念对现行《继承法》的体系和内容进行梳理、评析,论述了我国社会生活中遗产继承的私权行为.同时,对正在修改的《继承法》如何坚守私法自治的理念提出了设想,文章建议,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不设立共同继承制度、建立后继承制度、扩大遗产的范围;就《继承法》中“私法自治”的实现要加以必要的限制;在《继承法》修改中创设“特留份”制度,继续坚守和完善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2.
值此我国《继承法》正被修改之际,提出修改、完善立法的建议:遗产范围涵盖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观点,不符合我国民众对遗产内涵的理解和我国法律对遗产界定的传统习惯,故不宜被采纳。对于立法模式的选择,宜采取正面概括与反面排除相结合的模式,删除现有对财产种类的列举性规定,新设反面的排除性规定,同时明确被继承人之人身专属性财产的除外地位;对于遗产的性质界定,应删除“合法”二字的限定词,补充财产占有也属于遗产的范围;对于遗产范围的具体内容,应当增设不完全遗产的一般规定,专门明确其概念,然后分别在遗产分割和必遗份(或特留份)制度中具体规定不完全遗产的主要内容,包括归扣或扣减的主体、标的、免除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有关公民财产继承的专门法规。财产继承是公民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债权与债务和其他财产权利,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公民遗产转移有五种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及收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其中,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构成了我国现行的基本的财产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及遗产份额的分配等,都由法律直接作出规定。它只有在没有遗嘱继承和遗赠,又  相似文献   

4.
继承作为一项法律制度 ,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要求并为其服务。由于历史的原因 ,菲律宾法律制度明显地表现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融合。在继承法、刑法等部门法中 ,大陆法系的传导起主导作用 ;而在宪法、诉讼法方面 ,英美法系的原则有显著的影响。所以 ,研究菲律宾的继承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继承制度以及具有涉外继承的准据法意义。一、中菲继承法的体系(一 )菲律宾继承法的体系继承法是规定遗产继承制度的法律规范 ,属于民法的范畴。当今世界各国法律对继承制度的规定 ,有两种立…  相似文献   

5.
遗产应该仅仅局限于财产权利而不应该包括财产义务。我国《继承法》规定的遗产范围存在财产类型的严重缺失,应采用概括式和排除式相结合的立法,同时采用归扣制度和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扩大实质意义的财产范围。工伤补偿费(死亡补偿费)、人身保险合同的死亡赔偿金和遗体及捐赠遗体所得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遗产酌分请求权制度是赋予我国《继承法》上满足条件的继承人之外的人获得被继承人遗产权利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助养关系若干法律问题之分析,可得出满足条件的助养关系下当事人应当享有遗产酌分请求权的结论,分析比较助养关系下当事人遗产酌分请求权与被继承人遗产债权、遗嘱继承权(包括普通受遗赠权)和法定继承权之关系以及该项遗产酌分请求权数额确定因素,则对继承法遗产酌分请求权制度进一步立法与法律适用提供理论探讨,从而力图最大限度发挥该制度应有价值,保证其权利主体获得法定利益。  相似文献   

7.
如何协调好儿媳与公婆的关系,关系着许多家庭的和谐.婆媳关系涉及很多方面.从继承当中的婆媳关系看,依据《继承法》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养老育幼原则,并辅之于民法之公序良俗原则,目前儿媳在公婆遗产继承中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应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的同时,以有利养老为目标价值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关继承的规范构成了以优士丁尼《学说汇纂》第22卷第6题和《法典》第1卷第18题为代表的罗马错误法的主要素材,形成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二分的罗马法有关错误的一般理论。而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专门处理继承法律问题的部分,有关错误的规范也广泛分布于其遗嘱法、遗赠法、法定继承法和遗嘱解释法中,彰显着继承法在处理错误问题中的特殊性。对错误制度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合同法,继承法也为错误制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继承法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体现的是继承法同时具有身份法与财产法、任意法与强行法等多种不同维度的多重法律属性,是继承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化实践.以该原则可能导致继承权利与扶养义务出现等价交换为理由否定该原则,忽视了我国继承法所具有的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立法精神.该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强化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价值关怀,其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本质是法价值的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富不过三代"不应是家族企业的宿命,继承法律制度应当在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其它国家的长子继承制不同,我国的继承制度有着更为平等的性质.这种平等的做法对家族成员来说可能是公平的,但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为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首先家族企业主应有效利用继承法的既有规则,用遗嘱或企业继承计划安排好"身后事";其次,对作为遗产的企业,在分割问题上应采取一些灵活性做法,以保障家族企业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在于鼓励公民自食其力,调节社会贫富差距,补充现有的不完善税法。在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征遗产税的条件下,我国必须从遗产税制、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起征点和征收管理等方面设计遗产税法律制度,同时为使开征遗产税顺利进行有必要建立个人财产登记、遗产评估及税前财产赠与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和越南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虽然中国的理论界对此颇有争议),然而,两国都没有一个关于经济法的总纲性立法,经济法在中越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都是基于与经济关系相关的众多部门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存在的种种至今无法完全解决的争议,使经济法领域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对于具体制度的研究,尤其在中国和越南这样极具可比性的国家之间,对于两国具体经济法制度的比较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越南的经济法研究工作以及立法和司法工作的起步晚于中国,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越南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已经趋于完备,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可以为我国经济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甚至政权的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安全生产事故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并由此产生了种种法律的、伦理的、社会的问题,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安全生产的现实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法律应当是政府规制安全生产的最终也是最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民事权益本质上是民事权利和民事法益的统称,其中包含商事权益。商事权益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的法权表达,表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人的个体性是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性,只有在法律关系的意义上,才能够充分体现和实现其个体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商事权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商事权益的本质及其结构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立法、司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事权益内含于民事权益概念之中,但有其内在的特殊性,这与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这一属性相照应。  相似文献   

15.
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经济法作为法现象和一个法部门,其出现和发展得益于法哲学的发展.社会结构从"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二元结构到"市民社会--团体社会--政治国家"三元结构的发展,确立了"私法--社会法--公法"的法律三大结构论.从而经济法属于社会法的领域,它的发展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而复杂的内在关联,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为立法目的,同时保障人体健康也是环境法律的重要价值追求。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环境损害的加剧和科技发展对于环境侵害与健康受损联系更深刻揭示,应该完善具体的环境法律制度以保障其将人体健康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而环境标准的性质及其法律意义决定它是环境法律保障人体健康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推行和一些特殊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大法系,四个法域”的复合法域国家,区际法律冲突不可避免。在大量出现的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关系占据了一定比例。由于我国四法域的继承法律制度差异很大,且区际继承关系较其它的民事关系复杂,所以,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及其解决途径问题则更加复杂。本文在比较四法域继承法律制度异同的基础上,详细评析了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各种解决途径的优劣利弊,认为通过准用(或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解决区际继承法律冲突是目前最现实、最可行、最稳妥地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法典继承法编修改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值此我国民法典草案正在热烈讨论之际 ,针对其中继承法编的修改 ,笔者建议从三个途径入手 :第一、审视继承法现有原则和规定 ,对其本身的缺陷加以完善 ;第二、比较外国继承法 ,设立在他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收效的制度 ;第三、结合新的社会现象 ,对因此新出现的继承法律问题 ,提出立法要求。本文从以上三个角度解析我国继承法的缺陷 ,对新的民法典草案继承法编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同时分析说明了其立法理由。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和证券法均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备程度直接决定了法律对市场经济关系的调整力度和调整效果。鉴于公司法与证券法在调整对象上的密切关联性,立法宗旨上的高度一致性,具体内容上的相互渗透性,因此只有将证券法的修改与公司法的修改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制度关系上的无缝衔接。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应以完善公司治理为切入点,正确处理公司的营利性与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协调公司设立制度与股票发行制度,重构公司经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正向调整效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特留份制度构建范式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留份”制度的产生源于对遗嘱自由的限制,而且从立法上规定被继承人应当为配偶 和其他近亲属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已成为当今各国继承立法的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特留份制度 仍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迫切需要加以完善。我国应借鉴两大法系有关特留份制度的先进立法经 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我国继承法中特留份制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