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素红 《河北法学》2006,24(3):67-71
发展权既是一项国际人权,同时也是一项国内人权.作为国际人权,为保障发展权的实现,各国应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权实现的国际环境.作为国内人权,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权的实现.包括设立促进与保护人权的国家专门机构;完善立法;完善宪法审查和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纵观国际关系史和各国国内史,诸多侵犯人权的事件比比皆是,对人权问题的关注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那么加强人权保护至关重要、势在必行。关键是采取何种途径来保障人权-从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人权保障的实践来看,已从原来的"政治途径"转化为"法律途径",所以通过"法律途径"保障人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欧盟人权机构:《巴黎原则》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人权机构是在联合国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宗旨以及《巴黎原则》的框架下专职保障人权的新兴机构。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人权问题,关注到国家人权机构和《巴黎原则》,并从全新的基本权利机构或者欧洲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监控中心的功能扩展两个方面来建立符合《巴黎原则》的欧盟人权机构。未来的欧盟人权机构应能保持法律、组成和财政的独立性;应享有监督、咨询、教育、资料收集和调查等职责;应与国际人权条约机构和欧盟成员国的国家人权机构开展合作。欧盟人权机构的建立可以提升欧盟一体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反酷刑政策与罪犯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芳 《法学论坛》2007,22(2):49-57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反酷刑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人权运动的兴起.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因而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的国际人权公约来禁止酷刑,并建立了反酷刑的国际监督机构.就我国来说,国内有关法律,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大都有反酷刑的内容或规定,但是,这与国际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相比仍存在着差距.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反酷刑措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家人权机构(简称NHRI)是由国家或地区根据宪法或有关法律而设立的专司本国人权促进和保护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政府组织,核心职能即处理关于侵犯人权的申诉,本文将NHRI申诉程序分为申诉受理、申诉调查、申诉处理、申诉执行四个阶段,深入分析了各阶段不同的实施程序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中的作用和效能,探讨了加强国家人权机构程序建设对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良性互动和人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权在西方和中国都有古老的渊源.西方人权来自平等和公正的理念,中国人权来自于权利的概念.中国近代史上人权的法律规定曾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本包括联合国于1948年制定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制定的《民权公约》中的大部分权利,在内容上和时间上,中国人权都领先世界半个世纪.而且,联合国制定《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人还作出了巨大贡献.“司法”有三种含义,人权司法保障是国家的义务,具有国际和国内标准.诉讼是个人的权利,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诉讼人权保障是人权司法保障的最主要的方式.诉讼权利的完善是法治进步的标志,国家有义务保障个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宪法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着重强调了宪法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依作者之见,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而不是在国内法上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普遍的人权应当得到每一个国家的尊重,但是,由于不同的适用条件,每个国家保障人权获得具体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其程度不得导致侵犯国内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个新的创造。它的出现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经验总结也不过是在1991年。但1991年同时也是国家人权机构发展史的转折点,在之后不久,依据巴黎原则建立的国家人权机构遍及世界各地。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等背景的不同,使得国家人权机构在形式上不可能拥有统一的可以被任何国家套用的模式。①相反,巴黎原则鼓励准备设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国家可以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巴黎原则所确立的各项原则,规划和设计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国家人权机构。但不论怎样,为了有效地履行依据巴黎原则所确立的权限和职责,联合国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对实践深入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国家人权机构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亦即国家人权机构有效发挥作用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黎尔平 《法商研究》2004,21(6):3-10
评估世界各国人权状况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方式 ,但目前在评估理论的构建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出于建设性的目的 ,利用国际人权公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将有利于各国人权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廖艳 《政法论丛》2014,(1):91-97
自然灾害给健康权的可提供性、可获取性、可接受性以及质量保障方面带来了风险。健康需要与权利的密切关系以及国家的契约义务决定了国家必须化解灾民的健康权风险。国际人权条约和大量软法性国际法律文件为自然灾害下国家保障健康权提供了国际标准,中国自然灾害立法基本符合健康权保障的国际标准,但是仍有一定差距。为更好保障灾民的健康权,中国应该将人权保障原则作为灾害立法的基本原则,增加反歧视和照顾弱者的规定,明确宣示灾民的健康权,并制定《灾害救助基本法》。  相似文献   

11.
莫纪宏  李岩 《法学杂志》2005,26(1):7-12
人权概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逐渐从价值形态上升到制度形态的,特别是通过民族国家中的宪法权利和以宪法权利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法律权利体系来充分表现出来的。即便是在国际人权公约所构建的普遍人权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前提下,这些普遍人权也需要通过每一个缔约国国内法所保护的权利来实现。在保障人权价值实现的法律制度中,宪法权利、行政法上的权利以及民事权利、诉讼权利是人权概念制度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并且这些不同性质的制度权利由于各自的权利性质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人权在具体法律制度上形成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结构形同金字塔的权利体系,对人权的实现起到了现实和有效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权公约是世界人权主流思想的法律文本,是世界人民对人之根本权利的现时性领悟。我国要改革开放,自然法律制度也要与世界接轨,虽然国家法律制度由其国情决定,但是与人权公约相较,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阐述了我国宪法、死刑制度与人权公约相冲突之处,给人们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这是因为保障人权是国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权的最大威胁也往往来自国家权力;社会主体之问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仰仗国家的整治.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四个方面.按国家行为的性质可分为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按社会主体的权利性质可分为对私权利和公权利的保护义务;还有经由人权推定而衍生的保护义务;以及国家对人权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履行人权保障义务时,应当遵守以人为本、人权保障优位原则;平等保护原则;他律与自律原则(以法控权和"克制保留义务").国家(政府)违反人权义务应当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知识产权是基本人权"的观点提出质疑,分析讨论国际人权文书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规定和有关国家宪法文本中关于人权与知识产权的表述.本文研究其中所规定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认定《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和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所规定的权利在性质上是(作为文化权利的)对知识财产的人权,它不同于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人身权保护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洲 《河北法学》2006,24(11):24-53
人身权利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人权和有关法律规范保护的重要内容.完整分析我国刑法的人身权概念和范围,详细总结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人权公约中人身权保护的一般国际标准,深入说明我国刑法在人身权各方面保护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根据国际人权标准提高我国人身权保护水平的方向性思考,指出降低起刑点才是改革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权利学说因其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特征成为现代人权的思想起源。本文指出后现代民主国家逐渐在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上对人权予以保障和发展。二战后形成了人权的国际监督和保护体系,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已使人权的话语成为一套跨越国界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历史性与法律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权的历史性既体现为人权本原的历史性 ,也表现为人权思想和人权制度的历史性 ;人权的法律性是由其历史性决定的。人权与法律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罪犯的处遇经历了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何对待罪犯,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与法律发达的程度。当今世界,尊重和保障人权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2004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人权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罪犯人权的发展也就成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人权实现一般规律的理论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对阻碍我国罪犯人权实现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北方法学》2019,(1):130-139
国家切实遵守并有效执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维护国际难民制度的稳定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主权原则是国际难民制度的建构基础,同时,人权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为加强难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基础。通过方法与路径的调适对突破国际难民制度的固有局限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复杂严峻的难民现实情势向国际难民制度提出挑战。在法律层面,国际难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提供硬性法律框架,促进对国家的监督与问责,提升向难民的赋权与保障并拓展国际机构的行动空间。在实践层面,应推动"软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分野、整合多方资源,尽可能地动员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参与分担难民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