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抗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生前皮肤切创和刺创标本创缘上见条状褐色反应带,死后皮肤切创标本创线上未见上述反应带。该法可用于检测短时期发生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2.
机械性损伤受伤时间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机械损伤研究中,区分生前伤、濒死伤或死后伤,推断伤后存活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它对于法医工作的案件侦破和事件重建(Reconstruction of event)等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法医学检验中,主要根据损伤局部有无出血,创口哆开程度,镜下有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生活反应,来判断生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4.
过去80多年,许多法医学者对机械性窒息时颈部索沟的生活反应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企望发现鉴别生前索沟抑或死后索沟的形态学根据.有的案例,当机体颈部遭受暴力作用,死亡迅速发生,由于存活时间极短,致使机体难以产生明显的生活反应,与死后索沟难于鉴别.因而颈部生前暴力痕迹与死后痕迹的鉴别诊断,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即或采用各种新技术,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6.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1990,6(1):4-7,F002,F003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立即死亡或在濒死期形成的损伤,由于生活反应甚微,或受腐败等  相似文献   

7.
<正> 损伤时间的确定包括:1)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2)比较同一个体上的生前损伤,推断生前损伤形成的时间先后次序。生前伤周围,各种炎症因子不断地被激活。相继出现的炎症因子,是确定损伤时间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白细胞反应是最早出现的炎症征象。损伤后8~12小时,白细胞和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损伤带。靠近损伤缘的中央区,以组  相似文献   

8.
何桂琼  吴家骏 《法医学杂志》1994,10(1):11-14,F003
本实验采用我室自己制备的免抗鼠纤维连接蛋白抗血清作为第一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损伤时间鼠损伤皮肤Fn的渗出及分布变化.探讨应用纤维连接蛋白诊断生前伤、死后伤的价值.其结果表明:伤后5分钟,创缘深层出现纤维连接蛋白细网.其渗出量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死后标本均无纤维连接蛋白渗出.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为法医学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诊断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前伤与死后伤皮肤弹力纤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rt氏弹力纤维染色对不同时间的皮肤生前伤和死后伤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前伤和死后伤真皮中的弹力纤维在形态和分布上无任何区别,因此,在法医实践中依据真皮中弹力纤维形态变化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 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 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n=6)和死后挫伤浸没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采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SD大鼠右后肢挫伤模型,死后挫伤浸没组是SD大鼠处死后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右后肢挫伤模型,对照组不予致伤处理,所有大鼠均浸没72 h。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生前伤和死后伤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YPA、CD68及TNF-α蛋白在挫伤组织表达情况;随后在实际案例中予以验证。结果 肉眼观察和HE染色均无法较好地鉴别浸没72 h大鼠的生前伤和死后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生前挫伤浸没组软组织GYPA表达呈阳性,CD68在炎性细胞膜呈阳性表达,TNF-α在胞质表达呈弱阳性,GYPA、CD68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死后挫伤浸没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11.
肥大细胞与创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ng WN  Wang CY  Liu L 《法医学杂志》2002,18(2):121-123
肥大细胞在创伤及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创伤后随时间而呈现的一定规律的病理生理改变对于法医学中损伤时间及死亡时间的推断、生前伤或死后伤的鉴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肥大细胞及其活性介质在创伤愈合、瘢痕疙瘩、烧伤后炎症反应、骨折愈合中的作用,以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试死伤探讨     
陈小忠  方宇杰 《证据科学》1999,6(3):133-134
人体损伤按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前伤和死后伤.死后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称为死后伤.  相似文献   

13.
按传统概念,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的标志,自然地产生生前与死后之划分.经多少年来的实践,生前与死后可分,亦不可分.谓之可分,因为有生活反应,包括形态学(光镜与电镜)、分子水平的生活反应;谓之不可分,因为上述反应都是相对的,既可以出现于死后一定时间,亦可以不出现于生前.近20年来,“脑死亡”的提出,对死亡的概念又有刷新的变化.于是,在原来的复杂情况下又增添了新的混乱.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4.
<正> 生前或死后伤的确定,长时期来,一直是法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伤后存活时间较长的新鲜尸体,生前损伤的诊断并不难。濒死伤、受伤即刻死亡者或腐败尸体的生前伤诊断则比较困难。死后分尸三十二天后,利用扫描电镜确定颈部生前伤在国内尚无报道,现将我们在法医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损伤在法医学检验中涉及面较广.旦复杂。既有尸体损伤,又有活体损伤;既有自杀、他杀的损伤,又有自伤、他伤的损伤;既有生前伤.又有死后伤;既有伪伤,又有真伤。从损伤的分类或命名上也不统一,特别活体损伤的性质。有的是以自杀、他伤、意外事故的鉴别为主;有的则以致伤手段为主,如造作伤;有的则以致伤目的为主,如诈伤;有的则以伤和病合并命名等。根据法医实践,作者认为法医学损伤的检验应从理论上予以理顺,据我国目前的法医检验状况,可分为尸体损伤鉴定和活体损伤鉴定两部分、前者应包括:(1)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2)损…  相似文献   

16.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7.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4,10(3):97-99,M002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前伤、死后伤、麻醉伤和正常对照四组,损伤时间为15min,取创缘皮肤为检材;IL-6引物为寡聚核着酸引物(27hP),内对照引物为Tx基因(20hP),用TRIZOLTMTotalRNA提取试剂盒抽据总RNA,AMV逆转录酶使m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得出:在生前伤、麻醉伤以及正常皮肤中均能扩增出IL-6cDNA片段(590hp)和内对照Tx基因片段(188b),在死后伤组只能扩增出Tx基因片段;图像分析凝胶灰度扫描;生前损伤组与麻醉组无显著性差异,而二者与正常皮肤组有统计学差异。藉此,运用RT-PCR法可以准确区别大鼠实验性损伤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生前死后入水问题.方法对溺水尸体的额窦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生前、死后入水形成的其他尸体征象进行比对.结果生前溺死者双侧额窦窦腔内有凝血块,额窦骨壁内出血;死后入水的尸体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额窦腔内及额窦骨壁无出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掌握,可作为法医尸检中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入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