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合同诈骗犯罪急剧上升,有其社会原因和犯罪人方面的原因,但也有被害人方面的原因。本文从被害人的被害性分析入手剖析被害人的责任、过错以及被害性,提出相应的被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璇  李波阳 《法制与社会》2011,(16):257-258
通过对犯罪行为中被害人责任程度划分,分析被害人被选择标准、被害原因及犯罪被害人的被害人化,探讨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现行刑法的缺陷及研究被害人过错对准确定罪量刑的意义,提出被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建议,使之在反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性犯罪中女性被害的实际状况和性犯罪的有效预防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日常生活理论认为生活方式与犯罪被害具有关联性。访谈通过分析个案的被害热点、被害人日常行为选择、被害人日常生活联系等因素,发现被害女性日常生活行为选择的疏忽与日常生活状态的缺陷使其较为容易进入一种性犯罪的被害情景,因此性侵害被害预防,需要充分重视女性生活方式瑕疵导致的被害性。  相似文献   

4.
被害性与被害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的重要一环,被害预防应该从被害性分析着手。被害性即指人身上所存在的足以导致犯罪侵害的一切特性,它与犯罪心理紧密相关。从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分析,犯罪人选择作案对象有一定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被害性。被害人就其有无过错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被害性,被害预防应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刑事被害人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女性被害人所具有的与男性被害人不同的特点,具体阐述了其在被害的数量、种类、危害后果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刑事诉讼中对女性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这对于预防与减少女性被害,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过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入过错的界定,需要把握被害入行为的不正当性、被害入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以及犯罪行为的针对性。据此展开,判断被害入行为是否构成被害入过错,被害入行为违反某种善良的社会规范是规范条件;被害入主体适格性是主体条件;利益关联性是事实条件;时间关联性是紧密性条件;犯罪行为的针对性是对象条件。国外有关被害入过错的立法例对我国有借鉴意义,被害入过错影响量刑有其刑事法学、文化传统以及自然法哲学方面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结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被害入过错这一酌定量刑情节需要法定化。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一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和可责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被害人特征的研究,指出应当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加强被害预防。  相似文献   

8.
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赛宜 《政法学刊》2011,28(2):35-38
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被害人被害性成为犯罪人挑选被害人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发展、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犯罪动机的发生、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被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次被害理论视野下我国被害人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被害人研究侧重在刑事司法领域对被害人的角色进行定位和对被害人的权利进行扩充。但是从西方被害人学研究的视角上审视,这种研究相对狭隘,且存在一定的内部混乱。从作为被害人研究基础的三次被害和被害化理论出发,则可以准确地为我国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并且能有效揭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角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金融风险和被害人因素结合起来,借鉴被害人理论,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经济学的金融风险理论,结合收集到的关于金融犯罪被害的实事材料,通过分析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三种模式对导致金融犯罪被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金融犯罪被害风险问题。具体分析金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的关系,金融风险是在何种机制下转化成金融犯罪被害事实,这个转化过程是怎样发展演化的,找出由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关键。在特定被害情境下,金融风险通过风险载体与加害人发生联系,并被加害人加以利用,进而使金融风险发展成金融犯罪的被害要因,由潜在的被害可能性向现实的被害结果转化。探索隐含于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认识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也可为防范金融犯罪被害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建议。因此,探索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作用机制,消除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金融犯罪被害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