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岭 《东南亚》2004,(1):38-41
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成功的地区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首脑会议为主导的、以各级部长会议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完整的、成熟的决策机制。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作为执行机构的东盟秘书处却处于一种相对无权的地位,秘书长也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不过,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东盟也在不断强化秘书处和秘书长的执行功能。本文将阐述东盟秘书处的产生与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它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在朝着完整的、独立的、强有力的行政中心的方向演变。一、东盟秘书处的产生东盟(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  相似文献   

2.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36-153,159,160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3.
区域组织如何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是区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东盟旅游合作进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东盟在缺乏霸权国家主导和硬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如何形成集体行动,有效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力在于全球旅游竞争环境变化催生了东盟各国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唯有依靠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自身旅游发展瓶颈。本文对东盟区域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动力、合作机制建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为核心的协商一致对话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满足成员国旅游发展需要的包容性公共产品选择机制、以外部性特征为驱动的区域外国家渗透参与机制保证了区域旅游公共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但区域内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资金缺乏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也削弱了旅游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东盟劳工移民治理的必要性、治理的理念、治理的机制和工作进展以及移民劳工治理对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东盟劳工移民治理是建立在东盟对人权原则的保护与强调基础上进行的,是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必要环节,对东盟共同体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东盟年会看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 7月 2 4日至 2 9日 ,第 3 3届东盟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 ,东盟合作机制取得新的进展 ,东亚区域合作前景日显广阔。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过程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成立以来 ,每年 7、8月份召开一系列外长级会议 ,以推进区域内外的合作 ,称东盟年会。东盟年会经过 3 3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内外合作机制 :一是东南亚 1 0国外长参加旨在加强东盟内部合作的东盟外长会议 ;二是东盟 1 0国外长和东盟对话国外长共同参加旨在推进东盟与区域外国家协商与合作的东盟外长后续会议。东盟年会的发展 ,从机制看经历了 4个阶段 :第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区性国家组织,东盟自1967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就不断完善其协调和管理机制.至今,东盟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包括决策、执行和对外联络的协调和管理机制.了解东盟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及其演变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东盟将近30年的发展历史,了解东盟的运作机制,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东盟的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其外长会议(ASEAN Minister Conference,简称AMC)一直是该组织的决策机构。随着形势的变化,首脑会议和经济部长会议也相继成为最高的和相关的决策机构,并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盟自1967年8月成立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合作方面卓有成效的区域性国家组织,在区域合作方面可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东盟的成功与其在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具有地区特色的决策方式有很大关系。 东盟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其演变,体现了东盟的决策方式——“亚洲方式”的特点:东盟所有成员国,不论大小和国力强弱,在东盟事务的决策过程中绝对平等,使东盟成为一个以相互平等协商为基础的共同利益集团。 因此,研究东盟的决策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东盟内部合作的运行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经济部长一共举行了三次会议,比正常情况多开了一次。会议期间,经济部长们就东盟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 (一) 1982年1月14日至16日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第十二次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此次经济部长会议所涉及的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  相似文献   

11.
Faced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egional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Asia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joint-solution mechanism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short-term outflows of capital and from currency speculation. Despite some progress being made in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especially by the countries of the ASEAN+3 grouping, the overall 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within the region remains surprisingly low, however. This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keen interest of many Asian countries in gaining a stronger voice within the multinational finance institutions (MFIs), and especiall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Unable to initiate major governance reforms of the MFIs, Asian countries have not only set up regional support liquidity arrangements but also their own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MDBs). While the USA and to some extent Japan have tried to prevent a rebalancing of power within the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supported these changes by becoming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China-le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Taking a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persp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explain why some reg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attractive for Asian countries than others and why European countries are supporting Asia’s attempt to gain more weight in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GFG)—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ower shift away from the USA toward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in general and China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成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东盟的FTA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自此,东盟建成了包括所有周边主要国家在内的FTA/EPA网络,巩固了其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话语权不断增强,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盟FTA战略的不断推进,对于东盟自身和中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向来是大国政治和军事角逐的焦点地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障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安全机制"东盟方式",这一模式在稳定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8 年东盟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但在 2008 年 7 月以来柬埔寨和泰国发生的边境争端中作为不大,则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局限性。"东盟方式"在这两次重大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截然不同,正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The ASEAN centrality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interaction between ASE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East Asian cooperation and other countries5 recognition of ASEANs role. China supports ASEANs central role and takes into account its interests and concerns in bilater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策略与欧盟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回顾与经验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寻求欧洲的繁荣发展并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欧洲大陆上生根发芽.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以及最终的欧洲联盟,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一体化的机制和框架下实现了统一大欧洲的梦想.相对于酝酿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而言,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要漫长得多,所以前车之鉴不妨多多益善.综观欧洲一体化历程,我们尝试着作出如下的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早已转变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由于东盟四国的银行业正处在改革与调整时期,其银行业发展轨迹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东盟四国银行业系统的基本面良好,甚至在危机期间还逆势而行,主要得益于东盟四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及此次金融危机东盟四国政府所采取的积极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波动进行周期性分析后发现,东南亚8个国家在1980~2008年间的经济波动基本上具有同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从东南亚国家总体上看,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东南亚国家总体的经济波动幅度、提高东南亚国家总体的低谷值,推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既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技强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匮乏,长期以来日本走的是一条面向全球发展经济的道路。加上日本地理上邻近东南亚,相互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战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对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拓。早在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在首届日本—东盟首脑会议结束后,就提出了要与东盟发展“对等的伙伴关系”和“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以此为契机,日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与东盟进行合作并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开发援助(ODA)①,并且随着其产业技…  相似文献   

20.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