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探讨:一是我国当前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立法现状及其监督机制;二是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三是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的切实可行性;四是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审查范围的程度思考;五是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诉讼范围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强调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诉讼受案范围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涵义出发,论述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及可诉性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之构想。  相似文献   

3.
抽象行政行为是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不纳入诉讼范围的行政行为之一。学者们从法理和现实性、可能性的角度对抽象行政行为应当被纳入到诉讼范围中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本文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结合法经济学的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引入成本分析的概念,对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从全新的视角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行政诉讼法(修改稿)》的近日出炉,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又一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文从实践出发,多方面论证了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实现司法对行政的有效监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法范围之外,这与WT0的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相符合。本文分析了抽象行政行为被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的历史原因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了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法理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来论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6.
论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可诉性与可附带司法审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不完全是一回事。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包括专门审查和附带审查两种方式,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属于前者,然而,在我国现行法院体制下,抽象行政行为不宜具有可诉性,不宜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规章及其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在实践中事实上具有可附带司法审查性,我们可以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完善现行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附带司法审查制度,这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昕 《法制与社会》2011,(7):169-169
本文对比了法治先进国家的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制度之后,以实行抽象行政行为可诉的必要性、可行性为基础,对我国建立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连丁 《法制与社会》2011,(35):160-161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现状的基础上,对监督机制存在的的弊端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抽象行政行为内涵的深入分析,对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对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使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主体范围 所谓可诉性行政行为的主体范围,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诉讼的,适格的行政主体的范围。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可诉性行政行为的主体范围,仅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行政行为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含抽象行政行为,也包含具体行政行为,既有内部行为又有外部行为,不像日本、德国那样行政行为内容比较单一,其行政行为的内容,实际与我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当。这给我们确定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标准带来麻烦。结合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一、行政职权标准行政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形式,是行政权运作的结果。因此,行政职权既是行政行为的要素之一,也是确立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标准之一,即公民只能对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行政诉讼专有内容,受案范围决定了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间的权限划分,是行诉中最为关注、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凸显了受案范围狭窄的缺陷,可以从四个不同角度入手,解决公共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行政内部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从而大大扩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法》实行20多年来即将进行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目前已全文公之于众。该草案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是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未将抽象行政行为、社会组织行使公共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等纳入可诉事项范围。对于草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探究崔巍从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分,可以将具体行政行为分为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和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探究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现实意义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与不可诉的具体行政政为是一组矛盾的两个方面,舍去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著名的安徽芜湖市乙肝歧视案入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可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抽象行政行为可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行政与法》2005,(7):92-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使对行政主体的司法审查在很大范围上受到了限制。正确界定行政诉讼的范围,应当从行政诉讼目的出发,从我国立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入手,提出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除某些特殊权利)、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准行政行为、侵犯公益性质行政行为等的可诉性等问题加以重点研究,以期在今后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立法时,更加合理科学地界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
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浅析都玉霞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抽象行政行为所产生的行为规则,不对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件作规定,而是抽象概括一类人、一类事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是具体...  相似文献   

17.
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行为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现行体制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途径很多,但实际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其中最主要的监督途径就是将其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本文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结合行政复议实践和海外经验,提出了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复议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抽象行政行为进入复议范围后面临的申请复议的条件、复议管辖、复议效果、复议决定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论行政收费的可诉性及合法性审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收费制度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有关行政收费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都不完善,行政收费的可诉性及其合法性审查标准至今没有定论。本文从区分构成行政收费的设立行为和执行行为的可诉性进行分析,试图对行政收费的可诉范围进行界定。并且从设立行为、执法主体、设立和执行程序等方面归纳对行政收费的合法性审查标准。最后就完善行政收费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入手,针对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标准探讨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的必然趋势。从司法最终救济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出发,探讨了合理界定行政权和司法权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及法律特征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行政事实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对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及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