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审理证券纠纷这一新类型的案件,会遇到三个比较突出的法律问题:证券商的诉讼地位和法律性质是什么;证券挂失能否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借用他人身份证购买证券是否合法、产生纠纷又怎样处理?《证券纠纷案件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一文从法理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法律的概念》这本法理巨作的精读而作的,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哈特,进而说明作者采用柏拉图式的写作手法开宗明义提出法律是什么?尤其是通过对重点章节第一、二、七章解读采用对比,举例等修辞手法向大家阐明到底什么是法律。  相似文献   

3.
法律实证主义具有其独特的主张,其基础主要在于三个命题,即谱系命题、因袭命题和分离命题。由这三个命题出发,可以了解其理论主张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恶法亦法和法律命令说如何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有无法律思想?对这一问题,法律思想史界存在有不同意见。大多数论者认为,孔子有法律思想;也有个別论者认为:“孔子没有正式的、系统的法律思想。”(程天权:《孔子法律思想立疑》《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后者认为:“我们既看不到他(指孔子。笔者注)对法律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有什么见解,又没见过他对立法提出过什么原则,对于法律如何为国家政权、经济基础服务,孔子没有提出过任何理论”,因而谈不上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法的安定性与正确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出了法的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永恒难题——由此,对它的回答,将开启法哲学的主要问题,即法的概念与本质的问题.因此,第一步,将简要地对法的概念与本质进行考察.第二步,将尝试着说明,被如此理解的法的概念与本质,对法的安定性与正确性之间的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有三个议题将被纳入考量:首先,作为对极端不法(不正义)难题之回答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其次,特殊情形命题,这一命题主张,法律论证是普遍实践论证的一种特殊情形;第三,法的司法续造难题.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行为,有人说是限制手段,也有人说是行政处罚,莫衷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到底是什么行为?法律属性上如何定位?它与行政处罚到底有何区别?这些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直至《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的今天,似乎仍然没有定论,本文就从几个追问来尝试性地探讨这一命题。行政强制措施是事实行为吗?按照现代行政法理论,行政事实行为一经作出,即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行为的后果是实际存在的,不能被有权机关撤销或变更,也不存在生效的问题。这种事实行为只能依附于其他行政行为而存在,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实施的行为。它会对相  相似文献   

7.
解释法律与法律解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晖 《法学研究》2000,(5):17-29
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解释法律是要探求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性问题 ,是需要用哲学方法来说明法律的过程 ,因而是一个哲学命题 ;法律解释所针对的是法律的具体规定或与法律相关的具体事实 ,因而是一个法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国务院主管部门提出可以自费出国留学的意向性意见以来,围绕自费留学问题陆续制订了一些出国办法、审批条件和方针政策,并逐渐由政策型转变为法律型.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法规,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二是行政法规,主要有公安部、外交部、交通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家教委公布的《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关于具有大学和大学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的补充规定》,国家教委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国内外组织和个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公安法律规范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公安法律规范的概念和构成公安法律规范,是我们国家为调整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公安机关及其人员活动的规则,也是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安法律规范就其内容来看,由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法规综合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许多条文直接规定了有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公安机关的根本性质、任务和法律地位。宪法的有关条文及其基本  相似文献   

10.
刘小平 《北方法学》2016,(3):122-128
"法律信任"对"法律信仰"概念的修正,实质走向了一个韦伯式概念,其理论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韦伯命题的理论映照。这一韦伯式的"法律信任"概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种双重困难指向同一问题:"法律信任"如何可能?由此,立基于韦伯式的形式法律理论之上,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律信任"。"法律信任"概念要想有意义,就必须建立在一种更具实质性的法律理论之上。  相似文献   

11.
向攀 《中国律师》2006,(1):73-74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法院有处理该案件的管辖权吗?第二,如果有管辖权,它应该适用什么法律?有时候也许存在第三个问题,即对于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是否准许?这是法官实践中的审判程序,它反映了理论上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这三个问题具有的内在的紧密联系,但是在国际私法的研究中,由于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存在不同主张,学者们通常比较重视法律适用而轻管辖权确定,所以在对识别这个特殊问题的研究中,传统的理论一直致力于冲突法上的识别问题而忽略管辖权中存在的识别。本文则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定义有哪些特征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认为规定性是法律定义的一个特征。还有的认为法律定义在结构上具有某些特征。(高校法学试用教材《法律逻辑学》第73页)综观我国的法律,我认为可以把我国法律中定义的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点,即质的规定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字的简明性。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6,(1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完善民主与法制、巩固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一项基本工程。为此,借鉴外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笔者就近几年在古代法律史教学中所接触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中国古代的法律史遗产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都具有什么特点?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历史,法律制度与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基本上是为这一专制政权服务的,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总结了秦汉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全面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是所谓中华法系的精粹。其中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律指导思想代代相传,至明清而不衰。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3,(7)
一、封建法典中,什么叫“谋反”、“谋判?”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二、什么叫“直诉”、“越诉”?明代法律对“越诉”有何规定?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四、唐代法律制度有哪几种主要法律形式?试述其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五、唐律在维护封建特权和阶级压迫制度方面有何规定,试详细论述之。六、清末《大清新刑律》对《大清律》的体例、刑名方面作了哪些修改,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5.
法律双重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我国法学界掀起了关于法律价值问题的讨论,这是法哲学永恒命题对一个走向法治社会人们的当然要求。虽然人们对其表述各异,但强求一律还需要什么探讨呢! 一、现状:我国目前的法律价值学说 法律价值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法律价值学说的总结,不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6.
所谓法律     
法律是什么?——这无疑是所有法律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也是法学家们终生孜孜以求的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所谓法律”是法学家们喜欢各抒己见的命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法学研究为志业的我自然也有自己的法律观。 敬畏法律 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悲天悯人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隐含着太多无奈的箴言实际上道出了人类真实的永恒宿命般的生存境遇: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由种种社会关系形成的枷锁。法律,就是与人类共存的枷锁之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国正在对知识产权领域的三部支柱性法律《商标法》、《著作权法》和《专利法》进行修订.三部法律的修改建议方案中同时提出了惩罚性赔偿的条文,但是,三个建议方案所设计的条文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围绕惩罚性赔偿条文的设计作四个方面的研究:我国实际介绍增加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现实背景;采用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依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基本条件;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条款设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律人共同体的构成条件之一,法律职业伦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法律伦理的基本立场,是围绕客户利益展开的"标准概念"。但是,由于标准概念本身存在着工具性与家长主义的内在矛盾,所以它经常会面对两种反对意见:其一是认为职业伦理应当要求法律人是个好人的"日常道德"立场,其二是认为法律人应当对整个法律实践的道德吸引力负责的"政治道德追问"立场。经过对"为什么要有法律职业伦理"与"司法的三重功能"等根本问题的讨论,法律职业伦理的政治道德立场具有明显的论证优势,所以法律人所负担的职业伦理是:他们应当对整个法律实践的道德吸引力负责。  相似文献   

19.
一总论法律制度是法学的基本概念,但它的意义却很纷乱、模糊。一些论著把法律制度与法制、法系、法律体系等相关概念混淆起来,导致概念间的混乱。本文试图在完整、准确的描述法律制度的意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我们可以把法律制度的意义归纳为三种:(一)法律制度是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泛称。这是具体、个体意义上的法律制度。《法学词典》(增订版)持这种解释,认为“法律制度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的统称。”《牛津法律大辞典》“Legal institutions”词条指出:  相似文献   

20.
公司转投资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以该出资额为限对所投资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该条文是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转投资的基本规定。什么是转投资?转投资有何利弊?如何对转投资行为实施法律监控?违反本条规定的法律效果如何?这是本文将要研讨的问题,也是我国《公司法》修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什么是转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