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祉,提高民众的幸福度。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国民幸福指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解决好民生问题,社会就和谐了,人民也就幸福了。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来论述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向上的力量     
《学习导报》2011,(12):19-19
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获得幸福是人类存在的至上目标。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理解和说法,也会有一千样感受和感悟。有人曾用"方程式"来趣说:幸福=个性+需要+生存状况,这是科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是经济学家的“方程式”;幸福=感恩+知足,这是社会学家的“方程式”。各种各样的“方程式”,也许还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3.
张魁兴 《学习月刊》2014,(23):22-23
生活中有句话叫"傻人有傻福"。这里的"傻人"不是指智力不健全的残疾人。真正的"傻人",不懂得烦恼,不懂得忧愁,好像很幸福,其实,那不是真的幸福,因为真正的"傻人"是没有幸福感觉的。这里的"傻人",是指那些憨厚老实的人,是指那些办事认真仔细的人,是指那些不投机取巧的人。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人类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其实质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某种理想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人们追求和实现幸福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道德通过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个体和人类幸福的实现.当前,我国要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范巨通 《前线》2012,(11):52-52
近来有关"幸福"的社会调查五花八门,网上搞,电视台搞,纸质媒体也搞,有的政府部门还推出"幸福"测度活动。一时间,"幸福"不"幸福"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就连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也有人特意地问他"幸福"与否,让这位"国际腕"的"新科状元"回答起来左右为难。笔者无意评论围绕"幸福"所下的这些功夫,也不准备去辨别什么叫"幸福"不"幸福",更不想弄明白谁"幸福"谁不"幸福",只愿就此说说,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向往"幸福",人之天性,但"幸福"不会从天降。  相似文献   

6.
伴随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多元性富裕差距问题,这其中既有所有制的原因,也有地区和城乡历史的原因;同时,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也与改革之初有很大的变化,从追求温饱和总体小康到追求全面小康,从追求国家财富集中转向追求"国富民强",从追求物质财富共同增长转向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数";另外,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也由先富带后富转向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从人的本性、经验出发探讨幸福,初步揭示了需求等元素和幸福的关系,对幸福实现也有浅显的认识,为马克思幸福观的问世做了铺垫。马克思自觉地从实践出发对幸福的本质、内容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哲学思考和研究,站在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审视幸福实现。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伦理思想和社会实践理论辩证有机融合,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一步揭示了幸福的基本属性,诠释了幸福悖论,有助于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自由自觉的追求并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青白江区获得了"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区"称号,让许多人惊喜不已。在成绩、困难和更高目标面前,青白江区如何从工业重镇走向生态田园城市,文章提出了以下思考:一是用田园城市的理念布局城市规划;二是低碳经济是走向生态田园城市的必由之路;三是深度推进城乡统筹,实现"人在园中","城在园中";四是用"商贸活区"战略聚集"商气、人气",提升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面对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在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益于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现实条件和实现路径,即"善待自然"、"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这一"和解"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优势和理论支撑,它清晰而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不能对立,必须和谐相处;必须改变落后生产方式,探索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新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最大幸福原则。首先,通过幸福是可欲的推导出普遍幸福是可欲的,得出幸福是唯一可欲的结论。其次,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人的社会情感两方面论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完成各类培训任务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师思路,变"要我讲"为"我要讲";精心筹划,变"要你学"为"你要学";开阔眼界,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并统筹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综合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党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学习月刊》2010,(13):20-21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当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至上主义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社会公正、社会成本等问题的时候.一种新的理念开始冲击着社会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修正GDP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稳态及稳态社会的解析探究了稳态社会能够实现发展之"源";从稳态社会与发展的关系探究了稳态社会能够实现发展之"原"。从稳态社会对社会控制的要求探究了能够实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丢弃了美德,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幸福误区,产生了形形色色错误的幸福伦理观。现代人构建正确的幸福伦理观应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德、实践美德的过程,是追求奉献与享受统一、物质与精神协调、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全面幸福的过程,也是提高道德素质、塑造高尚品格、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冯惠 《广东党史》2011,(7):32-35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生珍视和平,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为国共两党的和平不断奔走呼唤,可说为人民、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和平将军"。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邓颖超称他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  相似文献   

16.
"为",即有为、作为;"位",即岗位、职位。"为"与"位"的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一对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为"与"位"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我国社会所要树立和倡导的主流幸福观,应该是理性幸福观。理解幸福是前提。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幸福目标与实现手段相统一,是理性幸福观的三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娥娇 《世纪桥》2011,(19):77-78
2010年"幸福广东"提出之后,关于什么是幸福、怎么样才算幸福、政府应该如何提高民众的幸福感,成为了广东社会热议的话题。本文站在政府视角,提出了政府应该从人文关怀、制度设计及其实施等方面为民众创造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不一定     
陈鲁民 《新湘评论》2010,(16):61-61
有学问不一定有思想。中国最多的是学问家,不是"我注六经",便是"六经注我";最少的是思想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是蒙田说得好:"即使我们可以凭借别人的知识成为学者,但要成为思想家,却只能靠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