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凸显和深化制度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在深化制度治党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一系列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关系,坚持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纪与法律的关系,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破"与"立"的关系,坚持"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信任与监督的关系,坚持制度激励和制度监督有机统一;制度与道德的关系,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涵养党内法规制度。深化制度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是深化制度治党、坚持依规治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遵循着坚守为"盾"与开创为"矛"相统一的行动逻辑。所谓坚守为"盾",就是在守护赤诚初心中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情怀,在守住最大优势中夯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改革基础,在守牢正确方向中坚持"改革不是改向"的改革前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筑牢深厚定力;所谓开创为"矛",就是在发思想之先声中以引领性的思想基因谋划改革,在创实践之先例中以差异化的实践探索推进改革,在开理论之先河中以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指导改革,在抓制度之先导中以成型化的制度体系保障改革,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创新社会治理在价值理念与实现目标之途径、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关联性和耦合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而社会治理创新为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平台。北京市西城区通过全面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建社会动员新机制、构建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社区自治机制等举措,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社会治理格局。而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深入契合的着力点则在于坚持贯穿于上述所有经验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使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出了鲜明的辩证思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基本制度不动摇与改革具体体制的统一、敢于突破与稳扎稳打的统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统一、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的统一、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这种辩证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5.
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的136个案例进行聚类分析,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归纳改革类型。横向维度包括大科室、一体化、机构增设模式;纵向维度包括撤点设片、留点设片、混合模式。这些改革模式在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独立性方面有所进步,同时,由于缺乏从反腐倡廉建设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和设计,改革也显现出一些职能履行困境。以职能定位为目标推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是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提出地方纪委监察局和派驻机构承担不同职能的改革设想,并进一步聚焦中心任务。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改革探索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可以采取地方探索、经验总结的渐进式改革路径,为全国范围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纪检监察实践,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重新恢复以及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构建的经验可以为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在我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并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法治建设,必须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必须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何旗 《理论探索》2023,(3):39-48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派驻监督改革,推动派驻监督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向“直接领导”转化;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派驻范围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化;职能职责由“多任务性”向“主业主责”转化;派驻模式由“单点派驻”向“归口派驻”转化。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派驻监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自觉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试点实验,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和运用改革成果;坚持分层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构建长远制度。踏上新征程,仍需持续推进综合派驻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着力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改革推动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70年减贫实践,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减贫探索阶段、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村级扶贫推进阶段、精准扶贫阶段。中国减贫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制度优势与政治优势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脱贫相结合。中国减贫具有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丰富世界减贫方案、推进全球减贫进程、创新国际减贫理论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21,(3):38-42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应注意把握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改革的全面与深化并重;三是以制度建设为改革主线;四是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这些基本特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也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以习近平关于正风反腐深化治本的思想和理念为根本遵循。在价值导向上,着眼坚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在目标任务上,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在工作布势上,一体推进、夯实深化"三不"的战略格局;在策略手段上,突出监督第一职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经验思路上,深刻把握辩证思维在惩治腐败中的实践运用。要坚持思想为先、固本培元,狠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制度为基、建章立制,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纪律为本、纪严于法,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体制为要、深化改革,构筑严密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坚持监督为重、强化问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刘开寿 《理论探讨》2004,2(2):102-104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实就是"如何"领导和"如何"执政的问题。江泽民认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规范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使政府依法行政;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各类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必须做好"四个多样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一、城市化 :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近年来 ,全世界对城市化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 ,并将其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据统计 ,1995年我国城乡居民点用地1805万公顷 ,其中设市城市用地为216.6万公顷 ,占12 % ;建制镇用地为198.55万公顷 ,占11 % ,两者相加共415.15万公顷。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0.43%。1994年 ,我国共有622个城市 ,其人口(含市辖县)占全国的73 % …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建设内蕴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可以回应"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命题诉求。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公平正义的感性显现,实现从宏大叙事到微观感知的转化,这种显现和转化是通过利益机制和社会机制来实现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的侵蚀和匡正为核心来为公平正义感奠定客观基础,社会机制则以舆论、政治生态、价值倡导的方式成为公平正义的彰显路径,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构成"公平的经验事实——比较与内化——公平感"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也成为廉政新常态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廉政新常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sequential choice (and elimination) through the ‘routewise’ application of choice. (A choice is a mapping of the subsets of a set X into their respective subsets.) This approach sheds some further light on the ‘path-independence’ of choice, as well as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several rationality criteria for choice, as expressed through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arison (or preference relation) revealed by a choice. The results bear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choice.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制度供给相对过剩状态下的制度供求非均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制度供 求均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公共部门既以改革者的身份推进制度改革,又以被改革者的身份接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出发点、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7.
皇侃<论语义疏>里面的"性情"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比较何晏、王弼和皇侃的性情论,指出皇侃的新思想,及其对何王二人性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由此体现中国哲学史学术思想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已经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但还有待于改进。要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和法规建设,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理论探讨》2002,1(1):1-6
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浪潮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个浪潮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 ,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对接、对应和对比、对立的消长关系 ,我们只有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对内改革僵化的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 ,对外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参与全球化进程 ,才能实现对接和对应。  相似文献   

20.
谢铁芳 《学理论》2012,(18):281-28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审视当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同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的基本途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