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0,16(6):47-49
西部大开发 ,广西怎么办?首先必须努力解决一系列基本认识问题 ,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大局看西部开发 ;要有奋发图强和艰苦创业精神 ;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既要有迫切感 ,又不能急于求成 ;既要有远大眼光 ,又要从现在做起 ;既要发挥领导积极性 ,又要发挥群众积极性 ;既要充分认识广西既有的自然资源优势 ,又要创造新的优势 ;要把发展科技和培育人才当作最根本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杨颖 《长江论坛》2008,(3):27-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本文认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联系武汉市青山区实际,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1、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科学发展;2、既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既要发展壮大经济硬实力,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4、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5、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6、既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要着力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将社区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国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论述较多,对消极作用关注不够。通过对一个县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地调查,以"差序格局"和"农民善分不善合"为理论框架,分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效果不理想和小区失治失序的内在根源。"差序格局"的特征使人们合作讲感情不讲规则;"善分不善合"使社区问题久拖不决,最终造成社区失序失治。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又要克服其内在缺陷,从而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点     
和谐社会建设既要从"大社会"着眼,又要从"小社会"着手胡锦涛主席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相似文献   

6.
赵建明 《群众》2011,(12):74-7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繁荣发展基层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建设文化强国,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强国梦、复兴梦的实现,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志存高远;既要豪情满怀,又要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8.
讲文化改革与发展,既要明白"为什么",搞清楚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引领作用,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又要懂得"怎么办",解决好谁来引领文化、怎样推进文化建设问题,切实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落到实处。有先进文化引领,才有全面的社会进步。纵观人类历史,凡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跃进阶段,必定带来一个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重大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  相似文献   

9.
周新桥 《前沿》2007,(7):207-209
邓小平理论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又要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创新"三农"政策和发展农业科技,又要发挥好工业促进农业和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环境中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下 ,我们应抓住机遇与挑战 ,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既要博采众长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又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创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西方敌对势力借中国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机 ,利用多种方式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为迎接挑战 ,必须构建民族性、开放性兼备的新文化体系。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 ,既要反对“全盘西化” :又要反对全盘排斥。中国文化的主体既要永葆民族之特色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又要有包举宇内的襟怀 ,熔铸百家、广纳天下之精华  相似文献   

12.
郑玉兰  张辉 《湖湘论坛》2007,20(2):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用辨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农民自主和国家扶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成连保 《思想战线》2003,29(3):9-11
民族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关键是发展先进文化,既要充分继承云南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批判地借鉴和吸纳外来文化,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创新民族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云南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也要尊重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怎样深化农村改革?回顾和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我们认为,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具体问题;既要增强外推力,又要激发内动力。结合我区的实际,当前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积极性与壮大集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今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多党合作时指出:“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这为民主党派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民主党派新世纪新阶段参政议政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盟衡水市委的工作,在中共衡水市委和民盟河北省委…  相似文献   

17.
俞忠勤  薛飞 《今日浙江》2012,(12):34-35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既要大力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认真谋划实施好文化强省建设战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6,(6):14-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难点很多,涉及面广,事关全局。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注重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突出农民主体;既要加强政府扶持,又要发动社会参与;既要着眼未来发展,又要立足现实基础;既要做到整体推进,又要注意突出重点;既要抓好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发展;既要强化硬件建设,又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努力办好试点,又要统筹面上工作;既要加快建设步伐,又要讲究实际效果,从而调动和激发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俞吾金近期在《淅江大学学报》撰文指出,为了促使当代中国文化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应该从文化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协调好下面的关系:其一,既要接受外来文化中蕴含的普世性价值,用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智慧和价值的因素,从而对现代化的理念做出必要的修正。以开放的心态,自觉地把全球化蕴含的普遍性与中国文化包含的特殊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二,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同步性。其三,既要重视法治建设,倡导法治精神,培养法权人格,又要强调道德建设,提倡道德意识,培养道德实践主体。其四,既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提倡人文关怀。倡导人文精神。真正的精神自由存在于精神各要素的和谐之中。只有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自觉地协调各文化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促使当代中国文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发展在高度相关和互动的基础上,既表现出趋同的一面,又表现出离异的一面.这给中国民族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也造成了挑战.顺应这一趋势,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影响力,既要确认文化共识,又要抵制“文化演变”;既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又要强调民族文化主体性;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坚决抵制和防范腐朽落后思想;既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反对民族文化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