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乃堆拉口岸的开通和青藏铁路的延伸,必将带动中印两国与南亚的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和尼泊尔等国的贸易往来根据中国和印度两国官员最近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签署的会谈纪要,两国决定从7月6日起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4年的边境贸易。这无疑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如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郝鹏所指出的,通过双方边境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2.
虽然中印两国由于边界纠纷、达赖集团问题等所造成的彼此不信任使经济合作充满了挑战,但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驱使,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大力开拓印度市场,扩大对印投资规模,充分利用印度市场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月后,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在安全、政治以及经贸等各方面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印度为达到强国目标,一方面实施周边战略计划,在南亚地区推行其地缘扩展战略,另一方面积极实施"东向行动政策",使印度有机会参与周边发展计划。然而,由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存在、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以及隐匿于阿富汗的国际恐怖势力对印度的渗透等,导致印度长期处于"安全困境"之中。印度对中国未来在南亚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关系到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程度,而且还涉及到南亚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善品 《学理论》2011,(4):30-32
中印两国同为亚洲大陆上的文明古国,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部分时期内两种文明互相促进,相安无事。然而由于历史因素,边境争端,民族主义情怀等原因,两国政治合作流于形式,战略互信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冷战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中印关系发展迎来新的转机,但是中印关系有所发展,却没有大的突破。依次从国际体系、国家间关系、国内社会等角度来探求制约中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结构和单元两个层次详细论述中印两国政治合作的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18):35-35
从2007年、2008年以来,印度对中印领土边境的态度正在日趋强硬,近期在中印边境地区动作频繁,动员军队,部署主战坦克和最新的歼击轰炸机。两国边界问题再度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1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李鹏和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热烈握手。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场景,标志着十亿中国人和八亿印度人在多年的疏远之后重新走到了一起。 中印两国50年代曾和睦相处,交往甚密。1954年,拉·甘地的外祖父、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中国的访问和周恩来总理的印度之行把两国友好关系推向了高潮。中印两国人民现代史上那第一次握手,产生了闻  相似文献   

9.
中印要做好邻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定于1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政府在2008年接待的第一位外国首脑,也是辛格总理对中国的首次访问。辛格总理访华是中印高层互访计划中的重要安排。据印度媒体报道,经济学家出身的辛格总理对中国早就十分心仪,希望亲身感受和了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同时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交流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共同探讨进一步加强双方战略互信的措施和方法,促使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近年来,中印两国的高层互访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继  相似文献   

10.
蔺姝 《学理论》2015,(8):74-75
中印两大文明体系源远流长,其碰撞交流的历史甚为久远,而丝绸之路就如同一条彩带,将中印文化紧密联结在一起。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印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印两国在丝路当中的文化交流不仅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2)
随着20世纪90年代印度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行,印度经济焕发活力,关于印度经济奇迹增长背后的原因讨论颇多,从印度国内制度因素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了印度社会的行为准则与特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将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利和限制中印经济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印度历史变迁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制度因素的关系,借鉴印度经济发展的优点,认为制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能推动社会进步与一国的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张佩伸 《求知》2010,(3):45-46
<正>自2008年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以来,中印经贸合作不断加强,经贸快速增长,两国经贸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两国的经贸关系从一般商品贸易领域逐步扩展到包括工程承包、  相似文献   

13.
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两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影响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的选择对一国的贸易产品在另一国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密切相关。纵观中印两国改革以来的外贸发展轨迹,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目标的设置、推进方式、政策倾斜和发展战略的制定等贸易政策层面的差异(转变)是导致中印贸易结构差异(互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比分析WTO框架下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其贸易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发展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做出选择和判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 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相似文献   

15.
6月22日~27日,印度总 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 为期一周的访问。他是1993年以来第一位访华的印度总理。访华期间,他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会谈,大大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两国就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达成一系列协议。特  相似文献   

16.
刘娟 《学理论》2012,(28):234-235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内容,与一国德育传统形成有极大的关系。中美德育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可以找到根植于两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因素。美国文化基本上可以归属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则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两种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概念思维方式和意象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道德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袁考 《学理论》2012,(4):38-41
中印建交60多年来,双边关系跌宕起伏、阴晴不定。两国间曾经建立过友好关系,但是也曾经严重对峙,剑拔弩张。传统上认为,中印关系之所以屡屡发生波折,是因为两国间存在诸如西藏问题、边界纠纷等难题。但是,考察过去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决定中印关系走向的核心因素是两国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当时霸权国的关系状况。当中国好于印度时,印度政府会主动接近中国;当印度好于中国时,印度政府则较少顾及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建 《瞭望》2008,(35)
中印合作就能赢得世界,这已经是两国的共识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位印度商人!孟买苏密克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克瑞迪亚自豪地告诉记者。克瑞迪亚今年67岁,由于患糖尿病截肢,他不得不借助双拐以及佣人的搀扶才能艰难行走。但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闪着光,似乎又回忆起了创业之初的那些岁月。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学理论》2009,(28):51-52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在冷与暖之间交汇,事实证明,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解决经济、政治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合作互利的稳定而长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两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两国携手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初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当地舆论认为,普京的访问和通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并巩固和加深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今后两国的合作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