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     
沈福新 《学习导报》2010,(24):41-42
文明,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文化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集。而将其集成放大的文化(大文化),则上升为文明。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彰显其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但是,“河洛居天下之中”,它又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所以,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文化。与我国其他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粤文化等不同,河洛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主导性,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升华,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润泽到全国大地。  相似文献   

3.
邓研华 《唯实》2011,(7):25-29
中国崛起的历史文明基础在于其作为文明国家的经历。中国崛起的形式是一个实现了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然而,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文化的醒悟和经济的崛起,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用传统文化来重建我们价值观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伟大的中...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现实,而且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伴随着我国加入WTO,这种趋势已变得越来越明显。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信息和其他各类经济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增加,以及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间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次,全球化也与文化密切相关。全球化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会对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意味着文化或文明的全球整合,孕育着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5.
“文明冲突论”以文化和文明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和文明差异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突出了文化、文明因素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崛起,世界的状况不言而喻会对中国崛起的成败产生影响。体会理解亨氏理论,对于中国谋求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化,是以文明为基础的。文明是一元的,而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生存方式,受文明程度的影响,因而具有历史性。开发区的文化,严格地说,是从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开发区由众多移民构成,再加上现代科技、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7,(1):19-19
20世纪末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趋势日益凸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多样。文化不仅广泛渗透到人类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益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思想文化和经济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应加以区别的,是文化决定了文明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文明的冲突是文化设计、引导的结果,也是可以通过文化的设计、引导而化解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具有排他性和融通性的,儒家文化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儒学正是在对道、法、佛三学的排拒中,吸取融摄了对方的合理成分,才在理论和实践上超出对方并与之共存。亨廷顿教授“东西文化冲突论”的结论有其理论上的疏漏,其对策则更是对文明发展的误导。但东西文化的对立却是事实,问题在于是由文明的对立转化为有益的竞争,还是由文化的抗衡发展为有害的冲突,这是可以预为设计的。这就应该发扬儒家文化的和合精神,使东西文化的所谓冲突,转化为有益的竞争,以促进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两种文化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两个文明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们对两个文明的关系已有深刻的认识 ,对两种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明晰的理解。本文试图将“两种文化”和“两个文明”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阐述两种文化的发展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一、两种文化的产生及其分野英国著名思想家查里斯·帕希·斯诺在其名著《两种文化》中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理论。他认为在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当中存在着两种文化 ,一种是科学文化 ,一种是人文文化。实际上 ,两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自人猿揖别之后 ,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观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于静 《党史文苑》2009,(8):49-50
生态意识是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现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之一。培育文明乡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丁兆丹 《前线》2023,(1):55-56
<正>当今世界,殖民主义并没有随殖民时代终结而消失,而是以新的文化殖民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文化殖民主义,指的是一国以文化方式对另一国进行渗透、侵蚀,企图通过弱化或消灭另一国文化自主性,进而达到控制他国的目的。文化殖民自古有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不断鼓吹文明优越论,不遗余力对外文化输出和文化殖民。在全媒体时代,西方文化殖民以更隐蔽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扩张。“承平日久,人不知兵”,从来易潜藏隐患,文化殖民的警钟还须长鸣。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0,(2):52-52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希腊民族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更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道成为直接奠基着近现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文明基石。  相似文献   

15.
程璇 《理论导报》2007,(5):19-20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发挥网络文化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四、文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是与思想上保守、精神上愚昧、文化上落后相对应的思想上进步、精神上进化、文化上先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只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其再次走向辉煌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无疑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一是要从历史大纵深的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维透析,准确把握其极端复杂的多重面相及其形式背后的精神风骨;二是要从国际宽视域来深刻透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是要从时代新高度正确看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升级;四是要从交互主体性中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实现中西文化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9.
孙晓光 《世纪桥》2009,(23):41-41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小肥羊”品牌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崛起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国餐饮连锁业的一朵奇葩。凭借内蒙古的草原资源,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从内蒙古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广义的也基本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这个“一切”隐含着文化的范围比较大,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文明。它也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产生以来所有的人类创造。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很多超越自己的文明,这些创造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但既然文化包括了人类的一切.就表明文化也是衡量人类发展程度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因此,文化理应是一种力.这种文化力的概念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