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锐 《政法论丛》2014,(2):50-59
《晋书·则法志》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法哲学的经典作品.在法本体论问题上,《晋书·;刑法志》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整体论”的法律观,即法律是一种复合物,呈“三位一体”结构,其权威也是建立在“复合型权威”基础之上.在法认识论问题上,《晋书·刑法志》叙述了晋代的人们在“法律科学化”方面所做的种种尝试.在法律方法论上,《晋书·刑法志》表达了尽理为法、奉法循理等科学的司法理念.《晋书·刑法志》中的法哲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法哲学.  相似文献   

2.
钱大群 《北方法学》2013,7(1):139-145
《律疏》在唐代的使用,有可靠的历史记载与文献证实;有关史书上的案例与《律疏》不符,是因有《刑部格》、议请制度与制敕断罪的影响;《律疏》以《刑统》的形式实际行用于宋代;唐代在《律疏》体制内外都有法例。在不同的法例之间,按照其位阶及性质,相互间可以发生取代、依准、类举、比附及补充等关系,以适应社会法律生活的需求。《律疏》的法律环境抑制了"判例"的产生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孟嗣贵 《江淮法治》2009,(19):51-5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计量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铁路法》、《烟草专卖法》4部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予以删去并作出了修改。这意味着“投机倒把”这一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名词将成为历史名词,不再出现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当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秦国商鞅改法为律的真实性提出肯定性意见的同时,从社会文化特别是法律样式的角度,对秦改法为律的原因进行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从三代的以刑统例到战国的以法统令,再到秦国的以律统刑,反映了先秦法律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秦律为中国古代成文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法律样式均可以从秦律那里找到最初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董彦斌 《政法论坛》2024,(3):169-179
将一部法律正式赋予法典名称,本文称为“法典赋名”。法典是历史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词汇。在我国语境中追溯源流,法典是具有权威属性的中国古词,于19世纪90年代后成为学术界、法律界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律体系重建之初,未进行法典赋名。改革开放后,随着自主意识深化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渐入法典赋名时刻。刑法向刑法典名称“跨了半步”,民法“跨了一步”——民法典获颁。法典应为完善统一的形式与层级较高的内容位阶的统一,并非法典编纂工作后的必然名称。“基本法律法典赋名化”应成为民法典之后的法典赋名方式。我国纵向法律体系由此出现新层级、新面貌,并带来千年法典史的新发展,中华法系由此实现古今对话。法典赋名应建立在本国纵向法律体系、法律渊源和法律文化基础上,并基于民族性而成为世界法律文明中的标志性存在,这便是法典赋名的恰当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薄燕娜  马强 《中国法律》2007,(2):35-37,101-104
中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实践可追溯至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其后《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相继出台,这三部法律及其配套行政法规被概称为“三资企业法”在渐成体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范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之相较,规范内资企业的《公司法》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合伙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能够被适用更是迟至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7.
《反补贴条例》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帅 《律师世界》2002,(6):17-20
世贸组织新闻官约瑟夫,面对一批批纷至沓来的各国记者,曾谓称:“从新闻角度上,中国已经入世五次。”而面对多达千余件的外经贸法律文件清理、修改和制定,笔者要说:“从法律意义上,中国才刚刚入世。”这其中,《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这三部贸易保护措施法的出台尤为引人注目。在此,本文将尝试对《反补贴条例》加以介评,权作抛砖之作。一、《反补贴条例》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简称为《WTO协定》)及《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为《加入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胡兴东 《北方法学》2016,(1):107-121
宋朝的法律形式构成较为复杂,在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变迁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宋朝法律形式可以分为律、疏议、刑统、敕、令、格、式、申明、断例、指挥和看详等。根据法律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刑事类、非刑事类和混和类三种,其中刑事类法律形式有律、疏议、刑统、敕和断例;非刑事类法律形式有令、格和式;混和型有申明、指挥和看详。申明中有两类属于刑事类,即申明刑统和随敕申明。根据在国家法律适用中的效力等级和作用,宋朝法律形式可以分为:基本法律渊源、一般法律渊源和补充法律渊源,其中基本法律渊源有律、疏议和刑统;一般法律渊源有敕、令、格和式;补充法律渊源是申明、断例、指挥和看详。宋朝法律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繁多而有分工。宋朝法律形式的繁杂导致中后期"事类"立法的兴起,最终促使中国古代法律形式转向简化。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13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启动会议”在京举行,标志着中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正式启动。今年是《著作权法》实施二十周年,此次修法正式启动,距离修法涉及面较广的第一次修订也有十年之久,俗语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间经济、社会、科技变化之巨,对一部捆绑于新技术高速发展列车之上的法律来说,要求其作出的回应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议》初步形成于唐永徽年间,基本定型于唐开元时期,今传《唐律疏议》大体就是开元二十五年律疏。《唐律疏议》包括书名、目录和正文三部分。书名在宋朝是否已经出现,颇为可疑,但到元朝,它的存在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目录应是形成于唐朝,但也仍有疑问需要厘清;正文包括律文和疏文两部分,也都是仍唐朝之旧,有学者认为篇目疏议系唐朝以后所添加,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唐律疏议》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代宋金都将之视为现行法,在元朝是司法活动的重要参考,明清两朝也是制定律典的重要依据。《唐律疏议》对日本法律也有巨大影响,日本古代法典《大宝律令》、《养老律令》都是以永徽律疏为蓝本编纂而成,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古代法律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昱懿 《政府法制》2013,(22):50-51
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权力运行方式、方法、步骤、空间、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近年来,我国虽然相继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规范,对行政程序做了不少的规定,但仍然欠缺一部系统的行政程序法典.本文试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唐律疏议》,是后人给与唐永徽年间开始修撰的《永徽律》及其《律疏》的名称.唐代是中国古代法发展的成熟期.仅此一朝制定了多部法典,据《旧唐书·刑法志》的记载,先后颁布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及其《律疏》《、开元律》及其《律疏》等.此外还有其他多种法律形式.其中《永徽律》及其《律疏》是唯一现存的唐律.  相似文献   

13.
1998年3月底,《行政法》在中国台湾地区初版,2000年再版,受到学界、出版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称赞。该书被称之为台湾地区“行政法经典之作”、“公法史上空前之举”,其在台湾地区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是台湾行政法研究真正的集大成著作。有必要将此一部经典的书籍推荐给读者,尤其是想要对行政法研究有深入、系统理解的法律人,抑或其它的行政实务工作者,本书确实对行政法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作了深入精辟的论述,值得再三品味。  相似文献   

14.
苏轼《前赤壁赋》借抒发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彰显了其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随遇而安的心境,其艺术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秦杰 《法制与社会》2012,(8):155-15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的作品,它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不仅详细的描写了当时上层家庭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封建宗法统治下的社会。仁者看仁,智者看智,今天,我们在欣赏《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到我国的封建法制。本文将比照我们现代法律的体系,系统阐释《红楼梦》中与司法和民法中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相关的法律现象。把封建社会封建文人著作中的封建法律与现代法律对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封建法制对人们的束缚。而且这样会使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多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上,第11页)因此应该说,《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文学著作、历史学著作,以至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7.
“例分八字”是中国传统律学和律典中的固有词汇,最早约见于宋人傅霖撰《刑统赋》,是对历代律典中最常用的“以”、“准”、“皆”、“各”、“其”、“及”、“即”、“若”八字的提炼总括,后经宋元律学家进一步疏解释义。《大明律》始附“例分八字之义表”于“名例律”,《大清律》沿袭此制并将其位置进一步提前。“例分八字”的立法语言和立法技术的实质,是为解决成文法传统下法意与法条、法律与情伪之间的永恒矛盾,其从宋元至明清的源流轨迹和播迁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明清时期刑事立法技术的提高和律学学术的发展,以及明清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和法律知识传播的广泛性。在这背后,则蕴含着传统律学从“人伦理性”走向“技艺理性”之知识化转型趋向。〖JP〗  相似文献   

18.
我国缓刑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中国司法》2007,(12):21-23
秉持刑罚轻缓化、个别化之现代法治理念的缓刑制度被认为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①。目前缓刑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刑罚制度。在我国,缓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②”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始有现代缓刑制度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缓刑制度见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这两部法律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机关、缓刑的撤销等内容作了规定,建构了我国缓刑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在我国,缓刑是指在具备一定的法定条件时,对被判处一定刑罚…  相似文献   

19.
成卉青 《中国法律》2008,(2):22-24,83-86
人们常谈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国家就靠一部宪法、一部婚姻法、一个土地法大纲管理”。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紧张起草并很快实施了一部多年後许多人也不了解的法律。这部法律1951年4月公布生效,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在有效实施。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暂行海关法》一直适用到改革开放以後的1987年,才为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所取代。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法待立;十年动乱,“无法无天”。显而易见,海关法规有此“特殊待遇”,在於它的存在对一个国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08,(9):17-19
衣食住行,小事不小。“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入平安”是每一个人的期盼,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宗旨的。这部法律修改后,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违法者的惩戒和对交通执法人员职权的规范。这样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