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哲学是如何可能的,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论证哲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因而也就需要揭示哲学的本质。根据东西不同哲学家对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给出了哲学相对意义上的定义,总的来说,古典哲学体现的是一种对本体的客观的知识论;现代哲学体现的是主体的主观的知识论;当代哲学则体现了一种集体意识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在这里提供的对《逻辑哲学论》的解读方式介于传统解读和治疗性解读之间。一方面,对于语言不存在比语言更为基础的本质,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谈论语言的本质来关注语言。换言之,既不能简单地说语言没有本质,也不能简单说对于语言来说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5.
伏尔泰首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一名称,从哲学意义上看,它是启蒙运动反对神学的一个结果,但在更深层面上,它又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哲学同基督教一样询问历史、追寻终极意义,然而它在祛除了基督教的上帝之后,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后者的问题:当追问生活世界的终极意义时,这种追问本身就契合了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论。  相似文献   

6.
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化的形而上学体系,它将世界的道德本体和宇宙本体合二为一,并将人的内在道德本性与外在超越统一了起来,从而使世间的一切具有了道德属性和价值。康德哲学继承西方传统哲学观点,在根本上将道德本体和宇宙本体,即自在之物和自由意志分别开来,不但从不从宇宙本体的角度来认识道德本性,而且还将自在之物置于人的认识之外,把自由意志归因于上帝的存在。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段时期,哲学思维方式是"垂直"式的,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世界"本原"或逻辑"本体"的层级式追问过程展现出来.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是"平面"式的,用现象学表述就是"现象"与"本质"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剥离的痕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呈现",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在世"的实践把握,具有理论解释与实践意蕴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不是主观唯心论者,而是一位唯物论者;他的图式实在论作为一种结构实在论,是对以往各类实在论的发展.虽然其后期哲学对前斯哲学发生180度逆转,但其研究核心却始终是语言及其与实在的关系,而且他一直坚持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只是前期主张"图式实在论",后期主张"日常实在论",总想在认识论上找到一种方法以清除哲学与科学中的逻辑错误和对语言的错用及误用,力求能更准确、方便、有效地表达语言的指谓对象及所涵盖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忆朴老     
提起朴老,对这一代伟大宗师,对他的千秋功业,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因为他是无尽意菩萨,悲愿无尽,智慧无尽,无尽无尽,重重无尽;不可说,实无可说,不可说,非言诠可说,但又不得不说。国念股肱,教思领袖,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说,追忆缅怀,寄托哀思。我从何说起,我只能从感恩知遇的因缘上说一说我的一点小小的不尽意思。  相似文献   

10.
论“道”     
关于“道”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有人说“道”是物质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有人认为“道”是精神的,因而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也有人出来调和,提出二元论。在一些研究文章里,也曾见到把“道”概括为世界的本体和规律的,也曾见到有人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以下的三种形态:自由的智慧、科学的知识和存在的方式。这也是“哲学”为“人”“开显”出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哲学的历史发展根据,因而也是哲学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哲学从古代希腊开始,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特征:哲学为一种自由的智慧,为自由的学问。哲学的历史乃是自由深化和学术完善的过程。哲学进一步的发展,使哲学在深层次上成为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问,理解这段哲学的历史,不妨重新探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的“实践理性”对“理论理性”具有优越性这一思想,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进入实际生活,不失为理解上个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13.
康德哲学最核心的是自由问题。由于人的自由自在的存在是一切道德法则的根据,最后则是每个个人之绝对尊严与不可让渡的绝对权利的基础,因此,当康德在为自由辩护的时候,他也就在为每个人的绝对权利与绝对尊严奠定基础。这是康德哲学之所以在推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权观念与人权实践的深化具有持久力量的原因所在,当然也是它对近现代政治学说具有持久影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人的发展而言,哲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素质,使人变得富有理性,使人有坚实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使人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使人的言行富有条理。因此,如果要提升领导素质,那就应该努力学习哲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部分哲学教科书对哲学的定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表述存在不少逻辑问题,前后自相矛盾。教科书一方面把认识本身的相对正确当作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讲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时,把认识的相对独立性作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介绍,其中的一点就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的指导作用,并没有说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而是就认识的全体而言的。这里显然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把两个命题放在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标准定义,是不能同时成立的,相互之间存在否证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有必要改为原理,才比较合适。即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范畴构成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和理论体系。对于哲学的定义,大部分教科书都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进行规定,把哲学和世界观这两个命题放在一块当作哲学的对象性定义是有问题的,哲学应是关于世界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深化在于教人反思,给人以启发。时刻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今发展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下,深入研究并正确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野,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是杜威思想中最为独特和新颖的维度。杜威教育哲学在西方教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实践哲学的观念、进步和民主的信念、现实主义的考虑和实验主义的方法,使得杜威企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其改造生活世界的哲学宗旨,并以此作为判断一种哲学的实际价值的重要标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是经验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实验主义和民主主义。杜威教育哲学弥合二元论的努力是哲学改造、社会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综合。讨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既要肯定其建设性,又要看到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与社会主义关系密切。哲学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断丰富发展着哲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对于哲学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证和实践证明,哲学与社会主义时刻都不能彼此悖离。在当代中国,哲学要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实践,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这样才能使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是把人的社会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以确立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探求社会发展中的规律为基本定位的一门科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它的特点是:知识的广泛性,发展的易变性,认定上的长期性,应用上的低偿性,评价上的权威性。要使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必须从其特点出发,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理论研究与实际的结合;改革决策研究体系;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