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类型学出发,刑事诉讼立法表现为对立的两种理想类型:一是价值导向性立法模式;二是技术性立法模式。《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的修法活动实为一种类价值导向性的立法。其特征为:政策与法理短路相接导致法律内部的紧张与对立,进而造成致力于精确性和明晰性的立法技术在立法中的有限应用,乃至反向利用。最终致使《第二修正案》在形式、结构与内容上均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欲对其予以弥补和完善,须从价值导向性立法转向技术性立法。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的研究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刑事司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研究可以实现学术与实务的契合,对于司法者来说,刑事诉讼法律方法是刑事司法进步的“利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方法的研究较为薄弱,在修法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应当加强对法律逻辑、刑事诉讼法律解释、刑事诉讼法漏洞填补和刑事诉讼法律论证几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颁布于1979年,1996年进行了重大修改,此次修改不仅推动了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完善,也为我国刑事司法迈向法治轨道奠定了基础。1996年修法甚至被人们称为“举世瞩目”的进步,这种说法其实是过誉了,实际上,新法实施不足七年,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决定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议程。这当然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改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14日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把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正在进行各种学习培训。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背景、修法过程中的各种争议观点以及修法的主要内容,准确领会立法精神,把握立法原意,本刊特约请参与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专家撰写专稿,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相关内容进行详尽阐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2,(32):257-258
刑事诉讼法原则是贯穿于刑事诉讼整个过程的,对刑事诉讼从立法到司法都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的,国家机关和诉讼参与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刑事诉讼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律体系构建的支点。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立法工作的质量,和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当开展。本文从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正案内容可以看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表现出明显的稳中求变的特点。其先后经历了重视权力行使到规范权力运行、从对人权的间接保障到直接赋予的发展过程。但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集中规定模式带有明显的宣示意味,未来立法有必要对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作独立散在规定、务实效用及人权保障为核心的方向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谈谈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几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通过,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贯彻、实施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是人民法院肩负的一项极其...  相似文献   

9.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制定,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修正。实践证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总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各类高等学校法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刑事诉讼法规;司法机关在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外以及历史上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学说。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刑事诉讼法典规定的编章结构以及刑事诉讼理论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来的。从总的体系上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立法根据、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概况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一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400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第七卷)>;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十五规划教材)、<3R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宋英辉、李忠诚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原理>;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郭志媛著:<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张毅著:<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张培田、张华著:<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12.
一、1999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从总体上看,1999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司法制度改革问题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三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制度的研究探讨有所前进;四是对建国50年来刑事诉讼法学创建与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成果,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展望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13.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6,10(1):97-101
一、研究概况 2005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文章达千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0卷);樊崇义、史立梅、张中、朱拥政著:<正当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9卷);徐静村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3、4卷);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二卷),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陈卫东主编:<律师执业概论>,陈卫东、谢佑平主编:<证据法学>;何家弘主编:<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王敏远主编:<刑事诉讼法>;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宋世杰著:<刑事审判制度研究>;陈瑞华著:<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第二版);孙长永著:<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左卫民主编:<简易刑事程序研究>;张军、郝银钟主编:<刑事诉讼庭审程序专题研究>;周长军著:<制度与逻辑--刑事诉讼机制的转型分析>;刘涛著:<刑事诉讼主体研究>;刘计划著:<中国控辩式庭审方式研究>;方金刚著:<案件事实认定论>;彭海青著:<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荣斌  姚莉  白冬 《法学家》2001,(1):87-90
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对刑事诉讼法实施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年,2000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三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4,(1):101-105
一、研究概况 2003年,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之后,刑事诉讼法学者在改革与完善刑事司法体制与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课题愈来愈广泛,研究趋于深化,更加触及深层与本质.对司法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刑事诉讼法学者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本年度召开的学术会议及学术出访活动主要有:(1)5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诉讼法……  相似文献   

17.
刑法解释中的合理性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真实性标准转向合理性标准是现代理论范式转型的体现。合理性诉求是刑法解释学中的根本性论题,它是基于对正义的向往,根据真实的事实和材料做出的符合刑法规范的目的的法律论证,并且它大体上可以为当前社会所接受。在合理性诉求的实践中,必须根据法官、起诉者、被告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建立一种对话式的论证模式,谋求事实共识,达成规范目的的合意。  相似文献   

18.
朱孝清 《中国法学》2014,(3):247-266
辩护律师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时,除了可以将有罪的实物证据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外,其他的证据都不能告诉;"两个基本"应当坚持,但要防止误读和滥用;只有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程度与刑讯逼供相当,迫使其违背意愿供述时,获取的供述才应予以排除;在规定的办案场所以外讯问和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的行为属于违法,但所取得的供述依法不在排除之列;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其符合逮捕条件,可以转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范围包括一切影响羁押条件成立的情况;纪委在查办案件中收集的证据,可以参照刑诉法关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的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讨论中,尚有一些问题应当受到关注,本文就刑事二审审判中的诉讼关系问题、行政处罚与刑事追究两者间的衔接问题、行政机关司法化问题、司法机关行政化问题及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改造等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独到的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确立以下几种理念:刑事诉讼法的直接目的为发现真实与保障人权;诉讼模式应以职权主义为基础,融合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做法;扩大司法参与;确立程序本位和国际优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