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8-9
<正>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面前,女性比男性更易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在全球环保减灾行动中纳入性别视角,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减灾决策过程中的性别视角在2009年4月召开的由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联合主办的"性别与减灾国际会议"上,来自43个国家、联合国妇女和灾害管理高级官员、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学术团  相似文献   

2.
李庆珍 《桂海论丛》2004,20(4):76-78
文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性别公正问题的分析,指出社会的性别偏见甚至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且极有市场.建议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教育环境和舆论环境,建立一个不仅是法律上男女平等,而且是事实上男女平等的社会,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马雷军 《中国减灾》2013,(12):20-21
社会性别问题涉及一切与人相关的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性别和气候变化/灾害管理这一新的课题。目前,在灾害管理中仍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艾滋项目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的生物医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医学特征决定了艾滋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或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基于艾滋应对与两性角色、地位、权力的交互作用,以全新的视角探索艾滋应对项目的有效途径,可将艾滋应对项目划分为有害项目、无害项目、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项目以及具有创新性的艾滋项目,进而有意识的在艾滋项目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5.
曾煜 《人权》2009,(4):8-11
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全球化战略,“社会性别主流化”近年来在我国得到稳步推进,但目前仍然存在差距。本文将从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分析我国劳动保障领域实现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阐述建立和完善无性别歧视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及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决策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曾晓梅 《前沿》2006,(10):112-114
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法律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我国家庭暴力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真正实现社会性别公正。  相似文献   

7.
性别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运用性别敏感指标评估环境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环境范畴理解为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并从生活环境、社会安全环境、资金支持环境和环境参与四个方面,评估外部环境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以及男女两性对环境资源的占有、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以及环境保护是当代发展研究的两项关键议题,本文凸显现代化发展造成环境退化往往加剧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并且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层面。本文分析发展研究中的性别视角与环境议题脉络,包括从最初女性参与发展到性别与发展视角;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女性、环境与发展视角,到纳入社会性别意识而成为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又从学术社群的关怀,转变为国际共识,并逐渐在各种国际组织以及相关会议上受到更多的重视。历次联合国重要的国际会议以及宣言也都呼应了性别、环境与发展视角,彰显社会性别平等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苏州大学社会学系2010年组织的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和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的影响.环境关心由修正的NEP量表(2000年版)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更为关心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社会性别平等,但是性别对环境关心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分性别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篇导论性文章,本文旨在促进社会变迁——与本地、国家和地区层面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研究中强调社会性别中心位置的变革性学术和研究。本文的六个主题相互关联,都将全球化视为一种社会性别化的现象,并研究社会性别如何现身于全球化逻辑之内,以及如何被嵌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和结构之中。这些主题考察了全球化如何塑造了社会性别化的制度;在男女两性资源获得和控制、价值观念、自身认同、选择、角色行为和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方面,全球化是如何建构社会性别的;全球化如何影响男女两性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主题也将全球化的辨证关系解释为对男女两性产生纷繁影响的全球及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冲突性互动的结果。全篇的重点在于提出有效的社会变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性别公正是社会衡量不同性别(即男女)获得社会待遇合理程度的价值指标,是男女性别关系比较结果的社会性判断。性别公正可以从几方面来理解:第一,性别公正指的是男女性别关系的社会性比较。男女性别关系一方面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私人的家庭活动形成复杂的联系,因此,性别公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价值评判领域。第二,性别公正中男女性别的社会性比较的内容就是不同性别所获得的社会待遇,社会待遇包括社会地位、社会人格、利益与权利等等。社会待遇的比较能够反映性别之间的社会平等度、获益度和回报度,因而能够衡量出男女性别之间的社会公正度。第三,性别公正是一个历史的变动的价值概念。性别公正是不同性别在社会性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关系,随着社会性别价值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变化,性别公正的目标、性别公正的评判标准、性别公正的实现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主流化"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和运用的就是编制社会性别预算.社会性别预算并不是为妇女制定出的单独预算,其目的也不是仅仅增加针对妇女项目的预算.目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在促进性别平等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性别预算工作的重视,将性别意识纳入部门预算体系,并作为每年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预算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区就业女性的增权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社区就业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社区再就业经历对女性增能可能产生的正向与负向影响,受传统社会性别规范支配的男女角色分工问题与现有社会政策的性别盲点如何改变女性社会地位,以及如何帮助失业女性通过社区再就业实现从“无权”状态向“增权”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反思女博士婚恋难刻板印象的形成,大众话语及现有研究对女博士婚恋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常见的梯度婚配理论与性别角色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性别机制塑造的父权制文化意识形态和性别社会分工制度带来的性别不平等致使高学历女性婚恋困于囹圄。然而,前述两种解释方案由于忽略性别文化变迁与相关非文化因素而常常面临陷入性别二元困境的危险。厘清女博士婚恋问题以及避免由婚恋难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更新社会性别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和242位在校女博士婚恋价值观调查数据发现,当前我国各年龄组的女性基本处于短缺状态,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婚姻挤压主要集中于男性群体,而女博士群体面临的个别婚恋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性婚姻挤压。与此同时,女博士所面临的家庭与事业的多重角色冲突是家庭关系变迁和社会分工结构变革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让妇女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堂平 《长白学刊》2005,2002(4):79-81
在围绕"让妇女回家"的争论里,男女之间的差异和平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表面看,"让妇女回家"是关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劳动分工问题,但它隐含了女性与家庭权力,女性与私领域,以及女性与性别本质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从社会性别角度解析"让妇女回家",表明其本质还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5,(12):37-40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地位的战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不是单部门、单领域的工作,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伙伴关系,由社会各部门综合处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男人和女人)等都是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主体。这些主体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在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过程中,这些主体一方面应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职责范围,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另一方面,还要与其他主体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李小云 《中国妇运》2001,(10):33-33
李老师:最近常从报刊上看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提法,想请您谈谈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主流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它与社会发展的女权化有何区别?谢谢!刘亚妮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社会发展的一个具体的框架。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妇女领导人会议上就有一个专题讨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性别主流化”呢?首先把性别区分为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是妇女学研究、妇女运动、性别与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这一假设的含义是男女在生物学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现代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意识影响着人们的El常生活,研究生作为都市社会中的知识精英,在婚恋观方面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性别意识交融的状态。通过对几位研究生婚恋观的深入访谈,发现面对恋爱关系的研究生在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下做出恋爱抉择,但是影响其恋爱关系的社会性别观念有不同于传统观念之处,并由此探讨他们社会性别观念的新变化对两性关系的进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