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劝。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空城""鬼城"不时出现,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隐痛。"空城"是盲目造城导致的恶果。反思这类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政府主导色彩浓厚,行政推动力强劲。遏制盲目造城之风,关键是要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转变干部的政绩观,把政绩冲动的负效应,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基层领导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恢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话语权",不要让农民"集体失语";再次,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最后,要改革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尽快建立起包括政府依法行政指标在内的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树立起新的"法治GDP"政绩观,用"法治GDP"来评价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吉永生 《创造》2002,(3):16-17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评判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政绩的优劣,出政绩不与讲政德并重,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开始变味了,大量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献礼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请赏工程、迎检工程可谓泛滥成灾。20O1年8月,北京市在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就有《论“政绩靠炒”》 这样一道作文题,说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由于炒作出政绩,统计数字、表面文章无所不炒,人们干脆把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空城”“勉城”不时出现,戍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大隐痛。,“空城”是盲目造城导致的恶果反思这类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政府主导色彩浓厚,行政推动力强劲。遏制盲目造城之风,关键是要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转变干部的政绩观,把政绩冲动的负效应,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放:地方政府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历史走到尽头。5月24日,出席“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表示,中国将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观念。——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唯地区生产总值论”弊病已逐渐显示出来。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诸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等数字,多年来都是地方政府津津乐道的“政绩”。地方政府官员通常会置本地经济资源特点于不顾,狂热投资那些资本集中、见效快的产业。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国家国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  相似文献   

8.
随着“唯经济是举”、“唯发展是瞻”的政绩观在实践中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已经成为中央对各级政府的要求。但是科学政绩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绩考核机制事实上直接影响着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最近,中组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成为今明两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政府领导班子换届的基本依据。无疑,这一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将会督促地方官员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决定和实施政绩工程,进而影响广大领导干部新的政绩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7月5日召开的海南生态省建设暨海南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海南省将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把环保指标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标准。此举相当于对领导干部加上“生态审计”这一票。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和责任,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当回事。海南的生态省建设虽已有7年时间,但我们必须看到,环保基础设施依然严重滞后,领导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仍较普遍。而以往在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上,往往存在重经济处罚,轻纪…  相似文献   

10.
谢撼澜 《重庆行政》2013,14(2):39-41
古今中外的为政者都力图谋求政绩."政绩"的文字涵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的业绩.在中组部1994年举行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课题协调会"上,与会专家们将"政绩"界定为:"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实现任期目标的实践中,通过正当手段和辛勤工作所取得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的德才,是评价干部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①这两种解释有官方权威性.中外学术理论界也对政绩的定义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表述.[1]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在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使命离不开正确政绩观的指引,正确政绩观要以群众公认、服务人民、求真务实等为标准。而现实中某些领导干部仍抱有"数据政绩观"、"面子政绩观"、"媒体政绩观"等错误政绩观,其原因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深蒂固、责任缺失、监督不利等方面。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加强"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认识,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树立"绿色政绩观",杜绝"隐性形式主义",提高政绩考核科学性等,力求锻造出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2.
张凤有 《党建研究》2006,(10):43-44
对领导干部来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中组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为考核干部政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搞好干部政绩考评,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防止和克服干部政绩考核中的片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宁 《新东方》2004,(12):4-8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一般来说,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对干部的政绩观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政绩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考核工作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督、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1,(8):12-12
1、进一步增强污染减排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我省减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较多,但最根本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减排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矛盾。少数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讲求政绩,单纯追求GDP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众多针对政绩考核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其"完全量化"模型基础的分析和批判。"完全量化"政绩考核模型的前提假设是虚假的,因为效率无法代替价值主导公共领域。随着政府职能的日益发展和开放,"完全量化"无法实施。当务之急是构建以"感受"假设为基础的政策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利涛 《前沿》2023,(1):13-22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中,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样的政绩是逻辑起点,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树政绩是逻辑中介,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是逻辑终点。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了政绩的服务对象;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指明了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严于律己、真抓实干,澄明了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政绩为民,把为民造福的事抓好抓实;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更要坚持接续奋斗,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多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政绩。  相似文献   

18.
张建林 《人民论坛》2012,(35):40-41
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理解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的内涵需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为谁创造政绩、创造怎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以及怎样检验政绩。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对领导干部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必须对其创造的政绩进行科学考核和严明奖惩,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9.
盛明科  唐玲 《求索》2011,(10):46-48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表现及效果,从传统经济竞争思维惯性、地方政府及官员“经济人”角色、官员政绩考核与选拔晋升制度缺陷、民生类公共产品的产权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及其成因,提出要重塑民生政绩观、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创新政绩考核与官员选拔晋升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地区间公共事务协调合作机制,来治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  相似文献   

20.
正相对于"显政绩"而言,不容易显山露水的"潜政绩",多是反映"地平线"以下的工作,"能见度低"。然而,这恰恰是领导干部该关注的。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着力在创"潜政绩"上下功夫。解决问题是政绩,多做些抓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