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温麻造船     
正闽东古名温麻。"温麻"是什么意思呢?"温"可作"瓯"解,指的是今天的瓯江流域,也就是今天浙东南的温州市;"麻"是"越"字音,"从丝麻品——苎祁发展演化而来"。温麻,实际上可以理解作瓯越。《史记》在记载秦汉时期的"东越"时,将之分为"闽越"和"东瓯"两个王国。紧邻东瓯属于闽越的闽东,古老的温麻文化更多地接近浙东南的瓯越文化。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曾争霸于东南一隅的越国,因内乱衰落而致楚国东入,越人四散为"百越"。东瓯越人徙入皖南等深山,而形成了山越人。保持有较为原始越文化形态的山越人,秦汉以降,或北迁江淮,或中原汉人南迁融入,而最终被汉文化同化融合,这是先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取替落后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越”的记载,远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而“百越”一词,则始见于春秋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继之,见于秦汉.《汉书·地理志》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今之苍梧、郁林、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越)地也”,“统而言之谓之百越”.那么,“百越”究竟有多少呢?先后著录的有:于越、句吴、扬越、瓯越.夔越、东越、闽越、南越、骆越、西呕(瓯)、夷越、山越、干越、越裳、滇越、腾越、越嶲、掸国人、夜郎、僚、俚及濮的一部分.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百越”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湄南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和沿海岛屿.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南方及西南各省,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4.
百越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是古代活动在我国东南与南方的一个族群。据记载,早在商代,进贡于商汤的东方民族中有名为“沤深”、“越沤”,南方民族中有名“瓯”者,这些称呼指的就是属越的一些部落。周代,越族建立了有名的吴国和越国。周元王时,吴并于越。周显王时,越为楚所灭。越国既亡,越人群龙无首,支系众多,遂被称为“百越”。百越分布广泛,唐颜师古认为长江下游往南至今越南  相似文献   

5.
引言 在先秦及秦汉时期,活动在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南方的,是文化上不同于中原地区夏文化的古越人。由于古越人的分布范围之广、“种姓”不同而号称“百越”。其中活动在今天苏南、皖南和浙江北部一部分地区的越人称为句吴;以浙江绍兴为中心,在今浙江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金衢丘陵地带活动的是于越;活动在今浙南瓯江流域的越人称为东瓯;分布在今福建省和赣东地区的越人称为闽越;以今广东省为中心活动的古越人称为南越;活动在今广西桂江流域一带的古越人称为西瓯;活动于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古越人则称为骆越。这是目前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此外尚有争论的滇越、南海等。  相似文献   

6.
《求索》2014,(0)
腰子仑114座春秋墓葬最主要的特点是出土了一批楚式陶鬲,越式陶鼎、铜鼎、青铜兵器与工具。其与湖南其他地区春秋越墓应为同一族群;与岭南地区春秋墓也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它们可能分别属于杨越和西瓯骆越族群。出土陶鬲的墓是越墓,而不是楚墓。腰子仑墓群还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楚越文化的融合与交替过程。墓地所属人群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可能尚未脱离原始社会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曹冲称象一事属实,《江表传》中亦有明证。笔者以为曹冲所称之象产自于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来自皖南的可能性较大。三国时期皖南地区多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气候较北方相对温和,众多山谷河流等优越自然条件为大象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一时期孙吴对皖南山越人长期大规模的征讨、招抚,使得众多山越从山林中迁徙而出,缓解了人象矛盾,为大象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是闽文化的剧烈动荡和融合期,经过闽越国时的发展,到魏晋南朝时由于大量北方汉人南下而带入的中原文化的冲击、融合,闽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一、秦朝闽中郡的设置战国末年,福建有闽越王无诸,浙江南部有越东海(瓯)王摇,所领皆属旧闽越地。他们曾经"服朝于楚"。  相似文献   

9.
锦丝毫发绣大千——瓯绣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友 《今日浙江》2004,(19):42-4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素有“衣冠王朝”之称。随之而起的中国服饰文化也堪称辉煌灿烂,独步天下。服饰中的绣品,更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除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名绣之外,还有京绣、顾绣、苗绣、汴绣、瓯绣等,都以各自特色名闻遐迩。其中浙江省瓯绣以构图精巧、针法严谨、运针灵活、色彩富丽、绣面光亮,富有地方特色而被人称道,成为刺绣技艺中独树一帜的流派。由唐代锦衣发展而来瓯绣产于温州,因温州古称东瓯故称瓯绣,又称温绣。瓯绣乃瓯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享有我省“三雕一绣”(即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瓯绣)…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是介于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群体,因族群偏见、宗教边界、社会地位等原因,总体上处于边缘性地位。文化习俗、宗教差异、英殖民政府的分化政策、马来人习俗与伊斯兰文化的混淆等造成了两大族群的隔阂。尽管华人穆斯林目前还不能完全承担华人和马来人、华人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整合力量,但对于其未来在建构马来西亚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融合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壮傣群体越人分化为傣、壮两群体是在南越国时期。此后,西迁的壮傣群体越人与东留的壮傣群体越人隔山隔水,很少来往,于是壮傣群体越人形成了壮、布依群体越人和泰掸群体越人两个群体。  相似文献   

12.
夷夏之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前期,涿鹿之战揭开了夷夏纷争的序幕。五帝时代后期,尧舜、舜禹时,夷夏实力相当,表现为夷夏首领联合执政;禹益二头执政十年后,夷夏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夏启独处天下共主的地位。有虞氏是东夷集团中最为显著的一支。在民族发展史上,有虞氏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73-178
许多学者在探讨南岛语民族的起源时,都认为这个民族群体与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还有人认为与越人和濮人都有关系。我的看法是,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的先民并不是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只是与越人和濮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在南岛语民族或广义的马来人这个群体中,体质特征较为古老的“原始马来人”形成较早,他们与濮人的祖先有密切的关系;而有着较高文化的、体质特征与壮侗语言诸民族相似的“续至马来人”则与古代越人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彝族服饰及其图纹美学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蕴含着深层的民俗内涵,服饰图案中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多元化整体美,以自然美作基调加上崇拜性思想的反映,是彝族服饰图纹艺术特点的组成元素。受这些元素的影响,形成了彝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观念,并以此为尺度指导、衡量服饰图纹的式样、色彩和装饰的方式与布局,形成彝族服饰的独特风貌,表现出其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社会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社会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则表明,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社会行动单位具体为村庄行动者.依此界定,村庄行动者可分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四种类型,相应地,村庄亦可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相似文献   

16.
葛是与苎麻等植物不同的纺织原料。古代越族发明的葛纺织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在历史时代得到不断地发展。古越人及其后裔生产的各种葛织工艺品闻名天下,成为历代王朝的地方贡品。直到清朝以后,由于棉织业的发达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葛织工艺,在东南、岭南等地区才走向衰落绝迹,只是在西南民族地区还有一些遗留。  相似文献   

17.
《东方杂志》作为立宪派的舆论阵地,对清末教育改革给予很大关注,成为清末新式教育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它通过域外视野下的呐喊、官方奏折和已有教育成果的宣传,努力推动清末新式教育改革;在总体肯定新式教育改革必要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对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批评,发挥了舆论媒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良运 《思想战线》2004,30(5):115-121
"词乃诗之余"的论调使词学难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从晚唐五代至南北宋时期,词学与诗学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纠结不止的阶段,从欧阳炯《花间集序》到张炎的《词源》,完整地展现了这段纠结时起时伏的历史过程,而以《词源》为标志,词学终于艰难地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自北宋始词分二派,诗化论与本色论也随之并行发展,但在细节处不断相互纠结。以理论的思维辨析,"豪放"与"婉约"已无关词的文体形式,而是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经典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宗室禄饷收入丰厚,随着宗室人口日蕃,既有的宗室制度渐渐不合时宜,宗室耗费财富的增加,成为政府财政陷入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有司百计周转,最终还是增加税赋,小民负担加重,民土分离增加,宗室等阶层趁机占有土地及户口,揽取商税收入,国帑渐入私家,国家财政状况陷入恶性循环。虽有改革措施,但效果不彰。总的来看,明代宗室制度利弊兼有,但在后期,众所认同,弊端明显,积重难返,宗室随明王朝覆亡。明太祖朱元璋遗泽子孙太厚,积世而不斩,小民不堪,各种因素叠加,易流于乱。  相似文献   

20.
康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 ,从部落聚居、政教联盟、继承制度及人生礼仪等四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康区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 ,有益于康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