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容教养是以我国刑法为依据确立起来的一项制度,具体体现在《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收容教养在法律性质上存在较大争议,亟需厘清,并在实践中存在立法、程序以及执行三方面问题。为此应构建合理的立法模式,并在实体和程序规范以及执行体制等方面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具有高度危险的触法精神障碍者,是当今国际社会中尖端层面的刑事政策课题。日本刑法第39条、《精神保健福祉法》、《医疗观察法》、《刑事收容设施法》等法律规定和理论与实践探索,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精神卫生立法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布了"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打人事件"查处情况,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年仅15岁的李某某由政府收容教养一年。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李某某在解除收容教养仅5个月,又因涉嫌轮奸被警方刑事拘留,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未成年人收容教养之后重新犯罪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是否严惩教育成为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推手?这样的疑虑和担忧,都来源于中国的收容教养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以至于从未成年人劳教所出来的青少年再次走上犯罪之路的概率大增。本文从我国收容教养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研究该制度的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完善举措。  相似文献   

4.
杨继春 《中外法学》1987,(2):46-47,66
<正> 现行的日本监狱法及监狱法施行规则,制定于明治四十一年(公元1906年)。监狱法及其施行规则吸收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刑事政策思想,在当时,是相当进步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一部法律。然而,监狱法反映当时的社会思潮,它在基本格局上,仍然将立法的重点置于监狱内的安全保卫及秩序的维持上,具有着眼于狱内安全及容易管理的设施管理法的特点。其中尚未收入现代刑法理论有关使被收容者重新社会化的思想。而且,几乎找不到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自1955年产生以来,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现行劳教制度积累的问题目益突出,明显不符合我国不断健全的法制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通过立法改革和完善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的劳动教养制度法律规范滞后、零散、混乱、范围对象笼统、适用条件不明确,与《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相冲突,程序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劳动教养立法应以“收容教养法”的名称为宜。劳动教养的性质应定位于现行刑事和行政处罚体系之外的一种独立的准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法应坚持行为与处罚法定;行为与责任相适应;一事不再罚原则。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应交由人民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6.
考察最初的制度设计,收容教育制度事实上被赋予了三大功能:惩罚功能、教育功能和医疗功能。为实现这三大功能,立法者配置了四种治理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和强制治疗。从法理和实效两个层面来看,收容教育和劳动教养的治理措施不仅难以实现教育违法行为人改善的目标,而且存在立法危机和执法困境,因而均应予以彻底废除。但是,以治安管理处罚来实现惩罚功能,具有目的和方式的相当性,应予以保留,并应归并于其他法律体系;以强制治疗来实现医疗功能,具有目的正当性,亦应予以保留,但在具体适用方面,则需要在适用主体、适用程序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造。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制度的弊端突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法治进程。本文就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制度的作用及问题,浅析中国保护人权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著名演员黄海波执行完15日行政拘留之后被收容教育的案件,引起了法律界的讨论:在劳动教养已经被废止之后,与劳动教养相似的收容教育为什么却依然存在。这就折射出在法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废立法律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对现存法律进行合宪性梳理;还需要使基层执法人员尽快摆脱旧法律所形成的经验主义,使其认真学习新的法律条文与提高法律业务素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等公共权力的限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对新法在基层的适用情况的组织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劳动教养收容对象的历史和现状来考察,劳动教养在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效用。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劳教收容的数量急剧下降,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完成其历史任务,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不会导致治安的恶化,废除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收容教育制度是对有卖淫嫖娼行为的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收容教育是我国处理卖淫嫖娼行为的主要方式,本文就此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许梅 《法治纵横》2014,(15):62-62
近日,乌鲁木齐女子戒毒所医院工作人员对全所收容、收治满一年及一年以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了体检,通过体检,了解并掌握收容人员的健康变化情况,对新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4日,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收容教育制度的立法.本文拟对这一制度的产生、性质以及有关的诉讼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略论新加坡治贪的刑事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在反贪治贪方面颇有成效,得益于健全的反贪污刑事立法,特别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初通过的《防止贿赂法》和《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这两部法律的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希望借鉴他国成功的反贪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反贪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4.
违宪还是违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刚不是死于《收容办法》 ,而是死于对《收容办法》的严重违反甚至是犯罪。《立法法》不能证明《收容办法》违宪。《收容办法》制定于 1 982年 ,那时 ,《立法法》尚未制定。立法法只是宪法性法律 ,即使违背立法法也并不等于违宪。而且 ,宪法中有劳动义务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由于行政管理的需要 ,根据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劳动义务作出一些收容遣送办法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6,(9):78-79
前不久,因为非典而出名的钟南山,由于自已的手提电脑在广州街头被抢而大发感慨。钟南山认为,治安状况严峻和目前没有有效管理无业游民直接相关:“偷窃与抢劫的人,和城市流浪人员只有一水之隔。”由此,他进一步认为:在收容制度存在的时候,“尽管有不该收容的人被收容了,但一下子否定和废除收容制度,我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当时的收容制度还是比较有效地管理了流动人口,自从废除后,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钟南山院士呼吁收容游民的说法一出,立即成为社会一大争议热点。各大网站也迅速就此话题设立专题。某网站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调查就吸引了上万名网友点击投票,据称其中超过六成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专家学者对钟南山院士的呼吁也有赞有弹。此现象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收容办法”到“救助办法” ,并不是法律原则的转变 ,而是同一原则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实现方式。将“救助办法”施行于 2 0世纪 80年代 ,与将“收容办法”施行于 2 1世纪同样不适合时代。社会治安管理问题是收容遣送问题中产生的 ,回避不得。如何在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同时 ,又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自由权利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国有资产法》历经十五年的磨合终于横空出世,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它的制定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从行政手段向民商事手段的转变。然而作为转型时期的一部立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也存在种种局限性,需要在今后的立法活动中,适时予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璇 《法制与社会》2013,(9):290-29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加,日益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其相伴的未成年犯收容制度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暴力机关来说,"关进去"容易,"教育好"却是一个大难题。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明显,严厉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该现象的推手。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本文从我国对未成年犯的"收容教养"入手,浅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自2011年4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该法第44条关于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规定是我国涉外侵权领域立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代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浅论收容教养王韶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第4款规定,对犯罪人“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