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冯桂艳 《世纪桥》2007,(7):66-66,70
中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未有刑事和解制度之规定,但这一制度确有存在之价值。且中国有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之文化基础、法律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所以,探讨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模式选择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其关键在于检察机关的司法能动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应当确立正当的能动司法观念,并与司法克制主义相统一,在此观念基础上,对刑事和解的基本制度及监督制约机制予以规范.将不同诉讼环节的刑事和解制度相互衔接和协调,并在相关配套保障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茂春  李志强 《学习论坛》2005,21(12):75-77
刑事和解制度是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体现了个体公正与整体公正之间的平衡,并在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刑罚目的、推进刑事民主化、改革重刑化的刑罚体系以及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追求和谐的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人民调解制度的经验积累,都为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在维护当事人双方利益平衡、恢复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不完善和立法上的缺陷,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改革和完善刑事和解程序,要确定刑事和解的标准,明确规定和解方式和赔偿额度,明确司法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产生以来,已形成了平衡、叙说和恢复正义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应注意分清刑事和解与“私了”的本质,明确刑事和解适用范围,设立刑事和解调解委员会并健全国家刑事损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有效化解矛盾,提高犯罪预防效果,还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在我国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法律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无论是在法律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界,都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综合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国家关于刑事和解的理论,结合当前法律法规及刑事司法政策规定,可以给刑事和解做如下定义:在发生引发刑事和解的法律事件之后,在中间人的调解之下,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或不直接的联系,正视犯罪给被害人带来的伤害,然后双方达成赔偿和解协议,从而为最终解决刑事法律事件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始于被害人犯罪学的兴起、实践于理想化监狱模式的运行、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犯罪人更好地复归社会,弥补刑事犯罪的创伤。而我国刑法的机能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我国刑法的机能是一致的,不存在所谓的价值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康军 《求实》2009,(Z2)
一、刑事和解的渊源与意义 刑事和解作为近期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事物,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强调司法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律、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适用宽缓制度与措施化解社会矛盾,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无疑对于司法机关现阶段的指导思想与各项实际工作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蓉 《学习月刊》2011,(6):18-19
刑事和解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高度一致的,对于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落实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要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不断地丰富刑事和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是刑事法制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回应,与多元治理、互动治理、有效治理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相契合,但该制度对传统刑事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从绝对走向相对,可谓价值与风险并存。对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应严格掌握适用范围,对自愿性合法性必须进行司法审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和侦查终结是适用刑事和解的基本前提,从宽处罚宜适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许勇 《唯实》2009,(10):79-82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其正当性在于能较好地保障刑法价值的实现,其制度上的实体规制是引入“准缓刑制度”和“准数罪并罚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王志祥 《学习论坛》2010,26(3):73-77
关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理论上存在争议,各地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致。对严重暴力犯罪适用刑事和解,具有法律依据,符合刑事责任承担中合作性一面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利益,且并不违背公平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认为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为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和叙说理论,我国学者认为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应当分为哲学理论基础和法学理论基础,哲学理论基础包括和谐社会理论、恢复正义和功利主义理论,刑事和解的法学理论基础包括诉讼主体性理论、诉讼契约理论、刑法谦抑和刑罚个别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加强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但对刑事和解适用的参加人及程序等没有作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如刑事和解的自愿性难以保障、适用规范缺乏统一性、片面强调经济赔偿忽略社会关系的修复等问题。因此,必须依法完善刑事和解适用的参加人及程序,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而推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和解是近些年兴起的用以应对日益增加且日趋复杂的行政纠纷的新机制。实践中行政执法和解面临着适用范围有限和规范体系欠缺的困境。企业合规的引入是对行政执法和解困境的突围,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未来监管部门应加快发布企业合规管理指南,建立企业有效合规审查标准,建立企业合规定期考察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行政执法和解过程中的企业合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被害人为视角论刑事和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vi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也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它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对于和解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刑事处分的依据。从刑事和解的定义来看,一是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互动是构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是刑法领域20世纪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重视,各国都根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本土化改造.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化解社会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使犯罪人复归社会,雏护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观目前国内外犯罪学研究的总体态势,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恢复性司法、刑事被害人学、刑事政策学这样几个方面,以及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学与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其中恢复性司法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恢复性司法就是指刑事和解制度,广义的恢复性司法还包含出狱人社会保护、辩诉交易、社区矫正等多项制度。除此以外,当前犯罪学各热点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社会学、犯罪经济学、犯罪文化学、犯罪政治学及犯罪地理学等。  相似文献   

20.
严峻 《廉政瞭望》2007,(10):18-20
如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一些司法机关开出了"刑事和解制度"的药方,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对给付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这就是社会上俗称"的赔钱减刑"。这是为了保证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还是事实上的"花钱买命",造成司法上的贫富不公,各方反应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