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法官中立、居中裁判的审判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有人把法官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的裁判,强调法官要像裁判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相对于过去审判长在开庭时带着感情审案,帮着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论辩的作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我认为,目前在审判界主张法官中立的同时似乎过多地强调了法官居中的一面,忽视了法官职能中主持正义的一面,似乎法官在法庭上“无为”或“无所作为”则是中立,如发现问题,主动查明则被斥为职权主义,有偏向一方当事人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  相似文献   

2.
改革民事判决书制作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突出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确立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职责,反映在民事判决书的制作上,要求民事判决书不仅是解决当事人民事实体争议的审判过程和裁判结果的书面反映,更应反映法官在审判案件过程中运用审判权的公正性。审判权的公正运用既表现在实体裁判的公正,又包括适用程序的公正,民事判决书应是法官向社会公众表明做出裁判结果具有公正、合理性的载体,这在客观上要求民事判决书能够成为证明法官做出的判决结果公正及程序合法的论文。一份叙事清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无懈…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价值在于公正,司法裁判中认定事实的标准关系到法律公正的实现。当前,法学界和司法界对法官裁判案件认定事实的标准应当是客观真实还是法律真实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本期“百家争鸣”发表的这两篇文章正是如此: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法律裁判者的法官应当处于中立地位,查明案件事实以法律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只要符合法律形式的事实都是真实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官裁判案件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定,也应当追求客现事物的真实性,法律真实的标准是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的,而追求客观真实是法律精神的体现。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促进法学界和司法界深化对裁判过程中案件事实认定问题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实现法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斯韵 《法制与社会》2011,(33):112-113
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法官中立原则也是作为保证司法权威性与公正性的必要措施。本文就试着从国内外两个案例中引出现实中法官未保持中立而造成对案件的不公平审判的问题,继而论述如何保障法官中立,从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胡硕海 《特区法坛》2004,(11):33-34
几年来推行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废止了以往当事人动嘴法官跑断腿的陈旧做法,使法院的庭审活动走上庄严、公正、公开的审判模式,法官作为居中裁判者的中立地位在庭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事人的诉讼清求,提出的主张只能在法庭上通过举证和质证,使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更加明确,法官通过庭审的认证、质证,确认事实,及时裁判,提高了审判效率,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司法界已意识到司法裁决并非全由法律所决定,如果司法裁决并非全部客观,法官的职业行为就变得相关,法官审理具体案件时不仅仅依据的是事实与法律,还要结合自己的良心,要求法官在裁判中要尽量保持良心的客观性。因此,关注法官良心与法的关联性、法官良心的自由与中立及法官良心的社会尊重和养成,直接影响着法官裁判的公正及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法官的中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 《河北法学》2006,24(5):91-94
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法官中立原则作为保证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必要措施,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和法律所普遍确认,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然而,由于我国的诉讼制度受职权主义影响太深,法官的中立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确立,其直接后果就是严重阻碍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因此,确保法官的中立地位,是诉讼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一、法官职业保障是独立审判的前提 独立审判,从狭义角度讲,就是指法官的独立审判,它是指法官在审理和裁判案件过程中,只依据事实和法律,以自己的良知独立判断,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支配与十预,同时也不受法院内部非程序性的违法干预。实践证明,法官独立审判是当代各国司法制度的核心和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最基本的前提。独立的审判并不必然导致公正的审判;但不独立  相似文献   

9.
关于审判公正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佑平  万毅 《法学论坛》2002,17(2):100-107
审判公正包含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含义。实现审判公正 ,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秩序、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和期待审判公正、有利于抑制和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判公正的实现依赖于审判者在审判中保持中立、对当事人主张和请求的同等尊重和关注以及案件事实的真实再现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10.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同时,加大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法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荣誉感,真正使法官热爱司法事业,增强法官的自律意识;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要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律师与程序公正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问题,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潮流中,程序公正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牵涉的基本上是司法独立、法官中立、审判公开等诸多涉及审判制度本身的问题,诉讼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都是围绕法官的作用和司法体制来讨论程序公正的实现,而完全忽略了作为辨论主角的律师。如果要从保持法官中立、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角度来分析诉讼程序,意图达到程序公正则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律师的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律师以当事人的代理人身份成为诉讼参加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笔…  相似文献   

12.
法官回避制度是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由于法官是发生争执的当事人双方的居中裁判者,法官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事实,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理由,运用国家制定的法律作出裁判,因此,作为居中裁判者,就必须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得偏颇于发生争执的任何一方,法官应当与争执双方的事实经过及其裁判的结果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这在西方国家法学理论中称为“司法者中立原则”,这个原则同诉讼一样古老。根据这项原则,当法官与其审理的案件有利害关系时,就应当退出该项审判,以避免由于利益或感情等因素而导致裁判结果不公平。“任何…  相似文献   

13.
审查起诉中的证据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庭审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引进和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合理内容,基本上形成了控辩双方对抗、法官中立裁判的审判模式。这种审判模式和以前的庭审制度相比较,更加注重追求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强调法官的中立和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公诉方举证责任更加明确,起诉后果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证据及运用规则越来越重要。新的庭审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及生命力。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司法制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是当代诉讼模式的价值取向。制作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体现,是法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特别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途径之一。目前,全国法院正在开展的裁判文书改革是审判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裁判文书质量,进而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和办案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裁判文书改革与司法公正实现的若干问题。一、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裁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就案件…  相似文献   

15.
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何方当事人应受到不利的裁判,这是法院在审判中所遭遇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状态。但是,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对待这种状态的出现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与解读。对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作出正确的界定,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导致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原因与前提条件,将有助于掌握这种现象的规律性,从理性的角度引导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16.
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解释异化及其阻却机制的法理思考蒋大兴如果说审判的功能在于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判,那么法院和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司法效力的审判解释则是联结法律和案件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但是,审判解释的价...  相似文献   

17.
司法改革视野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鑫 《行政与法》2006,(2):90-93
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于对案件的实体审判中,法官应当独立地、公正地、不受监督地通过对案件的实体审判表达社会正义。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的。法律在赋予司法机关权力的同时,亦对他们进行了约束,即使最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局限于产生它的法律框架内。从立法、司法程序、法官职业道德、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司法裁判文书等方面来规制与监督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司法权区别于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最本质特点是强调法官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的干涉.公正审判的核心乃是强调法官中立,无论法官在职务内、外从事活动时,都必须保持对其独立性的信赖不受损害,法官应该承担比其他公务员更高标准的司法伦理.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追求,法治是实现人类社会公正的最佳方式,而法院超然的地位,高度的司法权威,是法治的核心内容,法官作为司法公正的主体,对司法公正的实现,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平、公正、独立、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审判独立的话题越来越被提到更高的高度。根据现代的司法理念及我国现行的司法活动尤其是审判活动的实践,笔者拟就审判独立的科学内涵、监督保障等基本理论问题,联系我国审判独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能真正的在我国实现审判独立的这一课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毕玉谦 《证据科学》2008,16(6):643-653
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何方当事人应受到不利的裁判,这是法院在审判中所遭遇的一种特殊的诉讼状态。但是,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对待这种状态的出现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与解读。对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作出正确的界定.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导致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原因与前提条件,将有助于掌握这种现象的规律性,从理性的角度引导法官对案件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