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彻底清除"僵尸企业"以化解市场上的过剩产能。市场无法出清,影响着资源再配置的效率,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能退出市场,大多与补贴相关,而补贴背后大多与地方政府和产业政策有关。挖掘"僵尸企业"的前世今生及典型特性,探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从政府、市场主体、债务链条、公共政策等多角度,找到清除"僵尸企业"促成市场"出清"的良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滕涛  黄庆波 《人民论坛》2020,(2):104-105
"僵尸企业"不仅会造成产能过剩,加重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会打破市场供求平衡。落实"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关系到中国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行。出清"僵尸企业"须多管齐下,应全面评估、分类施策,力求提高"僵尸企业"出清的精准性、强制性、市场性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治理"僵尸企业",防止"僵尸企业"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僵尸企业"形成、存在的潜在原因,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相应职能,完善法律机制与实践程序,促进"僵尸企业"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二次改革的浪潮、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形势,国企改革应当如何把握,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破冰,这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新《公司法》第二百四十一条在吸收浙江、上海、深圳、海南等地区强制注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设“强制注销”制度,为行政机关主动清理“僵尸”企业提供了上位法依据。随着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在健全市场退出制度规则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简易注销、除名登记等多元化市场退出渠道,取得显著成效。但对于已丧失经营能力、股东失联、长期怠于清算的“僵尸”企业往往无法通过简易注销、除名等制度退出市场。长期以来,登记机关也因没有强制注销的法律依据,无法对此类“僵尸”企业清理,使得其长期占用各类市场资源,对营造良性循环的企业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词说     
《创造》2013,(9):64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谣言公式】谣言公式是对于谣言传播方式的一项研究。有两个公式:谣言的杀伤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10)
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开发区应着力打好战略性转型攻坚战。——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强化版"的产业聚集区。开发区是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在产业发展上要强化"先进"导向,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加快淘汰过剩劣势产能。要借力国企改革推动"去产能",采取引入民间资本、"僵尸企业"混改、兼并重组等方式处置"僵尸企业",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  相似文献   

8.
正2月22日上午,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长陈润儿到省国资委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为深化国企改革攻坚"加油支招"。他强调,要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着眼"五个全面"既定目标,突出企业产权、组织、治理"三大结构"改革,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三煤一钢'一举扭转连年大幅亏损局面;国资监管正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座谈会上,陈润儿一一列举并充分肯定国企改  相似文献   

9.
正"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破产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发挥破产法作用,促进"僵尸企业"出清》的信息被民进中央"相中",作为党派集体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这篇提案的起草者便是宿迁市政协常委、民进宿迁市委驻会副主委董振班。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破"专家。到民进宿迁市委机关工作之前,董振班一直在基层法院工作,是连任三届的老委员、  相似文献   

10.
社情民意     
<正>加快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目前,“去产能”的核心是要加快建立“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从“僵尸”企业的行业分布看,与产能过剩行业相似,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化工、纺织、机械、水泥和煤炭等领域;从“僵尸”企业的数量看,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分析:2005~2013年工业部门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从“僵尸”企业的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补充绿色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供给侧改革,当前发展绿色金融已是迫在眉睫。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应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引发金融风险的关注力度,并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还应加快建立绿色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有些政策虽已出台多年,却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沦为"僵尸政策"。一项政策之所以被制定出来,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者为实现某个目标;如果沦为"僵尸政策",不但难以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还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问题严重化,甚至滋生出新问题。"僵尸政策"既因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消磨着公众和企业的政策期待,又让基层政策执行者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13.
正豫政办[2017]14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攻坚战工作部署,为推动省属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统贷统还债务处理(一)坚持应统则统、可分则分、统筹兼顾、妥善处置的原则,有效解决和处理省属"僵尸企业"的统贷统还债务。河南银监局负责  相似文献   

14.
"僵尸政策"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政策制定阶段的不当运作是"僵尸政策"出现的源头;政策执行阶段的"中梗阻"是"僵尸政策"出现的关键因素;缺乏政策终结机制是"僵尸政策"延续的重要原因。要秉持"减增量、去存量"的总体思路,从政策制定、执行、终结阶段入手有效治理"僵尸政策",确保公共政策既能精准对接民众需求,又能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5.
省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陈卫平代表民革河南省委发言——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我省“僵尸”企业成因复杂,形成时间较长,且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处置不当,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此建议: 建立完善“僵尸”企业数据库,做好顶层设计.按照不同性质和类型,对全省困难企业进行分类排查梳理,确定“僵尸”企业标准,明确“僵尸”企业范围.重点分析“僵尸”企业比较集中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这八大行业,研究制定化解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的有关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6年首要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去产能",彰显了"去产能和去库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决定以钢铁和煤炭行业作为本轮去产能和重拳治理僵尸企业的突破口。回顾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出现了一轮产能过剩和去化艰难的发展历程,梳理剖析,以史为鉴,以期为本轮去产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长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优化配置资源,加快企业的调整,让战略资源退出“僵尸企业”,进入优势新兴企业,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烟草行业作为一个纯国有、严格执行计划管理的垄断性行业,它的市场化改革一直是中国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凭借一股市场化改革的自觉性,浙江中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以优化内部产销运行为核心,提高企业市场驱动管理水平;突出发展"利群",坚持打造"可以不断升级的高结构大品牌"。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前理论界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解释或争议,大多是从产权理论出发的,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却忽视了企业制度形式与市场结构的内在关系。其实,企业制度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一定意义说,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就是自觉地构造现代市场结构的过程。而现代市场结构的形成发展又有其客观律性,因此,研究企业制度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按照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要求进行企业改革和企业制度形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休眠企业"是指被工商机关吊销了营业执照但是没有进行破产清算,也没有在工商机关注销登记的企业。造成"休眠企业"众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清算意识淡薄;二是企业资格混淆;三是退出程序缺失。为防止"休眠企业"睡而不死成为另一种"僵尸态",建议:一、建立强制退出机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