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人民团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妇联作为中国重要的人民团体,在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进言献策,建立妇女人才库,推进参政的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多元就业和科技致富,缩小贫富差距;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构建妇女组织新格局,整合协调社会利益的组织资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沈赋廉 《今日民族》2005,(10):50-54
为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国妇联、外交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于2005年8月底至9月初在北京共同举办“促进性别平等、实现共同发展——再聚北京”——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同时还举办了“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云南省妇联以“在文化产业中绽放奇彩的云南妇女”为主题参加展出。云南省妇联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以“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为职能,以“团结、教育、代表、服务、联谊”为宗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团结广大妇…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2,(4):44-45
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妇女与环境领域的一项主要目标。加强对传媒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开展对传媒的监测和监督,宣传妇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妇女发展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是党执政格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联的组织性质决定了妇联必须以对党负责、对妇女群众负责、对妇联组织自身发展负责为基本着眼点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密切与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一、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大局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  相似文献   

5.
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这一基本职能是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妇联组织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所在,是广大妇女群众的现实需要。中国妇女九大召开5年来,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国家机制进一步健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源头维权、科学维权、社会化维权、公益维权的格局基本形成,妇女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发展取得重大进步。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纳入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大力推动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这一基本职能的结果。5年来,我和做维权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在实践中探索,有几点疏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国家发展决策中的性别平等主流化,提高全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004年5月10-11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会也是妇女研究所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社科司合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为了增强政府部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别平等问题的认识,切实把性别敏感指标纳入本部门的统计工作,组织者把该次研讨作为一次倡导行动。因此,在50…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与性别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和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指标构建的必要性和优先问题、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内涵和指标框架、指标构建原则,并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社会指标研究不仅体现在研究主题的确定,而且在指标选择、指标定义、指标合成、指标数据收集和指标数据的展示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社会性别问题。只有不断增强研究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实现通过指标和数据反映男女两性的区别和相似性,促进性别平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研究表明,"母亲水窖"工程的实施对于妇联的能力建设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比较而言,其对县级妇联的能力提升更大,而对乡、村级妇联的作用较小;对妇联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大,而对妇联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能力、基本资源的能力提升较少.因此,在未来的水窖工程实施中,应当进一步调动基层妇联的积极性.另外,全国妇联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有意识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妇联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能力,促进妇联在水窖项目结束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在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中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的努力、效果与挑战进行归纳、分析与比较,指出妇联组织与民间妇女组织具有各自的优势,这形成了二者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指引,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成立于2001年的香港社会性别专责机构--妇女事务委员会一直致力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施,特别是在政策范畴(制定、推行、实施)的参与和监督方面,有效地推动了香港地区的社会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经验可为中国大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国的女子继承权非常薄弱,直到清末民初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国民革命开始后,女子继承权作为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重视。妇女运动决议案承认女子有继承权,但最高法院在解释中只将继承权赋予未出嫁女子。后来中央政治会议对此进行纠正,特别制定了《已嫁女子追溯继承财产施行细则》,保护已嫁女子继承权。近代中国继承领域男女平权的实现是革命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承接政府转移出的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的优势和阻力。其优势为:组织网络健全、与妇女有天然联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阻力为:政府没有专门的常设妇女工作机构、人民团体“上宽下窄”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社团发展不成熟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文章还对妇联在承接政府职能过程中如何防止行政化倾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主流化"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和运用的就是编制社会性别预算.社会性别预算并不是为妇女制定出的单独预算,其目的也不是仅仅增加针对妇女项目的预算.目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在促进性别平等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性别预算工作的重视,将性别意识纳入部门预算体系,并作为每年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预算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运用妇女发展指标推动妇女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妇女发展研究的深入和推动男女平基本国策的贯彻,妇女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呼之欲出。本文总结了国际上比较经常使用的妇女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提出了在我国运用妇女发展指标作为推动妇女发展策略的设想,希望能对新的妇女发展指标或指标体系的建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天津市妇联为个案,应用摩塞框架对妇联的下岗女工再就业服务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目的是探讨下岗女工再就业服务在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主流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反思再就业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持的社会性别与法律研究项目的研究表明,虽然在中国政策和法律中几乎看不到直接的歧视,但是,大量的看似性别中立的政策在实际中对妇女发展不利。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环境,在政策和法律中制定积极政策和措施十分必要。同时,还应当鼓励法律/政策的执行者从积极的角度解读政策并创造性地工作,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尽最大可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